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斯·韦伯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中伦理因素的研究与启示

作 者: 缪华
导 师: 岳梁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经济伦理观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B82-0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誉为“西方文明之子”,又被称为“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他在西方思想史上提出了独特的经济伦理观思想,致力于研究宗教现象背后的经济伦理,通过对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探讨,论证了近代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的原因问题。任何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都有其时代和理论背景,当然除了这些社会问题以及理论基础和来源,韦伯独特的生平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其经济伦理观的形成。韦伯在研究西方国家的宗教派别和社会阶层时,发现新教教派的“预定论”催生了天职观和禁欲主义,其教义信条使得教徒从出世转向了入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财富的积累。因而为了解释宗教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韦伯引入了“资本主义精神”这样一个理念型的概念。韦伯的理性资本主义精神其实就是以天职观为核心的禁欲主义伦理观,这种理性化的资本主义精神与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西方独特的理性资本主义制度。简单地讲,韦伯就是从实践着宗教信仰的社会阶层入手,分析他们的生活方式及其世界观,并且分析这些阶层的经济伦理对生活造成的实际影响,来考究宗教在经济生活过程中甚至是西方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韦伯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屹立不倒,就在于他的一些研究论断有着惊人的预见性和正确性。尽管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韦伯另辟蹊径,从伦理和经济的关系去探讨,特别是宗教伦理背后的理性价值,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伦理因素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忘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种全面的理论视角形成了超越唯心和唯物的二分法。韦伯在论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看到了资本主义未来所要面临的挑战。更重要的是韦伯遵循的“价值中立”原则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而马克思主义作为韦伯思想的理论基础,我们也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对韦伯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韦伯过分强调了宗教伦理的作用,并且宣扬限制消费,并将剥削合理化,这都是韦伯思想的不足与局限。当今世界遭遇了意义丧失、工具性的人际关系等的负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而韦伯思想让我们重视个体形成的社会精神文化气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且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完善的伦理价值体系与之相适应,这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4-6
Abstract  6-10
导言  10-17
  一、问题的提出  10-11
  二、研究的意义  11-12
    (一) 理论意义  11
    (二) 实践意义  11-12
  三、研究现状  12-15
    (一) 韦伯海外研究性著作  12-13
    (二) 韦伯国内研究性著作及文章  13-15
  四、研究内容  15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7
第一章 韦伯经济伦理观产生的背景  17-22
  一、时代背景  17-19
  二、理论背景  19-20
  三、独特经济伦理观产生的原因  20-22
第二章 韦伯经济伦理观的内容  22-33
  一、新教伦理与西方理性资本主义  23-31
    (一) 新教伦理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23-26
    (二) 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26-28
    (三)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亲和性  28-31
  二、东方国家未能发展出理性资本主义的原因  31-33
第三章 韦伯观点的合理内核  33-45
  一、韦伯观点的合理内核  33-36
    (一) 宗教伦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33-34
    (二) 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二分法  34
    (三) 理论视角的全面性  34-35
    (四) 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反思  35-36
    (五) 伦理以其内在的理性价值参与经济建设  36
    (六) 方法论体系的合理性  36
  二、韦伯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36-45
    (一) 韦伯理论的缺陷与不足  37-38
    (二) 韦伯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38-40
    (三) 马克思主义对韦伯的应答  40-45
结语  45-47
参考文献  47-51
后记  51-52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4.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6.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7.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2.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4.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5.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17. 爱德华·苏贾社会—空间辩证法的哲学批判,B712.59
  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际竞争地位研究,A811
  19. 论当代中国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传统,G641
  20. “灌输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G641
  21. 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现实选择,G6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 >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道德与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