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在传统与现代中挣扎-《肖莎》男主人公重拾自我的心路历程

作 者: 乔多
导 师: 王新春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肖莎 传统与现代 回归 希望
分类号: I712.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s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是一位个性独特、创作风格迥异于其他移居美国的犹太作家。他为捍卫犹太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一直苦苦追寻和思索着犹太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在《肖莎》中有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在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一生所写的10个长篇小说中,《肖莎》是其最倾心打造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所有长篇小说中唯一一部以第一人称创作的精品。我们应该铭记具有讽刺意味的意地绪语文学是多么的残酷,对于辛格而言,由于他的作品“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在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肖莎》(Shosha,1978),成功地体现了“犹太作家写犹太人的精神”,更因为这部小说是辛格以自己二战前在波兰的生活经历为题材集中地概括了作为犹太小说家的“我”的创作主旨和艺术特征,使得这部晚期小说的犹太味更加浓烈。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莫尔特曼的希望神学中“希望”理论分析小说中男主人公灵魂与信仰的背弃—自我回归的心路历程,意在体现出辛格苦苦追索着犹太人一直思考的关涉民族命运的精神问题,展现了在一次又一次的迷茫和怀疑之后,他们又不得不等待与寻找,希望能出现奇迹,希望民族精神能得以复活。因而辛格成了犹太传统坚定的守望者。本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引言,包括回顾作者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生平和文学生涯,简单的介绍了《肖莎》的故事梗概和相关的犹太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介绍,包括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重要的影响以及莫尔特曼的希望神学中“希望”理论以及“绝望”的阐述。第三章、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结合理论重点解析男主人公艾伦如何从他的自我身份和犹太传统文化中从背弃到复归的艰难历程,对主人公探寻自我,矛盾的心里,追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本质进行剖析,并且从女主人公肖莎作为犹太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入手解析对男主人公的影响。第四章着重解析男主人公艾伦最终得以重拾自我的原因。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通过《肖莎》这部自传体小说,辛格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自己从对犹太信仰的背弃到犹太身份的回归的过程。在辛格和《肖莎》中的人物的心路历程中,过去和传统永远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同时也诠释了艾伦对肖莎那种超乎寻常的爱,也象征着艾伦渴望回归到这种永恒的犹太世界以及坚定地回归犹太人身份的决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在二战时期独特的社会环境下的犹太民族的心理处境和民族特征。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Introduction  8-16
  1.1 Isaac Bashevis Singer and His Works  8-10
    1.1.1 Isaac Bashevis Singer's Life and His Beliefs  8-9
    1.1.2 Isaac Bashevis Singer's Major Works  9-10
  1.2 Shosha  10-12
  1.3 Literature Review  12-16
2 Theory of Sigmund Freud' Psychoanalysis and Jurgen Moltmann's Theology of Hope  16-22
  2.1 Psychoanalysis of Sigmund Freud  16-19
    2.1.1 Id, Ego, and Superego  16-18
    2.1.2 Anxiety and Defense Mechanisms  18-19
  2.2 Jiirgen Moltmann's Theology of Hope  19-22
    2.2.1 The Believing Hope  20-21
    2.2.2 The Sin of Despair  21-22
3 The Analysis of Aaron's Mental Process through Psychoanalysis and Theology of Hope  22-41
  3.1 The Social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Jewry's Psychological Circumstances inWartime, Warsaw  22-25
    3.1.1 Jewry's Psychological Circumstances during the War  23-24
    3.1.2 The Possibility of Aaron Living in Shanghai with other Polish Jews  24-25
  3.2 The Process of Deviation in the Protagonist as Viewed through Freud's Psychoanalysis  25-31
    3.2.1 The Forsaking of Aaron's Jewish Culture and Identity  26-29
    3.2.2 The Forsaking of Aaron's Religion  29-31
  3.3 Aaron's Perplexities of Loss and His Self-seeking  31-34
  3.4 Aaron's Process from Despair to Hope  34-37
  3.5 Aaron's Return to the Real "Jewishness"  37-41
4 The various causes of the protagonist's process from deviation to return  41-48
  4.1 Personal Causes  41-42
  4.2 Influence from Others  42-44
  4.3 Influence from Religion  44-46
  4.4 Influence from Social Milieu  46-48
5 Conclusion  48-51
Notes  51-54
Bibliography  54-57
Publications during M. A. Study  57-58
Acknowledgements  58-59

相似论文

  1. 高职院校教学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分析,G712.4
  2.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3. 大学生抑郁情绪的预测模型研究,B842.6
  4. 朝阳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演变特征与预测模型研究,S161.4
  5.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6.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7. 灰色系统理论及相关模型的分析比较,N941.5
  8.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9. 石灰石湿法脱硫性能指标在线监测与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X701.3
  10. 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支出关系研究,G649.2
  11.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G717.2
  12. 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656.7
  13. 酮类化合物的3D-QSPR研究,O641
  14. 三向压力盒地应力测试与反演方法研究,TD311
  15. 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在能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P25
  16.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道德与形式关系,I712.074
  17. 绝望中的希望,I712.074
  18. 巨厚表土层大采深矿井岩移规律研究,TD325
  19. 三维氨基酸描述子在肽类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TQ460.1
  20. 《莫娜在希望之乡》中莫娜的身份追求,I712.074
  21. 制造业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F205;F22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