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晋西碛口古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研究-以口述史为中心的考察

作 者: 薛亚娟
导 师: 段友文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碛口古镇 文化景观 口述史 保护模式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晋西碛口古镇凭借其独特的地域生态和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最初被专业学者重视到后来旅游开发被普通大众认可,证明了它自身存在的价值。然而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历经沧桑,极其脆弱,若不加以保护只是一味的利用,最终只会走向消亡。在保护的时候,要突破以往只重视实体建筑保护的惯例,加强对无形的、活态的文化进行保护,最终探索出一种整体保护的模式。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方法,以及“文化景观”、“口述史”等相关概念。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第二章从民众记忆中看晋西碛口古镇的辉煌历史及功能转变后的现代遭遇,在梳理碛口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阐述碛口古镇文化景观多样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探讨为什么要对文化景观进行开发保护。第三章介绍了碛口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价值,从文化景观的分类标准中找到合适的视角,把碛口文化景观分为具象文化景观和非具象文化景观两大类,并从碛口的每一项文化景观出发挖掘它们的价值。第四章采用了口述史的方法,从碛口古镇生活的各类主体出发,讨论了他们对碛口文化景观保护的看法。第五章从实践出发,在遵循村落保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碛口古镇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护模式。本文以晋西碛口古镇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文化景观的保护为研究重点,试图通过口述史的方法,在对背景情况充分掌握的前提下,探索出对碛口古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的一种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而且可以为古村镇文化景观探索新的保护方式并使其为古村镇的建设做出贡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绪论  11-20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  11-14
    1.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2
    1.1.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2-14
  1.2 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研究综述  14-17
    1.2.1 文化景观的概念演变  14-15
    1.2.2 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  15-16
    1.2.3 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  16-17
  1.3 口述史的研究综述  17-20
    1.3.1 口述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17-18
    1.3.2 口述史研究方法的优越性  18-20
第二章 晋西碛口古镇的辉煌历史与现代遭遇  20-32
  2.1 民众记忆中碛口的繁荣历史  20-28
    2.1.1 口述史研究中民众记忆的重要性  20
    2.1.2 记忆图汇:“满地是银子”的“水旱码头”  20-28
  2.2 碛口古镇的现代“遭遇”  28-32
    2.2.1 商贸功能失去后的穷困小镇  28-30
    2.2.2 开发中的历史文化名镇  30-32
第三章 碛口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价值  32-46
  3.1 文化景观的分类标准及原则  32-33
    3.1.1 文化景观分类的多样化  32-33
    3.1.2 文化景观的分类原则  33
  3.2 碛口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利用价值  33-46
    3.2.1 物质体系的文化景观:具象景观  33-39
    3.2.2 价值体系的文化景观:非具象景观  39-46
第四章 三类保护主体对碛口文化景观开发利用的认识  46-58
  4.1 当地民众在碛口文化景观保护开发中的态度  46-50
    4.1.1 民众与文化景观保护的对立性  46-47
    4.1.2 民众与文化景观开发的统一性  47-50
  4.2 地方精英在碛口文化景观保护开发中的见解  50-53
    4.2.1 地方精英的保护开发理念  50-52
    4.2.2 地方精英的保护开发策略  52-53
  4.3 地方政府在碛口文化景观保护开发中的设想  53-58
    4.3.1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  53-55
    4.3.2 保护开发文化景观的方式  55-56
    4.3.3 保护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6-58
第五章 碛口古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模式的探索  58-69
  5.1 碛口古镇文化景观整体保护的必要性  58-59
  5.2 整体保护应遵循的原则  59-62
    5.2.1 原生态、原真性的原则  59-61
    5.2.2 “四位一体”的原则  61-62
  5.3 整体保护的模式  62-69
    5.3.1 博物馆式的保护  63-64
    5.3.2 活态传承的保护  64-65
    5.3.3 旅游利用式保护  65-69
结论  69-70
参考文献  70-76
研究成果  76-77
致谢  77-78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8-80

相似论文

  1.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D923.4
  2. 陕北乡土文化在环境景观中的审美研究,TU986.2
  3. 基于地域传统文化的景观灯设计,TU113.666
  4. 吐鲁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J607
  5. 名人故里文化情境研究,TU-0
  6. 地域文化在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TU984.18
  7. 山西碛口古镇聚落空间景观研究,K879.1
  8. 落叶归根:台湾老兵口述史个案研究,K27
  9. 口述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G122
  10. 多元话语空间中的文学史,I209
  11. 1912-1949年胶东半岛地区移民东北研究,K29
  12. 三代人眼中的蒙古族教育发展,G759.2
  13. 晋西、陕北窑洞民居比较研究,TU-86
  14. 新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刘有成先生学术成长及其贡献,K826.1
  15. 民族植物学在内蒙古的发展,Q949.9
  16. 沈云龙史学研究,K092
  17. 乾县旧城更新发展研究,TU984.114
  18.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者权利保护研究,F293.3
  19.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D923.4
  20. 基于32位X86CPU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TP368.1
  21. 口述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G633.5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