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设计

作 者: 谢鹏飞
导 师: 王炅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机械电子工程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高冲击载荷 控制系统 控制算法 数字信号处理器
分类号: TB53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武器系统发射时会瞬间产生高强度的冲击力,容易造成武器发射时的振动或跳动,影响射击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本文利用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功耗低、输出阻尼力大等优越性能,尤其是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实时可调特性,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根据火炮发射过程中动态特性的变化实时调节输出阻尼力的大小,实现火炮后坐力和后坐位移的“平台效应”,达到了对火炮发射时的缓冲减振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了适应于火炮发射环境的单杆长行程磁流变阻尼器,并推导了阻尼器的力学公式,分析了阻尼器受力大小与阻尼器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2)设计和研制了一套磁流变阻尼器缓冲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研制和软件设计。硬件控制系统包括信号提取、信号调理、数字信号处理器采样控制以及电源驱动四个部分;软件控制系统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实现了所设计的控制策略。(3)分析了磁流变缓冲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提出了实现后坐阻力和后坐位移“平台效应”的控制目标,并设计了延时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策略。(4)利用火炮发射实验对磁流变缓冲控制系统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整个系统的动态特性,评价控制策略的优缺点。通过比较各控制策略的阻尼力峰值和平台宽度,得到模糊PID控制策略的效果最优。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5
目录  5-8
1 绪论  8-16
  1.1 磁流变技术及研究现状  8-9
  1.2 磁流变阻尼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控制理论研究  9-11
    1.2.1 磁流变阻尼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9-10
    1.2.2 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理论研究  10-11
  1.3 高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现状  11-12
  1.4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  12-14
    1.4.1 磁流变液的性能要求  12-13
    1.4.2 阻尼器结构设计对磁流变效应的影响  13
    1.4.3 所选用的控制策略能否满足阻尼过程的需求  13-14
  1.5 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  14-16
    1.5.1 研究意义  14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6
2 高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  16-31
  2.1 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模式  16
  2.2 单杆长行程磁流变阻尼器  16-18
  2.3 磁流变阻尼器抗冲击过程受力分析  18-19
  2.4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公式推导  19-28
    2.4.1 磁流变液的粘性阻尼力和可调库仑阻尼力  20-27
    2.4.2 磁流变液的节流阻力  27-28
    2.4.3 磁流变液的惯性阻力及摩擦力  28
  2.5 阻尼器各模型参数对磁流变阻尼力的影响  28-31
3 火炮缓冲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35
  3.1 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31-32
  3.2 火炮缓冲系统组成和控制原理  32-33
  3.3 磁流变阻尼器的可控性分析  33-35
4 硬件控制系统设计  35-52
  4.1 硬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35-36
  4.2 传感器选取  36-37
  4.3 信号调理电路  37-42
    4.3.1 滤波电路  37-41
    4.3.2 减法电路  41-42
    4.3.3 电压保护电路  42
  4.4 DSP控制单元  42-47
    4.4.1 AD采样校正  42-45
    4.4.2 控制算法的实现  45
    4.4.3 PWM波形的输出  45-46
    4.4.4 SCI模块实现数据的在线提取  46-47
  4.5 电源驱动电路  47-52
    4.5.1 开关型稳压电路  47-51
    4.5.2 光耦驱动电路  51-52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63
  5.1 延时控制策略  52-53
  5.2 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  53-56
    5.2.1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  54-55
    5.2.2 自适应校正  55-56
  5.3 模糊PID控制策略  56-63
    5.3.1 外环PID控制的实现  57-59
    5.3.2 内环PID控制的实现  59-62
    5.3.3 系统功能的软件设计  62-63
6 实验结果分析  63-69
  6.1 固定电流控制的实验分析  63-65
  6.2 延时控制策略的实验分析  65
  6.3 各种控制策略的实验分析  65-67
  6.4 控制策略的动态性能比较与评价  67-68
  6.5 控制算法实现的难易程度  68-69
7 总结和展望  69-71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69-70
  7.2 主要工作创新  70
  7.3 研究展望  70-71
致谢  71-72
参考文献  72-76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6

相似论文

  1. 卫星光通信粗瞄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故障诊断,V443.1
  2.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3.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4.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厂投药预测控制研究,TP273.1
  5. 大气层内动能拦截弹姿态控制规律设计,TJ765.23
  6. 压电驱动微工作台的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TP273
  7. 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系统及最大功率点追踪,TM61
  8. 片状农业物料滚筒干燥控制系统研究,S226.6
  9.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的研究,TN915.04
  10.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研究,TM383.42
  11. M石化公司连续重整装置的实施与管理,F426.72
  12. 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化运行设计与应用,TP273
  13. 一种纳米材料搅拌机控制系统的设计,TP273.5
  14.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其在火炮反后坐中的应用研究,TB535.1
  15. ATV车载武器控制系统研究,TP273
  16. 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TM33
  17. 若干类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控制,O231
  18. 低损耗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器设计,TN713.8
  19. 管材挤出生产线的控制系统分析与实现,TP273
  20. 移动机器视觉定位导航和自主避障系统的研究,TP242
  21. 基于混合驱动智能仿生腿的设计与控制,TP2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声学工程 > 振动、噪声及其控制 > 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及其利用 > 隔振、减振材料与结构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