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聋儿助听器佩戴前后听力检测在WHO和ANSI分级标准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邓小兵
导 师: 谢南屏
学 校: 南方医科大学
专 业: 耳鼻咽喉科学
关键词: 助听器 听力学分级标准 言语训练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世界卫生组织
分类号: R7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WHO和ANSI两种分级标准分析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听力资料,从听力学角度研究重度以上聋儿听力分级标准以及佩戴助听器后言语能力评估的相关性,探讨WHO和ANSI两种听力学分级标准的差异性,以及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与聋儿纯音测听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方法1资料:选择峰力(澳门)听觉言语中心1986年11月-2010年7月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佩戴助听器年龄15-44月(平均为33月),佩戴助听器后进行言语理解能力测试年龄9-26岁(、平均为17.18岁),所有病人的评估等级按照WH01997年推荐听力障碍分级标准及ANSI1996年推荐听力障碍分级标准为诊断依据。1.1入选标准:①双耳感音神经性聋,②平均听阈重度(61dB HL)或以上,③语前聋患者,④有长时间佩戴助听器经验(3年或以上,每天佩戴不小于8小时),⑤鼓室导抗图呈A型(排除中耳问题),⑥有一定的言语沟通能力(能用简单语句面对面与正常人交流),⑦早期均有佩戴助听器接受相同的言语训练,⑧耳科学检查(耳廓、外耳道、鼓膜)正常,⑨全身情况良好。1.2排除标准:传导性聋、急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鼓室硬化及耳硬化症患者。2方法:2.1检查方法所有病人定期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全部病例均由专业人员在标准隔音室内通过行为测听操作方法进行纯音听阈检查,行为测听操作方法按ASHA升降法规定进行。测试患者双耳气导听阂及作出正确的掩蔽,测试患者双耳声导纳,测试仪器采用美国GSI61临床听力计,GSI TympStar V2声导纳测试中耳分析仪。按ISO、IEC、ANSI国际标准校准纯音气骨导听力计用的Ⅰ型听力计标准声学计量零级,在标准隔音室内测试患者双耳的气导阈值,气导测试频率为250-8KHz倍频程,中耳分析仪運用Tymp Diagnostic 226Hz测试双耳声导纳2.2隔音室标准隔音室标准是按照ANSI 3.6:1989(R-1996);ISO 389-3 1994的标准。对允许环境噪声水平(按照DHSS设计准则规定环境噪声平均水平:<35dBA)。测试范围63Hz、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测试量得出的噪声水平63Hz测得28.4dB、125Hz测得24.7dB、250Hz测得18.6dB、500Hz测得11.5dB、1000Hz测得12.2dB、2000Hz测得16.0dB、4000Hz测得14.3dB、8000Hz测得13.2dB;测量级为34.5Dba,乎合国际标准。2.3测试仪器校准测试仪器校准:GSI61临床听力计按照ANSI 3.6:1989(R-1996);ISO 389-3 1994;ANSI3.43:1EC303;IEC318的标准。对仪器每年进行校准,校准范围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12000Hz、speech Hz,校准后左耳听筒实际输出125Hz是116.6dB SPL、250Hz是97dB SPL、500Hz是83.6dBSPL、750Hz是78.2dB SPL、1000Hz是77.6dB SPL、1500Hz是77.2dB SPL、2000Hz是81.1dB SPL、3000Hz是79.9dB SPL、4000Hz是81.2dB SPL、6000Hz是83.5dBSPL、8000Hz是79.9dB SPL、12000Hz是80.9dB SPL、speech Hz是90.9dB SPL,校准后右耳听筒实际输出125Hz是117.0dB SPL、250Hz是96.5dB SPL、500Hz是84.4dB SPL、750Hz是78.9dB SPL、1000Hz是77.7dB SPL、1500Hz是77.3dB SPL、2000Hz是81.0dB SPL、3000Hz是80.0dB SPL、4000Hz是81.1 dB SPL、6000Hz是83.1dB SPL、8000Hz是80.2dB SPL、12000Hz是80.2dB SPL、speech Hz是90.8dBSPL,允许误差125Hz是±5dB SPL、250Hz是±3dB SPL、500Hz是±3dB SPL、750Hz是±3dB SPL、1000Hz是±3dB SPL、1500Hz是±3dB SPL、2000Hz是±3dB SPL、3000Hz是±3dB SPL、4000Hz是±3dB SPL、6000Hz是±5dB SPL、8000Hz是±5dB SPL、12000Hz是±5dB SPL、speech Hz是±5dB SPL。中耳分析仪按照ANSI S3.6:1987 Type 3;IEC 1027-1991 Type 3;ISO 8797的标准,校准后测音探头226Hz±3%、678Hz±3%、1000Hz±3%、Multi Hz±3%均调整至85±2dB SPL;校准后公称压力0±10da pa、100±10da pa、200±10da pa、300±10da pa、400±10da pa、500±10da pa、600±10da pa。2.4听力数据的采集所有患者纯音听力数据采集,测试范围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8000Hz气导;250Hz气导上限105dB,500Hz气导上限120dB,1000Hz气导上限120dB,2000Hz气导上限120dB,4000Hz气导上限120dB,8000Hz气导上限105dB,超出上限、未测定者定位缺失值。低频区250Hz,语言频区500Hz、1000Hz、2000Hz,高频区4000Hz、8000 Hz。2.5言语测听数据的采集在标准声场及隔音室中进行言语测听,按GB/T 16538-2008声学计量,分别测试受试耳佩戴助听器后的言语理解能力,于安静环境中,距离受试者2.27米,运用封闭式言语测试的方法(约60dBSPL粤语真人发音),通过峰力(澳门)听觉言中心的听觉甄别报告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句子理解、音素察觉、字词认同(该测试已于港澳运用多于20年,测试内容包括:Ling’s 6音、ANSI等国际测试标准),最终结果以”听力重建启聪行动”言语最大识别≤70%的手术标准作参考。2.6听力学分级按照WH01997年推荐听力障碍分级标准,以较好耳500Hz、1000Hz、2000Hz、4000 Hz的平均纯音听阈为分级标准,26~40 dB HL为轻度,41~60 dBHL为中度,61~80dB HL为重度,>81 dB HL为极重度。按照ANSI1996年推荐听力障碍分级标准,以较好耳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纯音听阈为分级标准,26-40 dB HL为轻度,41-55 dB HL为中度,56-70dB HL为中重度,71-90dB HL为重度,>91 dB HL为极重度。2.7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对WHO和ANSI两种分级标准分级结果的相关性、WHO分级标准和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测试结果的相关性、ANSI分级标准和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测试结果的相关性,通过配对四格表的kappa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结果后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比较如下:1.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分别用WHO和ANSI两种分级标准对所有聋儿进行听力严重程度的分级:用WHO的分级标准来评估,17例中6例为重度,11例为极重度。用ANSI的分级标准来评估,17例中11例重度6例极重度。经统计学分析WHO分级标准和ANSI分级标准,一致性较差,故相同的病人运用以上2种方法评估,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2.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分别用WHO和ANSI两种分级标准所使用的频率,再以81分贝数来划分,以WHO的分级标准评估:17例中5例<81dB HL,12例≥81dBHL;以ANSI的分级标准评估:17例中7例<8ldB HL,10例≥8ldB HL3.言语测听结果:17例中10例言语理解力≤70%,7例>70%4.WHO听力严重程度分级与聋儿佩戴助听器后的言语理解能力,经统计学分析,一致性较差,单纯用WHO分级标准不一定反映聋儿佩戴助听器后的言语理解能力的高低。5.ANSI听力严重程度分级与聋儿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一致性较好,说明ANSI听力分级的严重程度与佩戴助听器后的言语理解能力,一致性较好。单纯用ANSI分级标准较能预测佩戴助听器后的言语理解能力。6.WHO分级标准在81-90dBHL之间有5例聋儿,其中有3例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70%,2例<70%。ANSI分级标准在81-90dBHL之间有4例聋儿,其中3例言语理解能力>70%,1例<70%。说明这部分听力严重损失(81~90dBHL)的病例,在佩戴助器后仍然可能达到不错的言语理解能力。结论ANSI和WHO两种听力学分级标准同时应用于本文17例重度以上聋儿听力严重程度的分级,经比较分析提示ANSI的分级标准实用性较强,可能对聋儿佩戴助听器后言语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全文目录


摘要  3-8
ABSTRACT  8-15
前言  15-31
聋儿听力不同分级标准以及助听器佩戴后言语理解测试的相关性研究  31-47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31-35
  第二节 结果  35-39
  第三节 讨论  39-43
  第四节 小结  43-44
  第五节 参考文献  44-47
结论  47-48
附图  48-49
缩略词表  49-50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50-51
致谢  51-53
统计学合格证明  53

相似论文

  1. 基于听觉掩蔽效应的数字助听器关键技术的研究,TN912.3
  2. 数字助听器中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TN912.35
  3. 老年性聋选配助听器效果的评估,R764
  4. 柔筋方治疗紧张型头痛风瘀候重复测量设计研究,R277.7
  5. 综合疗法治疗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R271.9
  6. 语前聋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康复效果研究,R764
  7. 遵义市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与研究,R780.1
  8. 蓝牙助听器拾音及传送组件设计及实现,TN925
  9. 双通道语音增强系统设计与实现,TN912.35
  10. 面向聋儿言语康复的发音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N912.3
  11. 阵列数字助听系统核心问题的研究,R49
  12.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R743.3
  13. 听力障碍人群助听前后声源定位能力比较,R764
  14. 聋儿单侧植入人工耳蜗对侧配戴助听器后言语识别率研究,R764.5
  15. 头穴丛刺结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基底节性失语的影响,R246
  16. HAC天线模组研究,TN828.6
  17. 不同类型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周期相关蛋白、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和细胞增殖蛋白Ki67的免疫组化表达与预后的关系,R736.3
  18. 基于DSP的数字助听器开发系统设计,TH785.1
  19. 急进高原外训官兵睡眠、脑电图、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研究,R82
  20. 基于听觉掩蔽效应的数字助听器算法研究及DSP的实现,TP301.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耳科学、耳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