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其评价

作 者: 沈丹怡
导 师: 艾晓辉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学
关键词: 强力霉素 壳聚糖 纳米粒 冻干粉 稳定性 体外释药特性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分类号: R9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混悬液进行制备及工艺优化,制得了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并以强力霉素原料药为参比,对冻干粉的稳定性、体外释药特性和其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组织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论文首先采用离子交联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与工艺,用透射电镜观测其形态,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和电位。结果表明,按壳聚糖浓度为2.5mg/mL、三聚磷酸钠浓度为1.2mg/mL、强力霉素用量为8.0mg、pH值为5.5的处方制备的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表面蓬松,复溶性良好,电镜下观测发现纳米粒形态圆整、粒径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26.34±17.8)nm,平均包封率为(56.52±2.1)%,平均载药量为(16.83±0.27)%。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制备工艺切实可行。其次,对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与强力霉素原料药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其热、光、高湿稳定性。研究表明,与原料药相比,10d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的(4500±500)Lx强光降解率减少22.97%,40、60℃热降解率分别减少18.72%和31.41%,75%、92.5%高湿降解率分别减少20.45%和26.90%。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稳定性良好。再次,对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与强力霉素原料药进行体外释药特性研究,发现冻干粉具有显著的缓释特性,在人工胃液中释药较快,其次是人工肠液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且在人工胃液在pH2~4范围内,pH值与冻干粉释放度呈负相关;强力霉素原料药在人工胃液、肠液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释药特性类似,均在1h内能完全溶出。最后,对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与强力霉素原料药进行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规律研究,发现(25±1)℃20mg/kg单剂量口灌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与强力霉素原料药,斑点叉尾鮰体内血浆及各组织的药物浓度有所变化,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所差异。药物经包裹成纳米粒后,药物在血浆、肝脏、肾脏、肌肉(加皮)中的双峰现象变为单峰现象。与强力霉素原料药相比,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在肝脏、肾脏、肌肉的峰浓度Cmax减小,达峰时间Tmax延长;经3p97拟合,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和强力霉素原料药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在血浆中的Tmax明显延长,Cmax减小,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变大。强力霉素壳聚糖纳米粒冻干粉明显地改变了药物在斑点叉尾鮰血液及各组织的分布情况,药物入血后,在肝脏、肾脏中的峰浓度降低,减少了用药时对水产动物肝、肾细胞的损害,是一种理想的强力霉素新剂型。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缩略语表  11-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1
  1 强力霉素的研究概况  12-15
    1.1 强力霉素的理化性质  12
    1.2 强力霉素的作用、耐药机理和抗菌谱  12-13
    1.3 强力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研究  13-14
    1.4 强力霉素制剂现存的主要问题  14-15
    1.5 强力霉素新剂型的研发  15
  2 壳聚糖的研究概况  15-16
    2.1 壳聚糖的理化性质  15-16
    2.2 壳聚糖的基本特性  16
    2.3 壳聚糖的应用前景  16
  3 壳聚糖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16-20
    3.1 纳米粒的定义及其分类  16-17
    3.2 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释药及释药动力学  17
    3.3 壳聚糖纳米粒的作用特点及应用价值  17-18
    3.4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18-20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0-21
第二章 DC-CS-NPs的制备方法及其工艺优化  21-29
  1 材料与方法  21-23
    1.1 仪器设备  21
    1.2 药品与试剂  21
    1.3 DC-CS-NPs冻干粉的制备工艺  21-23
  2 结果与分析  23-28
    2.1 制备DC-CS-NPs混悬液的最佳工艺  23-24
    2.2 DC-CS-NPs冻干粉的质量  24-28
  3 讨论  28-29
第三章 DC-CS-NPS冻干粉的稳定性研究  29-35
  1 材料与方法  29
    1.1 仪器设备  29
    1.2 药品与试剂  29
    1.3 DC-CS-NPs冻干粉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  29
  2 结果与分析  29-34
    2.1 光照试验  29-31
    2.2 温度试验  31-32
    2.3 湿度试验  32-34
  3 讨论  34-35
第四章 DC-CS-NPs冻干粉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35-42
  1 材料与方法  35-36
    1.1 仪器与设备  35
    1.2 药品与试剂  35
    1.3 DC-CS-NPs及DC原料药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35-36
  2 结果与分析  36-40
    2.1 DC-CS-NPs冻干粉和DC原料药的体外释药特性  36-40
  3 讨论  40-42
第五章 DC-CS-NPs冻干粉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规律研究  42-54
  1 材料与方法  42-44
    1.1 实验动物  42
    1.2 仪器与设备  42
    1.3 药品与试剂  42
    1.4 试验设计与采样  42-43
    1.5 血浆样品预处理  43
    1.6 肝脏、肾脏样品预处理  43
    1.7 肌肉(加皮)样品预处理  43
    1.8 UPLC分析方法  43-44
    1.9 数据处理  44
  2 结果与分析  44-46
    2.1 标准曲线  44-45
    2.2 工作曲线方程与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45-46
    2.3 回收率、精密度的测定  46
  2.4 色谱图  46-48
  2.5 DC-CS-NPs冻干粉和DC原料药在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浓度  48-52
  2.6 DC-CS-NPs冻干粉和DC原料药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动学  52-54
3 讨论  54-55
参考文献  55-60
附件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3.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4.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5. 分导飞行器多模型自适应控制,TP273.2
  6.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7.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8.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脱除牡蛎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TS254.4
  9.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10. 基于电穿孔技术的活细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R318.51
  11. 壳聚糖季铵盐金属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O634
  12. 氯代甲氧基脂肪酸甲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TQ414.8
  13.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4.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5.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6. 生物医用OCS/PLL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R318.08
  17.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18. 辣椒碱/环糊精体系的表征及性能研究,TQ450.1
  19.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20. 凡纳滨对虾加工副产物制备甲壳素、壳聚糖改良工艺的研究,TS254.9
  21.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药学 > 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