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电子空间中的曳航-超文本文学论

作 者: 陈棽
导 师: 张帆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超文本文学 计算机技术 文学写作 文学阅读
分类号: I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莱文森的媒介“软”决定论为思维起点,考察新的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写作与接受所起的形塑作用。在丰富的超文本文学实例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思辨,揭示了超文本文学的文本特征,并重点探讨了由这些特征所引起的文学写作活动与接受活动中写作主体、阅读主体,写作过程、接受过程的新变化及其理论意义。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厘清超文本及超文本文学的定义。第二章论述超文本技术给文学带来的新特质。主要论述了人机交互界面、超链接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三项技术在文学方面的并用带来了超文本多线性、交互性、多媒体性等特质,并比较了由于这种技术并用而带上了很强的技术性的超文本文学与印刷文学的差别。第三章讨论超文本文学写作这种新形式的写作在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的革新。先从文学理论层面,主要探讨超文本文学以文学实践的方式对作者的身份与功能进行解构。而后探讨超文本写作实际创作过程中带来作家对文本始末设置、选材谋篇、链接修辞处理的变化。第四章同样也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考察超文本阅读。理论层面上,介绍了超文本文学阅读带来印刷文本所没有的新型文本观、新型的阅读主体,并对阅读主体的“解放”所带来的文学的游戏性倾向做出反思。而实践层面上,论述了读者的文学接受行为出现迷途问题、本体互渗和文本“重复”问题三项挑战及其理论意义,并介绍了超文本作者在处理这三个“问题”时为读者提供的解决方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7
目录  7-8
绪论  8-16
第一章 超文本和超文本文学  16-24
  第一节 超文本的由来及定义  16-19
  第二节 超文本文学  19-24
第二章 超文本技术带来的文学新质  24-46
  第一节 人机交互界面带来的文学特质  24-28
  第二节 超链接技术带来的文学新质  28-41
  第三节 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文学新质  41-46
第三章 超文本文学写作论  46-58
  第一节 三大批判范式中的“作者”  46-48
  第二节 超文本文学意义下“作者”概念的变迁  48-50
  第三节 创作过程与写作功能的变化  50-58
第四章 超文本文学接受论  58-76
  第一节 新型文本观念的建立  58-59
  第二节 新的阅读主体的产生  59-60
  第三节 超文本文学的出现给文学阅读提出的挑战  60-76
第五章 结论  76-78
参考文献  78-8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86-88
致谢  88-90
个人简历  90-92

相似论文

  1. 命运之契,I206.6
  2. 感性的文学写作到理性的多元创作的蜕变,I206.7
  3. 句法象似性:文学中取得修辞效果的有效手段,H05
  4. 文学写作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研究,G212.2
  5. 超文本文学特征及其价值研究,I206.7
  6. 论传播环境的变迁对文学写作的内在影响,G206
  7. 人类学文学写作理论与实践,I04
  8.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TV512
  9. 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测值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实现,TV698.1
  10. 异质性,I712
  11. 论网络时代的文学阅读,I206.7
  1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研究,G633.3
  13. 中学文学阅读差异教学探微,G633.33
  14. 解读网络原创文学的艺术性,I206.09
  15. 文学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培养,G633.33
  16. 社会转型期的市民生活描摹,I207.42
  17. 博客写作的文化考察,I206.7
  18. 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G633.3
  19. 文学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G633.3
  20. 四川省狮子坪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可视化动态管理系统研究,TV731.6
  21. 大众传媒对当下文学读写的渗透和影响,I0-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