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畜禽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

作 者: 仵剑
导 师: 杜洪光
学 校: 北京化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UPLC-FLR 免疫亲和柱 无机砷 氢化物原子发生光谱
分类号: R15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目前发现的多种由霉菌所产生有致癌作用的毒素中最强的一种,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主要有B1, B2, G1, G2, M1, M2等。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ug/kg。我国政府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最高允许量为0.5 ug/kg。在自然界中,砷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一甲基砷化合物(MMA)、二甲基砷化合物(DMA)、三甲基砷的氧化物(TMAO)、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Ⅲ)、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和砷糖(AsS)等多种形态,其中有机砷中仅有一甲基砷化合物(MMA)和二甲基砷化合物(DMA)有较小的毒性,而As(Ⅴ)、As(Ⅲ)等无机砷(iAs)毒性很高,因此也可以简单的认为无机砷的含量基本能够代表有毒砷的含量,这也是测量无机砷含量的卫生学基础。本论文通过对牛奶及奶粉进行前处理优化,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荧光检测仪检测牛奶、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通过对动物源性食品进行样品前处理优化,建立了氢化物原子发生荧光(HGAFS)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重金属砷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方法皆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的特点。本论文所作的工作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荧光检测仪检测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方法。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18:18:64甲醇:乙腈:水溶液作为流动相,黄曲霉毒素M1在五分钟内达到完全分离。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84,在10ppt、20ppt、50ppt、100ppt、200ppt五个浓度的添加回收实验中,回收率为85.48%~94.78%。应用此方法检测了从全国各地抽检的的106份牛奶和奶粉样品,结果表明样品中没有发现超标的黄曲霉毒素残留。2.在GBT5009.11-2003的基础上对肉类产品中无机砷(iAs)的检测在前处理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改进,使实验过程更为简单,实验结果更为稳定,准确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应用此方法检测了全国各地抽检的40份肉类样品,结果表明样品中没有发现超标的重金属砷残留。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5
第一章:绪论  15-32
  1.1 黄曲霉毒素简介  16-24
    1.1.1 黄曲霉毒素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危害  16-17
    1.1.2 黄曲霉毒素的基本性质  17-20
    1.1.3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因素  20
    1.1.4 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检疫要求  20-21
    1.1.5 黄曲霉毒素M1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21-23
    1.1.6 黄曲霉毒素M1残留的检测方法  23-24
      1.1.6.1 薄层分析法(TLC)  23
      1.1.6.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23-24
      1.1.6.3 荧光光度法(FS)  24
      1.1.6.4 液相色谱法(HPLC/FLR)  24
  1.2 重金属简介  24-31
    1.2.1 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25
    1.2.2 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生化特点  25-26
    1.2.3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26
    1.2.4 国内外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限量  26-28
    1.2.5 砷(As)简介  28
    1.2.6 重金属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8
    1.2.7 无机砷(As)的分离技术  28-30
      1.2.7.1 氢化物发生法(HG)  29
      1.2.7.2 色谱法  29
      1.2.7.3 毛细管电泳法(CE)  29
      1.2.7.4 溶剂萃取法  29
      1.2.7.5 离子交换法  29-30
    1.2.8 检测技术  30-31
      1.2.8.1 吸光光度法  30
      1.2.8.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30
      1.2.8.3 电感耦合等离子法(ICP)  30-31
      1.2.8.4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31
  1.3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31-32
第二章 牛奶及奶粉中残留黄曲霉毒素M1含量UPLC-FL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32-45
  2.1. 前言  32-33
  2.2 实验部分  33-37
    2.2.1 试剂与样品  33
    2.2.2 实验使用的主要设备及仪器  33-34
    2.2.3 标准储备液、校正曲线及流动相的配制  34-35
      2.2.3.1 黄曲霉毒素M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34
      2.2.3.2 黄曲霉毒素M1标准曲线的配制  34-35
      2.2.3.3 流动相的配制  35
    2.2.4 主要检测仪器条件  35
    2.2.5 黄曲霉毒素M1的分离提取  35-37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7-42
    2.3.1 液相条件的优化  37-38
    2.3.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8-40
      2.3.2.1 过柱样品体积的选择  38-39
      2.3.2.2 免疫亲和柱保存及重复使用的选择  39-40
    2.3.3 方法学考察  40-42
      2.3.3.1 线性关系  40-42
      2.3.3.2 回收率与精密度  42
  2.4 实际样品的检测  42-44
  2.5 小结  44-45
第三章:肉制品中残留重金属砷(As)含量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45-63
  3.1 前言  45
  3.2 实验部分  45-49
    3.2.1 试剂与样品  45-46
    3.2.2 设备及仪器  46-47
    3.2.3 标准储备液及标准曲线的配制  47
      3.2.3.1 标准储备液  47
      3.2.3.2 标准曲线的配制  47
      3.2.3.3 载流液及还原剂的配制  47
    3.2.4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  47-48
    3.2.5 样品的前处理及上机操作  48-49
  3.3 结果、讨论及应用  49-60
    3.3.1 消解酸度的选择  49-51
    3.3.2 消解温度的选择  51-53
    3.3.3 消解时间的选择  53-55
    3.3.4 还原时间的选择  55-57
    3.3.5 消泡剂正辛醇添加量的选择  57-59
    3.3.6 方法学考察  59-60
      3.3.6.1 线性关系  59-60
      3.3.6.2 精密度  60
  3.4 实际样品检测  60-62
  3.5 小结  62-63
第四章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69
作者简介  69-70
导师简介  70

相似论文

  1. 顺序注射—在线分离富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砷及其形态分析研究,O613.63
  2. 群勃龙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及三种β兴奋剂免疫亲和柱的制备,S859.84
  3. 不同水生植物对无机砷的吸收特性研究,X173
  4. 食品中无机砷、镉和锌的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研究,TS207.51
  5. 不同价态无机砷染毒对大鼠脏器中砷代谢产物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R114
  6. 基于HTS-ELISA的抗黄曲霉毒素M_1单克隆抗体制备新方法研究,R155.5
  7. 黄曲霉毒素M_1免疫亲和层析柱的研制,R155.5
  8. 基于环糊精的黄曲霉毒素B_1荧光增敏检测技术研究,TS207.5
  9. 我国部分河流、河口及邻近海域中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X55
  10. 啤酒酿造过程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TS262.5
  11. 水稻秧苗响应无机砷胁迫的生理特性分析,S511.01
  12. 不同价态无机砷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S511.01
  13. 稻米重金属检测及前处理方法研究,TS212.7
  14. 伏马毒素免疫检测及免疫亲和柱纯化的研究,TS207.4
  15. 中药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方法研究,R284.1
  16. 我国三大经济海藻生长期及其生长环境中砷含量的研究,TS254.7
  17. 黄曲霉毒素M_1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其原料乳含量预警机制,TS252.7
  18. 胶州湾、东海及南海部分海区中溶解态砷的行为,P734.2
  19. 黄曲霉毒素B_1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柱的初步研制,TS207
  20. 建立IAC-HPLC检测谷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R1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 饮食卫生与食品检查 > 食品卫生与检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