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渝西地区历史地理研究

作 者: 李华扬
导 师: 蓝勇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学
关键词: 渝西地区 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
分类号: K92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距今约6500—6600万年,渝西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内生长着茂盛的原始植被,生活着丰富多样的原始动物。距今2万年左右,渝西地区开始出现了原始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空间日益扩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在此期间虽经反复但最终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古老的动植物消失在区域内。自然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回应,渝西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洪灾、雨灾、大风、冰雹、地震及其他灾害。从时间上看,由于朝代久远,资料佚失;自然环境逐步恶化;同一区域人口密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历史时期渝西地区有记录的自然灾害数量由古至今逐渐增多。从地域分布上看,渝西地区有记录的旱灾在綦江、荣昌、大足发生的频率最高,其中綦江发生的次数占整个渝西地区发生总次数的四成以上;历史时期渝西地区洪灾的分布在地域上北部地区要高于南部地区,合州、潼南、铜梁3地发生洪灾的次数占整个渝西地区洪灾总次数的五成左右,此外,渝西南端的綦江发生洪灾的次数也较高;历史时期渝西地区雨灾发生的频率在整个区域内的分布都较为均匀。总的来看,越往南,雨灾发生的频率也越高,渝西南端的綦江雨灾发生的次数最多,占整个地区总数的两成左右;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发生的大风、冰雹灾害在地域分布上由北向南呈现出一种波状起伏的态势,从总体上看北端的合州,中部偏南的永川以及南端的綦江是大风、冰雹发生较高的地区;渝西地区地质结构较为稳定,历史时期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璧山和荣昌地区,在时间上,宋朝和清朝是渝西地区的地质活跃区。渝西地区发生的地震震级都较低,所造成的损害也较为有限;此外历史时期渝西地区还有大雪、霜冻、虫灾等。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政治、人口、农业还是交通、文化,渝西地区都呈现出一种“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发展态势。从建置沿革上看,渝西地区北部的合川在秦时就已被设为垫江县,南部的江津在蜀汉时也已被设为乐城县,而渝西的其他地区设县的时间都较晚;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渝西地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渝西地区内部人口主要集中在渝西地区北部的合川、铜梁以及南端的江津地区;在农业开发的进程中,除了綦江以外整个渝西地区的开发程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合川和江津南北两端依然是渝西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从交通上看,北部的合川为三江交汇之地,水路交通都较为便利。江津为长江水道的重要节点,同时与綦江一样为川黔交通的重要枢纽。所以整个渝西地区交通线路多在合川、江津、綦江交汇;在文化发展程度上,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书院的分布较为集中,北部的铜梁和南部的江津占整个渝西地区书院总数的一半还多。此外,无论是进士还是举人,在数量上渝西地区北部的合川、铜梁与渝西南部地区的江津都处在突出的位置。从人才质量上看,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全国性知名进士和官员的分布也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同数量一样渝西北部的合州、铜梁与渝西南部的江津占据了总人数的六成还强,渝西中部的广大的地区加起来还不及四成。人才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与书院的分布状况大体一致,即再次呈现出一种“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状态。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绪论  9-15
  (一) 学术回顾  9-13
  (二) 选题缘由及意义  13-14
  (三) 史料选择及研究思路  14
  (四) 研究范围界定  14-15
历史自然地理  15-61
  第一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森林植被变迁  15-23
  第二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野生动物变迁  23-29
  第三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水系  29-39
  第四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自然灾害  39-61
    第一节 旱灾  39-45
    第二节 洪灾  45-50
    第三节 雨灾  50-54
    第四节 风雹、地震及其他灾害  54-61
历史人文地理  61-119
  第一章 渝西地区各县建置沿革  61-73
  第二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人口地理  73-81
  第三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农业地理  81-87
  第四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交通地理  87-95
  第五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城镇地理  95-103
  第六章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文化地理  103-119
    第一节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书院分布  103-105
    第二节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进士、举人的分布  105-114
    第三节 历史时期渝西地区全国性知名进士、官员的分布  114-119
总结  119-121
参考文献  121-127
附录1:渝西地区虎患及古树分布示意图  127-128
附录2:历史时期渝西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  128-129
附录3:历史时期渝西地区书院、进士、举人分布示意图  129-131
后记  131

相似论文

  1. 渝西地区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12.4
  2. 渝西地区阳光体育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3. 严耕望史学研究,K092.6
  4. 渝西地区职工体育开展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G812.41
  5. 渝西丘陵地区生态经济区划研究,F205
  6. 科技兴农视野下渝西地区农村养殖增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F326.3
  7. 长春商业区域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K928.6
  8. 清代吉林、宁古塔两城空间关系演变的多维分析,K928.6
  9. 高要市蚬岗镇八卦村传统聚落研究,K928.5
  10. 新疆和田区域性乡村聚落模式语言研究,K928.5
  11. 历史乡村地理研究,K928.5
  12. 关于中国古代地理文献的基础研究,K928.6
  13. 陇西黄土丘陵区集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研究,K928.5
  14. 济南历史上的聚落发展与水环境,K928.5
  15. 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之考述,K928.6
  16. 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K928.6
  17. 朱仙镇兴衰的历史地理之缘,K928.6
  18. 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K928.6
  19. 西汉河南郡军事地理研究,K928.6
  20. 清代贵州地区森林分布变迁浅析,K928.6
  21. 环鄱阳湖区城市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K928.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 > 专类地理 > 历史地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