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 者: 张丹扬
导 师: 杨亚玲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牛奶 青霉素G 氨苄西林 头孢噻呋钠 头孢拉定 催化光度法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表面活性剂 牛血清白蛋白
分类号: R15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因其良好的抗菌作用,目前在牲畜疾病治疗和预防中应用最多的抗生素之一。然而不规范用药会引起畜禽产品尤其是动物乳汁中的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建立一类高效、准确、简便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常见的几种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头孢拉定的分析检测新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研究了青霉素G存在下双氧水氧化苋菜红的褪色反应,分别在两段浓度范围内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青霉素G的方法。具体为低浓度范围内青霉素G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20~4.00μg/mL,回归方程y=-0.015x+ 0.311(x:μg/mL),r=0.9998;较高浓度范围内青霉素G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方法线性范围为4.00~50.0μg/mL,回归方程y=0.001x+0.280(x:μg/mL),r=0.9997。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方法的测定波长均为520nm,检出限为1.0×10-7g/m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23%,回收率为96.7%~104.1%。第二部分: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增敏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牛奶中氨苄西林药物残留的方法。利用中性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100对氨苄西林催化二甲酚橙褪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在pH=7.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测定牛奶样品中的氨苄西林药物残留,线性范围为0.10~50.00μg/mL,回归方程为y=0.240x+2.151,r=0.9972,检出限为2.0×10-8g/m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15%,回收率为98.1%~103.6%。本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获得满意结果。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大量牛奶样品中氨苄西林的快速初筛及检测。第三部分:在pH=7.0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及表面活性剂高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介质中,吖啶橙-中性红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中性红荧光增强。头孢噻呋钠的加入又使得中性红的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测定头孢噻呋钠的新方法。将此方法用于牛奶中头孢噻呋钠药物残留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0.10~60.00μg/mL,回归方程为y=399.7x+38.88,r=0.9980,检出限为0.1×10-7g/m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19%,回收率为95.9%~102.7%。本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满意。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第四部分:根据头孢类药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具有猝灭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测定牛奶中两种头孢类药物的新方法。检测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为280m,最大发射波长为341nm。头孢噻呋钠含量(x)为0.10~30.00μg/mL时,ΔF与头孢噻呋钠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563.1x+360.5,r=0.9998,头孢噻呋钠的检出限为0.5×10-7g/mL。头孢拉定含量(x)为2.50~80.0μg/mL时,ΔF与头孢拉定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12x+90.1(x:μg/mL),r=0.9999.该法测定头孢拉定的检出限为1.0×10-7g/mL。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插图和附表清单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23
  1.1 引言  15
  1.2 牛奶中兽药残留概况  15-17
    1.2.1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种类  15-16
    1.2.2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16-17
  1.3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7-20
    1.3.1 微生物检测方法  17-18
      1.3.1.1 纸片法(PD法)  18
      1.3.1.2 TTC法  18
    1.3.2 理化检测方法  18-19
      1.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8-19
      1.3.2.2 联用技术  19
      1.3.2.3 荧光光谱法  19
    1.3.3 免疫分析法  19-20
    1.3.4 生物传感器分析法  20
    1.3.5 其他检测法  20
  1.4 牛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意义  20-21
  1.5 论文研究内容  21-22
  1.6 论文创新点  22-23
第二章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青霉素G及其机理研究  23-33
  2.1 引言  23-24
  2.2 实验部分  24-25
    2.2.1 仪器  24
    2.2.2 主要试剂、原料及标准品  24-25
    2.2.3 青霉素G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25
    2.2.4 牛奶样品前处理  25
    2.2.5 青霉素G标准曲线的配制  25
    2.2.6 实验方法  25
  2.3 结果与讨论  25-31
    2.3.1 吸收光谱  25-26
    2.3.2 酸度的影响  26-27
    2.3.3 氧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27-28
    2.3.4 苋菜红加入量的影响  28
    2.3.5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28
    2.3.6 反应的终止与体系的稳定性  28
    2.3.7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28
    2.3.8 干扰实验  28-29
    2.3.9 反应机理探讨  29-31
  2.4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31
  2.5 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31
  2.6 结论  31-33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增敏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牛奶中氨苄西林药物残留  33-42
  3.1 引言  33-34
  3.2 实验部分  34-35
    3.2.1 仪器  34
    3.2.2 主要试剂、原料及标准品  34-35
    3.2.3 药品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35
    3.2.4 牛奶样品前处理  35
    3.2.5 牛奶样品中药品残留标准工作曲线的配制  35
    3.2.6 实验方法  35
  3.3 结果与讨论  35-40
    3.3.1 吸收光谱  35-36
    3.3.2 酸度的影响  36
    3.3.3 氧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36-37
    3.3.4 苋菜红加入量的影响  37-38
    3.3.5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的选择  38-39
    3.3.6 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39
    3.3.7 反应的终止与体系的稳定性  39
    3.3.8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9-40
    3.3.9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0
  3.4 干扰实验  40
  3.5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40
  3.6 样品分析及加样回收率的测定  40-41
  3.7 结论  41-42
第四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牛奶中微量头孢噻呋钠残留  42-50
  4.1 引言  42
  4.2 实验部分  42-44
    4.2.1 仪器  42-43
    4.2.2 主要试剂、原料及标准品  43
    4.2.3 头孢噻呋钠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43
    4.2.4 牛奶样品前处理  43-44
    4.2.5 头孢噻呋钠标准曲线的配制  44
    4.2.6 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的配制  44
    4.2.7 实验方法  44
  4.3 结果与讨论  44-48
    4.3.1 吖啶橙与中性红分子间的能量转移研究  44-45
    4.3.2 能量供给体和接受体的用量比  45-46
    4.3.3 AES对吖啶橙-中性红体系的影响  46
    4.3.4 头孢噻呋钠对吖啶橙-中性红-AES体系的影响  46
    4.3.5 吖啶橙-中性红-AES-头孢噻呋钠体系研究  46-48
      4.3.5.1 酸度对体系的影响  46
      4.3.5.2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46
      4.3.5.3 表面活性剂AES加入量的影响  46-47
      4.3.5.4 反应时间的影响  47-48
    4.3.6 干扰实验  48
  4.4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48
  4.5 试样分析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48
  4.6 试样分析及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48-50
第五章 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法检测牛奶中两种头孢类药物残留  50-57
  5.1 引言  51
  5.2 实验部分  51-53
    5.2.1 仪器  51
    5.2.2 主要试剂、原料及标准品  51-52
    5.2.3 头孢类药品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52
    5.2.4 牛奶样品前处理  52
    5.2.5 头孢类药物标准工作曲线的配制  52
    5.2.6 实验方法  52-53
  5.3 结果与讨论  53-55
    5.3.1 头孢类药物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的影响  53
    5.3.2 荧光猝灭机理的探讨  53
    5.3.3 酸度的影响  53-54
    5.3.4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54-55
    5.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55
    5.3.6 干扰实验  55
  5.4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55-56
  5.5 试样分析及加样回收率的测定  56
  5.6 结论  56-57
结论  57-59
致谢  59-60
参考文献  60-66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6

相似论文

  1. 添加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应用,TU995
  2. 青霉素类抗生素荧光分析方法的研究,R155.5
  3. 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洗脱剂筛选及洗脱条件优化,X592
  4.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X172
  5. 改性膨润土应急处置泄漏液态有机物的研究,X703
  6. 改性活性炭吸附染料及稻壳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研究,X703
  7. 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及应用,O657.39
  8. 盐酸表阿霉素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及其分析应用,TQ465
  9. 煤的湿润特性及新型湿润剂的实验研究,TD714
  10. 运动、鲜牛奶及钙剂对蒙古族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人群的影响,R580
  11. 环境友好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的萃取作用研究,O647.2
  12. 含氮杂环缩醛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423
  13. 新型水性白板笔墨水的研制,TS951.23
  14. 介孔有机—无机杂化氧化硅螺旋纳米棒的制备,TB383.1
  15. 新型糖脂及糖脂/磷脂混合膜的界面性质研究,TB383.2
  16. 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硅油乳化中的应用,TQ423
  17. 淀粉基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在洗涤剂中的应用研究,TQ423
  18. 功能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Q633
  19. 环境友好型洗涤剂配方的研制,TQ649.5
  20. 微胶囊壁的形态控制及磁性、半充满微胶囊的制备,TB383.4
  21. 新型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TQ42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 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 > 食品卫生与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