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吐蕃时期诗歌研究

作 者: 完么才让
导 师: 土登彭措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吐蕃时期 诗歌 韵文卜辞 歌鲁诗 教言诗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吐蕃时期不仅在我国西藏历史上,而且在藏族文学史上享有很高评价。自从七世纪以来,藏文字文法逐渐形成系统与规范化,对藏族文学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不可估量的有利条件。开始有将各赞布的重要事迹记录在案的惯例,对此敦煌写卷P.T1287是最为典型的一卷。除此之外,P.T55、P.T351、P.T1045、P.T1051、P.T1055等卜辞文献,英国S.T中有三本关于苯教卜辞文献,其中第三卷是韵文卜辞。纵观敦煌遗存的大量古藏文文献,其韵体诗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藏族古代兴盛的歌鲁诗和韵文卜辞、教言诗等三种。诗歌是同人类发展并行不悖的唯一文学。与其他文学比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了藏族诗歌艺术的经验与诗歌语言。敦煌古藏文文献中的三种诗歌极具它的艺术特色,吸取了大量的民间文学的修辞方法,又区别于民间文学。通过前人的研究基础看来,相关的古藏文研究大多偏重于文化和历史方面,而对于诗歌本体的研究为数很少,因此,此篇论文在诗学理论方面主要借鉴藏族传统诗歌理论《诗镜》为主导,同时参照其他相关的诗学理论方法,从而进行全面深刻地研究,兴许可能会得到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同根据公元十三世纪引进的印度作诗理论《诗镜》的修辞方法可以比较,从而可以肯定这些诗歌的价值及其内涵。从语境而言,歌鲁诗都是受到了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譬如,噶氏与赞布之间的矛盾极为恶化时期,歌鲁诗中比喻到小地方政权的噶氏儿子想篡谋王位,就如同蛤蟆天上飞等一系列的事物关系,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况。从更深一层地研究得知,吐蕃时期的诗歌佳作都是以朴实的修辞方法而写成,可以观窥当时出现在高原的惊心动魄的政治起伏,饶有趣味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的雪域先民的审美情趣以及高原风光等。本篇论文将吐蕃时期的诗歌分为韵文卜辞、歌鲁诗、教言诗三个部分以外,对诗歌和诗歌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考据推理,并把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艺术品位分析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做分析的诗歌用翔实的论据给以论证。通过文献学(philology)的要求把古藏文写卷原文在前人抄录的基础上更加精确地记录外,本文运用大量的比较方法去对比古藏文和藏族传统文献资料中的词汇去比较分析、考证、运用而理解吐蕃时期的诗歌。前人研究方面,王尧和陈践两位藏学家一生研究古藏文文献,陆续出版了《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1992年2月,民族出版社增订出版)等诸多翻译和注释古藏文的著作,让以后的学者都能看到古藏文的详实全面状况。法国藏学家麦克唐纳(Ariane Macdonald)和拉露(Marcelle Lalou)、巴考(J. Bacot)杜赞(Ch. Toussaint)、托马斯(Thomas. F. W)等学者也在相关地研究了一些歌鲁诗、韵文卜辞中的人名和地名,翻译方面的内容,这对本题进一步从许歌的角度去研究创造了不可抹云的有利条件。总体而言,上述研究者对古藏文的解读和吐蕃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为主,但是韵文卜辞和歌鲁诗、教言诗以诗学和文学艺术研究的角度与视角研究方面占极其少数,各研究专家也谈到了自己不足之处与以后需要研究的领域。本文通过搜集、解读、分析吐蕃时期的诗歌,试图通过诗学、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的视角,全面研究吐蕃时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通过诗学与比较文学方法第一次全面深入研究吐蕃时期诗歌,并且比较清楚地把前人未作的工作做了研究,比如韵文卜辞的简写与考释、其艺术研究方面。二、对诗歌的修辞方面按藏族诗歌理论《诗镜》,比较丰富地把诗歌的修辞类型研究出来。三、本篇论文比较清楚地分析了吐蕃时期诗歌中的一些特殊字词和句子,并把这些特点归纳为特殊性的韵调、特殊性的名和词以及特殊性的表达形式三大部分。四、诗歌研究时从语言学和文献学多角度去考释了历史背景方面的一些疑难词。吐蕃时期的诗歌总体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但有些原文词汇生僻难解,前人各自对于这些古词的理解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笔者在考察各类文献时未能找到与之相媲美的比较对象。能够全面深刻的研究吐蕃时期的诗歌,一方面可以补益藏族文学史的薄弱之处,另一方面对于吐蕃时期盛兴的诗歌体裁及其艺术特点和公元十世纪以后的诗歌体裁及其艺术特点二者之间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得到继承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更加清楚地理清藏族诗歌的发展脉络。论文大致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吐蕃时期的诗歌和对这些诗歌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的说明,对诗歌给予全面的论述和理论说明。首先,吐蕃时期的诗歌是吐蕃时期的历史文化被人们所诗化的一种产物,其历史文化是这些诗歌所反映的全部内容。其次,与吐蕃相邻的大唐和印度,号称“诗的国度”。就敦煌诗歌而言,唐朝时期的诗歌数量丰富,内容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显示出一派蓬勃兴旺景象。印度半岛上的诸国也是在公元4世纪甘哲古巴大(Chandragupta I320-335)以来,建立起统一的王朝,崇尚文人,保护与发展梵文文学。陆续出现伟大的诗人及佳作。在诗歌非常兴旺发达两个大国之间的吐蕃,诗歌仍是以口头为主逐渐地发展。第二章叙述吐蕃时期的韵文卜辞,论述韵文卜辞产生的原因以及卜辞和诗歌的关系。将苯教韵文卜辞划分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卜辞、以风景描写为主的卜辞、说道明理为主的卜辞三部分,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释义,全部原文进行简写,对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给予适当的研究。另外,笔者通过比较把托马斯(Thomas. F. W)研究韵文卜辞中的一些观点给予反驳,认为这些韵文卜辞是盛行于雅砻河谷地区的,并基本上是吐蕃早期的流行而来的卜辞。从诗歌风格角度去看,它跟歌鲁诗又有相互借鉴的关系。第三章论述吐蕃时期的歌鲁诗,首先解释歌鲁诗的内容和断代诗歌产生的年代,之后论述了歌鲁诗和诗歌的关系。将歌鲁诗分为布岱贡杰时期的歌鲁诗、达日年塞时期的歌鲁诗、松赞干布时期的歌鲁诗、德松芒布杰时期的歌鲁诗、赞布赤德祖赞时期的歌鲁诗等六个时期。并通过分析每个时期歌鱼诗产生的背景和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给予适当的总结。在分析每个诗歌时笔者还比较了大量的疑难词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四章讨论了吐藩时期的教言诗歌,在这里论述了教言诗的含义和产生年代,论述《幻化修续示后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评价《幻化修续示后经》是教言诗里比较早期的诗歌。第五章对吐蕃时期诗歌中的一些特殊字词和句子做了分析。任何一种诗学和诗歌创作,本身都是植根于整个文学和文化传统之中,同时又构成这个文学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本章所说的特殊字词是指特殊性的韵调、特殊性的名和词、特殊性的表达形式等三大部分。笔者认为,吐蕃时期盛兴口头诗歌的风格特点形成的主要内在根据是藏族古老的文化形态有关联,尤其是苯教相联系,当时人们在诗歌艺术的韵律上尽力了很大的贡献。在最后试着对吐蕃时期的诗歌给出基于自我的评价。任何一种创造一样,学术研究本身也有言不尽意的困境,特别是面对古藏文的研究,显得更加切实的困境。1、吐蕃时期的诗歌总体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但有些原文词汇生僻难解,各自前人对于这些古词的理解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笔者在考察各类文献时未能找到与之相媲美的比较对象。2、通过前人的研究基础看来,相关的古藏文研究大多偏重于文化和历史方面,而对于诗歌本体的研究为数很少,因此,此篇论文在诗学理论方而主要借鉴藏族传统诗歌理论《诗镜》为主导,同时参照其他相关的诗学理论方法,从而进行全面深刻地研究,可能会得到新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全而深刻的研究吐蕃时期的诗歌,一方面可以补益藏族文学史的薄弱之处,另一方面对于吐蕃时期盛兴的诗歌体裁及其艺术特点和公元十世纪以后的诗歌体裁及其艺术特点二者之间有效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得到继承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更加清楚地理清藏族诗歌的发展脉络。

全文目录


外文摘要  2-4
摘要  4-10
外文目录  10-13
目录  13-16
正文  16-153
附录  153-1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58-159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G812.9
  3. 弗罗斯特诗歌面具下的个体身份建构,I712.072
  4. 藏文目录学源流研究,H214
  5. 吐蕃时期佛经目录研究,B948
  6. 藏族文献中的王臣文化研究,K28
  7. 明代诗人张含的诗歌观及创作实践初探,I207.22
  8. 冒襄的遗民生活与诗歌,I207.22
  9. 冯镇峦诗歌研究,I207.22
  10. 中唐贬谪荆楚诗人诗歌主题探略,I207.22
  11. 废名诗歌中的禅踪佛影,I207.25
  12. 女性文学视野下的鱼玄机诗歌研究,I207.22
  13. 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I207.25
  14. 王迈诗歌与晚宋诗风研究,I207.22
  15. 吴雯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16. 龚景瀚诗文研究,I207.22
  17. 郭曾炘研究,I207.22
  18. 王安中诗文研究,I206.2
  19. 黄任研究,I207.22
  20. 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I207.25
  21. 晚清诗人眼中的英国形象,I207.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