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肝脏病变诊断的初步研究

作 者: 周卫兵
导 师: 龚良庚
学 校: 南昌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肝脏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肝脏局灶性病变 肝细胞肝癌 肝血管瘤 肝囊肿 肝转移瘤
分类号: R44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肝硬化诊断中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临床病理证实肝硬化的患者20例(38岁~75岁,平均年龄52.4岁)和健康对照组26例(15岁~70岁,平均年龄48.5岁)纳入本研究。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行肝脏常规MRI及DTI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取肝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icient, ADC)图、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图,测量平均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各向异性分数(FA)值,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的统计分析由SPSS17.0软件完成。结果: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C值显著减低、FA值显著升高,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308±0.188)×10-3mm2/s,(1.515±0.134)×10-3mm2/s,P<0.001;FA值分别为0.044±0.124,0.259±0.067,P=0.010。结论:肝脏DTI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可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肝硬化病变的诊断。第二部分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行肝脏MR扫描,并得到临床病理证实的48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肝癌患者15例(39岁~70岁,平均年龄55.9岁);肝转移瘤患者7例(49岁~77岁,平均年龄63岁);肝血管瘤患者14例(42岁~59岁,平均年龄48岁);肝囊肿患者12例(40岁~76岁,平均年龄58.3岁);健康对照组20例,15-70岁(平均47.8岁)。68例均行肝脏常规MRI及DTI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取肝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icient,ADC)图、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图,测量平均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表观扩散系数(ADC)与各向异性分数(FA),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的统计分析由SPSS17.0软件完成。结果:肝癌组、肝转移瘤组、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恶性组(肝癌组加肝转移瘤组)、良性组(肝血管瘤组加肝囊肿组)ADC值分别为(1.395±0.097)×10-3mm2/s, (1.404±0.034)×10-3mm2/s,(2.379±0.523)×10-3mm2/s,(3.645±0.298)×10-3mm2/s,(1.398±0.081)×10-3mm2/s,(2.963±0.778)×10-3mm2/s:FA值分别为0.211±0.031,0.238±0.044,0.256±0.049,0.139±0.045,0.219±0.037,0.203±0.077。肝癌组和肝转移瘤组ADC值、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816);肝血管瘤组和肝囊肿组ADC值、FA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2);恶性组ADC值比良性组ADC值低(P<0.001);恶性组良性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469)。结论:肝脏DTI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可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第一部分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肝硬化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11-26
  第1章 引言  11-13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3-15
    2.1 临床资料  13
    2.2 使用仪器及扫描参数  13
    2.3 图像后处理方法  13-14
    2.4 统计学分析  14-15
  第3章 结果  15-19
    3.1 健康组和肝硬化组的肝左、右叶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比较  15
    3.2 健康组和肝硬化组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比较  15-19
  第4章 讨论  19-23
    4.1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病理  19
    4.2 肝硬化的常规MR表现  19-20
    4.3 肝硬化的DTI评估  20-23
  第5章 结论  23-24
  参考文献  24-26
第二部分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26-37
  第1章 引言  26-27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7-28
    2.1 临床资料  27
    2.2 使用仪器及扫描参数  27
    2.3 图像后处理方法  27
    2.4 统计学分析  27-28
  第3章 结果  28-33
  第4章 讨论  33-36
    4.1 肝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  33
    4.2 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  33-34
    4.3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DTI评估  34-36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36-37
参考文献  37-39
致谢  39-4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0-41
综述  41-47
  参考文献  45-47

相似论文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R735.7
  2.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肝转移瘤临床疗效多因素分析,R735.7
  3. 超声介导SonoVue微泡转IFN-γ基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R73-3
  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R445.2
  5. 单发性肝囊肿腹腔镜开窗术中Ligasure的应用价值,R657.3
  6. 弥散加权成像与MRI动态增强对可疑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735.7
  7. 先天性肝囊肿外科治疗分析,R657.3
  8. 肝囊肿的临床治疗:附137例分析,R657.3
  9.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囊壁的解剖基础研究,R575.8
  10. 肝囊肿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R657.3
  11. 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病的外科治疗疗效分析(附105例报告),R657.3
  12. 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R657.3
  13. 先天性肝囊肿腹腔镜与开腹开窗术的疗效对比,R657.3
  14. 一.三株可移植性人肝癌瘤株裸鼠模型的建立和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二.肝占位病变的临床研究,R735.7
  15. 肝血管瘤剥脱术与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术式探讨,R735.7
  16. 肝良性占位性病变临床与肝穿病理诊断的分析,R575
  17. 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中的应用研究,R445.1
  18. 脂肪肝内血管瘤的常规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定量研究,R445.1
  19.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20. 姜黄素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影像诊断学 > 核磁共振成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