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先秦时期“天人合一”观念探析-兼论与马克思异化观的比较

作 者: 蒋海潮
导 师: 周枫
学 校: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异化观
分类号: B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先秦时期道家与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的论述。“天人合一”观念中,“天”指“天道”或“天理”,人指“人性”与“人事”。道家与儒家具备一个共同的理论立场,就是天道或天理与人性贯通为一,“天”所具备的内涵决定了人性或者说人之本质。“天”与人性相贯通,与人事对举,人性是评价天人关系的中介。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性的延展和实现,就是符合了天道或天理,否则就是背离了天道或天理。而对治社会文明发展异化,就是要以恢复、弘扬人性为目的,重新审视社会建构过程。所不同的是,道家坚持由天之人,主张直返天道消解人事张扬;儒家坚持由人之天,主张通过规范人文建构的方式重臻天理。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道家与儒家对社会发展异化必然性的认识,对天道或天理的认识,对人性的认识,对克服社会发展异化的认识,对人性构成中其他价值部分的认识,全方位探讨了先秦时期道家与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论构造并归纳了儒家与道家共同的理论特点。由于马克思的异化观具有相同的主旨关切和问题意识,因此在对道家和儒家的观点进行疏理后,本文将“天人合一”观念与马克思的异化观进行了比较。在提供不同的理解视野后,希望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反思中国传统哲学在“天人合一”观念上的理论偏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第一章 导论  6-10
  第一节 “天人合一”观念概述  6-7
  第二节 学界研究现状  7-8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问题  8-10
第二章 先秦时期“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论构造和特点  10-23
  第一节 道家对“天人合一”观念的论述  10-15
    一、 道家对社会文明异化必然性的认识(天人关系之人事)  10-11
    二、 道家对天道、人性的认识(天人关系之天及与之沟通的人性)  11
    三、 道家对治社会文明异化的思路:由天之人  11-12
    四、 道家对人性构成中道德价值与知识价值的认识  12-15
  第二节 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的论述  15-20
    一、 儒家对社会文明异化必然性的认识(天人关系之人事)  15-16
    二、 儒家对天道、人性的认识(天人关系之天及与之沟通的人性)  16-17
    三、 儒家对治社会文明异化的思路:由人之天  17-19
    四、 儒家对人性构成中审美价值与知识价值的认识  19-20
  第三节 我国先秦时期“天人合一”观念的理论特点  20-23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观与先秦时期“天人合一”观念的比较  23-29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观的理论构造  23-27
    一、 马克思对人性和人性实现方式的认识  23-25
    二、 马克思对异化的认识  25-27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观与我国先秦时期“天人合一”观念的比较  27-29
结语  29-30
参考文献  30-31
致谢  31-32

相似论文

  1.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2.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3.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4. 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J212
  5. 从“归隐”到任用自在的“顿悟”,J905
  6. 闽东木拱廊桥的民间信仰研究,K879.1
  7. “旦助阳、暮益阴”与传统补阴法对阴虚模型动物昼夜节律影响的差异研究,R242
  8. 从人本主义异化观到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B03
  9. 《老子》生命哲学探析,B223.1
  10. 中国化招贴的现代性思考,J524
  11. 从“天人”处看董仲舒、王充哲学思想的内在趋同,B234.5B234.8
  12. “风水文化”在家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525.1
  13. 中西环境伦理比较研究,X2-02
  14. 南方集合住宅套型内景观空间的设计与研究,TU986
  15. 埃里克·侯麦电影时空艺术的研究,J905
  16. 油画艺术表现精神空间的探索,J213
  17. 论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B234.5
  18. 先秦人与自然视域下的生态伦理,B82-058
  19. 从明清北京祭坛建筑透视“天人合一”的意蕴,TU-86
  20. 满族、朝族、蒙族传统民居居住形式的比较研究,TU241.5
  21.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思想的关系,D820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先秦哲学(~前220年) > 儒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