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
作 者: 苏建国
导 师: 刘仁营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列宁 战略退却 辩证法 经济
分类号: A8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十月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领导核心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首个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国家,经历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总结和分析苏俄这一时期的经济改革思想,对于总结列宁的经济改革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对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的经济改革辩证法思想进行梳理。第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对列宁经济改革思想进行论述。第三,归纳总结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内容。第四,深入探讨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特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革命与改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第五,列宁经济改革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我们要遵循国情,坚持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建立在坚持辩证法基础之上。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7 引言 7-10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7 2. 研究现状 7-10 1.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0-19 1.1 理论基础 10-15 1.1.1 对立统一的哲学辩证法 10-12 1.1.2 主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认识论 12-13 1.1.3 以民为本的哲学价值观 13-15 1.2 实践基础 15-19 1.2.1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国情 15-17 1.2.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期影响 17-19 2.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9-28 2.1 关于“战略退却”的内涵 19-20 2.2 “战略退却”理论中进攻与退却的辩证关系 20-28 2.2.1 进攻转入退却——必然性问题 20-21 2.2.2 退却转入进攻——风险性、方向性问题 21-24 2.2.3 退却中的进攻和进攻中的退却——有序性和限度性问题 24-26 2.2.4 判断进攻与退却的标准——实践标准与改革目标 26-28 3.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的主要特征 28-33 3.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28 3.2 革命与改良的辩证统一 28-29 3.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辩证统一 29-30 3.4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 30-31 3.5 对外经济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31-33 4.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33-39 4.1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的理论贡献 33-36 4.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33-34 4.1.2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理论 34-35 4.1.3 “战略退却”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5-36 4.2 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的实践意义 36-39 4.2.1 对反对资产阶级思潮提供了理论依据 36-37 4.2.2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7-38 4.2.3 为明确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提供了基本逻辑 38-39 结语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44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44
|
相似论文
-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 基于用户体验的灯具设计策略研究,TS956
-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 海西经济建设下福厦泉市区三小球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G812.7
-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442.6
-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S326
- 氮素对温室水果型黄瓜果实生长及经济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S642.2
-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列宁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