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只争朝夕》中威尔赫姆的心理现实主义和心理学解读

作 者: 李丹
导 师: 王新春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心理现实主义 孤独与苦闷 心理学 迷惘与失败 现实意义
分类号: I712.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8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索尔·贝娄(1915—2005)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真实地描绘了西方社会的困惑和精神空虚。在他的小说中,贝娄探讨现代生存状况,并剖析困扰现代人的难题。《只争朝夕》是公认的贝娄的代表作之一,在授予贝娄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只争朝夕》受到了特别的关注,“由于对表达主题形式的充分把握,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当代一部名著。”《只争朝夕》记录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美国犹太人一天的生活经历,贝娄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布局,又将主人公大半辈子的生活经历浓缩在这一天中。小说主人公无论是在这一天里还是在他半生中,他的经历都是失败的、错误的,他的精神世界都是苦闷的、绝望的,揭露了美国社会的没落与腐朽。一方面,作者客观地描述主人公一天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作者又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本篇论文分别从心理现实主义心理学角度对主人公威尔赫姆进行了分析。本篇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作家、作品、以及作品所处时代背景、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现状和目的,并突出强调本篇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介绍。对心理现实主义理论,以及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和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分别从心理现实主义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对作品主人公进行了解析。第三章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理论分别从主人公父子间的冲突,爱情的破裂以及事业的失败三方面来分析他的孤独与苦闷。第四章则是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别通过对威尔赫姆与父亲的关系、与妻子的关系和与特莫金的关系来分析主人公的迷惘与失败,以及通过对威尔赫姆所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特征来分析主人公的悲剧人生。第五章为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心理现实主义与心理学在索尔·贝娄作品《只争朝夕》中的反映,并得出结论,《只争朝夕》中主人公兴衰沉浮中心理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从心理现实主义角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主人公所处的现实环境与他内心的失落感与危机感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Introduction  8-15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Saul Bellow and His Works  8-9
  1.2 The Introduc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Seize the Day  9-13
    1.2.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 Seize the Day  9-11
    1.2.2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Seize the Day  11-13
  1.3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novation of This Thesis  13-15
2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and Freud's Psychoanalysis  15-22
  2.1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lism  15-18
  2.2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Id,Ego,Superego Theory)  18-22
3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Wilhel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 #1Realism  22-35
  3.1 Analysis of Hi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Caused by Different Attitudes on Money  22-27
    3.1.1 The Conflict with His Father  23-25
    3.1.2 The Rupture Between Their Love  25
    3.1.3 The Failure of His Work  25-27
  3.2 Analysis of His Loneliness and Depression Caused by Different Jewish Culture  27-35
    3.2.1 The Contradiction with His Father  28-30
    3.2.2 The Trouble with His Wife  30-31
    3.2.3 The Frustration of His Work  31-35
4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Wilhel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35-45
  4.1 The Analysis of His Disorientation and Fail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35-40
    4.1.1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helm and His Father  35-37
    4.1.2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helm and His Wife  37-38
    4.1.3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helm and the Doctor  38-40
  4.2 The Analysis of His Trage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40-45
    4.2.1 The Social Environment  41-42
    4.2.2 His Family Background  42
    4.2.3 Hi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42-45
5 Conclusion  45-47
Notes  47-49
Bibliography  49-51
The Published Paper  51-52
Acknowledgements  52-53

相似论文

  1.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2.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3.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4. 银行ATM界面设计研究,TP11
  5. 说唱艺人现象的心理学研究,B849
  6. S-O-R模型的批判和预期效应的研究,B841
  7. 论心理学的分裂危机与整合之路,B84-0
  8.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9. Buss-Perry攻击问卷在2757名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G645.5
  10. 论我国报纸新闻时评的发展,G212
  11. 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B089.1
  12. 电影心理疗法的理论研究,B849
  13.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D081
  14. 论中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G633.34
  15. 儒家和中国伊斯兰教“忠孝观”比较研究,B82
  16.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17. 基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少儿图书选题策划研究,B844.1
  18. 心理学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70-4
  19. 中国声乐心理学简史(1981-2010),J616
  20. 抗逆力的运用—“末日疗法”研究,B841
  21. 大学生及研究生实现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