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代民籍制度研究

作 者: 徐亚龙
导 师: 焦培民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清代民籍 人丁编审 保甲计口 警政
分类号: K2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户籍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推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各项制度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以对民众的身份掌握及其财产的统计作为基本内容,几乎囊括了基层行政与社会管理的所有内容,因而也成为封建国家掌控行政与财政的重要依据。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财政行政、阶级阶层结构、职业状况、社会关系,甚至还对中国人的婚姻家庭、社会生活、社会风尚乃至于地域文化的风格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从统计兵力的制度中孕育出早期的人口管理制度,为后世户籍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户籍制度从春秋战国的萌芽初现,至秦代正式建立,实行了两千多年,其变化发展几乎与中国封建国家的发育、成熟同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政权,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晚期,尽管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仍在不断强化,但农业、商业、手工业等都有较大发展,甚至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代的户籍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同时在清代统治的二百多年里,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大增长的现象,这种人口大增长,对我国近、现代的人口形势,乃至于全球的人口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探讨清代的户籍制度,民籍制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民籍是清代户籍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数最多的户籍。民籍制度是清代土地制度的基础,是统治阶级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提高经济收入的保证,是统治阶级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整个清王朝的土地制度、财政收入、行政管理、军事征调、社会生活和日常风俗等有着重大的影响,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设置实行的户籍制度之一。而清代又处在中国社会的过渡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走向近现代社会的重要阶段,那么清代的民籍制度又不可避免的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通过对清代不同时期的民籍登记制度变化的研究,即前期的人丁编审、中后期的保甲计口以及末年的警政制度的研究,以及对清代民籍的立户、户等等制度的论述,最后介绍民籍与不同户籍之间的变更,揭示清代民籍制度的完善与衰亡的过程,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完善衰亡和近代户籍制度的萌芽,有助于对清代社会的全面了解。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6
  1.1 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现状  10-14
  1.3 研究设想和方法  14-16
2 清代户籍制度  16-22
  2.1 清代主要户籍制度  16-18
  2.2 清代主要户籍分类  18-22
    2.2.1 特权户籍  18-19
    2.2.2 清代四大平民户籍  19-21
    2.2.3 贱民户籍  21-22
3 清代民籍登记制度的变迁  22-40
  3.1 清代前期以编审为主的民籍登记制度  22-28
    3.1.1 清代人丁编审制度的确立  22-23
    3.1.2 人丁编审的对象  23-25
    3.1.3 人丁编审与编审册  25-27
    3.1.4 清代人丁编审制度的废止  27-28
  3.2 清代中后期以保甲为主的民籍登记制度  28-37
    3.2.1 清代保甲计口制度的确立  28-33
    3.2.2 保甲计口的对象  33
    3.2.3 保甲负责人的职责  33-34
    3.2.4 保甲计口的内容  34-36
    3.2.5 保甲制度的衰落  36-37
  3.3 清末警政民籍制度的建立  37-40
4 清代的民籍制度  40-49
  4.1 清代民籍的立户规则  40-42
    4.1.1 清代社会的阶级情况  40-41
    4.1.2 民户的立户  41-42
  4.2 清代民籍的户等制度  42-43
  4.3 清代与民籍有关的管理制度  43-49
    4.3.1 清代的继承制度  43-44
    4.3.2 清代的婚姻制度  44-46
    4.3.3 清代的科举制度  46-49
5 清代民籍与其他户籍之间的变更  49-59
  5.1 清代旗籍向民籍的变更  49-54
    5.1.1 获令出旗  49-53
    5.1.2 削档出旗  53-54
  5.2 清代贱籍向民籍的变更  54-59
    5.2.1 清代的贱民类别  54-56
    5.2.2 清代贱籍的豁除  56-59
结论  59-61
参考文献  61-66
附录  66-76
个人简历  76-77
致谢  77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青岛警政制度研究(1929-1937),D693
  2. 晚清警政及其反腐法制研究,D691
  3. 内蒙古警察博物馆陈列研究,G266
  4. 韩复榘主鲁时期探析,D691.6
  5. 北京国民政府警政建设主要措施述论,D693.65
  6. 晚清警察腐败研究,K257
  7. 1927-1937年河南警政研究,K263
  8. 沈阳市“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研究,D631.4
  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四川警政建设,K297
  10. 清末直隶警政述论,D691.6
  11. 试论清末广东警政,K257
  12. 1902-1928年山东警政研究,K258
  13. 清末浙江警政建设述论,K257
  14. 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D630
  15. 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K25
  16. 警政革新与警察裁量权之规范,D912.1
  17. 清末民初甘肃的警政建设,K257;K258
  18. 近代绥远警政建设研究(1901-1937),K25
  19. 清末新疆新政研究,K252
  20. 1929-1937年济南警政建设研究,D631.1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清前期(1616~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