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差异性比较研究

作 者: 刘楚珠
导 师: 程家骅
学 校: 上海海洋大学
专 业: 渔业资源
关键词: 东黄海 日本鲭 群体结构 繁殖群体
分类号: S93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日本鲭在东黄海的渔捞比重逐渐上升,在渔业生产中居较高地位。但该鱼种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较为明显。对日本鲭群体的研究有助于掌握其生活史,估算种群数量及资源变动,丰富渔业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促进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鱼类种群结构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中国海域鱼类资源种群鉴定和划分提供方法上的支持。其次,依据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和线粒体序列变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测定20个框架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对框架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大小差异对分析的影响。多变量方差分析方法分别对4组日本鲭样品的雌雄个体间的形态差异性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4个采样海域日本鲭样品的雌雄个体间形态差异仅温台渔场的2-4性状显著(P=0.015<0.05),其余各采样海域的雌雄形态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对于整个分析来说,温台渔场的雌雄2-4性状的差异可以忽略。因此在后续的分析中,将同一采样海域的雌雄样品合并分析。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63%。第二主成分主要受第二背鳍和臀鳍的影响;第三主成份主要受鳃盖腹部末端至腹鳍起点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体型的长短引起的。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4个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P1为97.06%~100%,判别准确率P2为97.14%~100%。综合判别率为99.2%。研究结果显示,源自4个海域的日本鲭产卵群体具有显著的形态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东黄海4个渔场的日本鲭产卵群体样品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和线粒体D-loop区序列变异分析,初步探讨了其种群划分问题。通过2个基因和形态学特征研究初步表明:烟台渔场的样本、闽东渔场和温台州渔场的样本、闽南渔场的样本可分为三个分支,前两个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与闽南渔场分支的亲缘关系更近。再次,本研究初步分析了东黄海日本鲭不同产卵群体的群体结构,对其样品组成、叉长体重关系、性比、性腺成熟系数和繁殖力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除温台渔场的日本鲭样品以外(χ2 = 4.129,P < 0.05),其余采样区域雌雄比例均符合1 : 1的关系;雌、雄个体在性成熟率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 0.05),雌性个体的性成熟率较高。日本鲭东海区不同采样点产卵群体个体怀卵量普遍低于黄海产卵群体个体怀卵量;其卵径大小随纬度气候变化呈自南到北逐渐增大的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鱼类种群结构研究方法综述  12-20
  序言  12
  1.1 形态分析法  12-13
    1.1.1 分节特征  12-13
    1.1.2 体型特征  13
  1.2 生态学法  13-16
    1.2.1 洄游分布  13-14
    1.2.2 生殖指标  14
    1.2.3 寄生虫标签  14-16
    1.2.4 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法  16
  1.3 生物化学法  16-17
    1.3.1 血清凝集反应法  16-17
    1.3.2 同工酶标记法  17
  1.4 遗传学方法  17-19
    1.4.1 微卫星DNA 技术  17-18
    1.4.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8
    1.4.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18-19
  1.5 小结和展望  19-20
第二章 基于框架法的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20-37
  序言  20
  2.1 材料与方法  20-24
    2.1.1 材料来源  20-22
    2.1.2 数据测量  22-23
    2.1.3 数据分析  23-24
      2.1.3.1 数据标准化  23
      2.1.3.2 雌雄差异分析  23
      2.1.3.3 相关性检验  23
      2.1.3.4 主成分分析  23-24
      2.1.3.5 逐步判别分析  24
  2.2 结果  24-31
    2.2.1 框架数据  24-25
    2.2.2 雌雄差异分析  25-26
    2.2.3 相关性检验  26-27
    2.2.4 主成分分析  27-29
      2.2.4.1 KMO 和 Bartlett's 检验  27-29
    2.2.5 逐步判别分析  29-31
  2.3 小结  31-37
第三章 东黄海日本鲭产卵群体的遗传差异初步研究  37-47
  序言  37
  3.1 材料和方法  37-39
    3.1.1 材料  37
    3.1.2 方法  37-39
      3.1.2.1 DNA 的提取  37-38
      3.1.2.2 线粒体16SrDNA 基因片段扩增  38
      3.1.2.3 线粒体D-loop 基因片段扩增  38-39
    3.1.3 数据分析  39
  3.2 结果  39-46
    3.2.1 16SrRNA 和D-loop 基因扩增结果  39
    3.2.2 16SrRNA 和D-loop 基因片段序列变异  39-42
    3.2.3 日本鲭系统发育分析  42-45
    3.2.4 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  45-46
  3.3 小结  46-47
第四章 东黄海日本鲭不同产卵群体的群体结构研究  47-56
  序言  47
  4.1 材料与方法  47-49
    4.1.1 数据来源  47-48
    4.1.2 生物学测定  48
    4.1.3 数据分析  48-49
      4.1.3.1 叉长-体重关系  48
      4.1.3.2 性别分析  48-49
        4.1.3.2.1 性比  48-49
        4.1.3.2.2 性腺成熟系数  49
        4.1.3.2.3 繁殖力  49
  4.2 结果  49-55
    4.2.1 样品组成  49-50
    4.2.2 叉长-体重关系  50-51
    4.2.3 性比  51
    4.2.4 叉长结构与性腺成熟度  51-53
    4.2.5 性腺成熟系数  53-54
    4.2.6 繁殖力  54-55
      4.2.6.1 绝对繁殖力  54
      4.2.6.2 相对繁殖力  54-55
      4.2.6.3 卵径  55
  4.3 小结  55-56
总结与展望  56-58
  1. 研究总结  56-57
  2. 展望  57-58
参考文献  58-64
致谢  64

相似论文

  1. 中国野生大豆的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点以及育种有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2. 小麦基因组中雌性育性关联标记的研究分析,S512.1
  3. 东、黄海典型海域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重建及其影响因素,Q911
  4. 瓯江彩鲤酪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河鲈的群体结构研究,S917.4
  5. 基于SSR标记的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育种性状的关联分析,S565.1
  6. 1927-1937年安徽教师群体研究,G529
  7. 基于遥感获得的环境要素与东黄海小黄鱼秋季索饵栖息指数分布研究,S932.4
  8. 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表型性状关联EST-SSR位点的初步鉴定,S571.1
  9. 不同抗性品种混合种植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S435.121
  10. 非繁殖季节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长江中分布与降海洄游初步研究,S917.4
  11. 中国9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S827
  12. 来源于柑橘和葡萄的类病毒的检测与序列分析,S432.41
  13. 田间接种条件下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及产量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13.03
  14. 云贵川和甘肃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MFLP分析,S435.121
  15. 花生条纹病毒分子变异分析和马铃薯Y病毒蛋白的表达纯化,S435.652
  16. 黄瓜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分析与核心种质集筛选,S642.2
  17. 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S513
  18. 新疆北部灌区超高产大豆产量构成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研究,S565.1
  19. 小麦雌性育性与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S512.1
  20. 甘蓝枯萎病病原菌研究及抗病种质群体结构分析,S436.3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资源 > 水产资源学 > 渔业资源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