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仿像理论

作 者: 高咪咪
导 师: 宋伟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仿像 后现代 文化批判
分类号: I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3D电影以其逼真的场景、震撼的视觉效果冲击着观众的眼球,我们不禁惊叹如此逼真的效果居然来自于一个个微小的模型。如此高明的技术让我们最真实的看到最不真实的东西,然而有没有想过我们目睹的“真实”有多少真实成分?在技术泛滥的时代,各种媒介制造出种种“真实”的假象,我们置身其中无法分辨真假,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巨大的仿像。“仿像”并非是新生词汇,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变迁。“仿像”本身的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从词源学角度来看,“仿像”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系统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首先是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随后逐渐发展到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柏拉图的模仿说与“仿像”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当模仿的形象被赞扬成对现实的肯定时,“仿像”被污蔑成对真实的否定。尼采破除传统形而上学的“仿像”观,肯定感性真实的现实世界。“仿像”不再是无限下降的摹本,而是潜藏着肯定的、积极的力量。德勒兹运用其差异理论,赋予“仿像”存在的积极色彩。德勒兹讨论的重点已不是“仿像”与模拟有无相似之处,是否模拟或虚构客体,而是“仿像”自身是什么的问题。鲍德里亚在表征危机下,重新确立新“仿像”的逻辑。“仿像”不再与现实相关,而是一个脱离客观真实而又独立存在、自主运行的符号系统。从内部来讲,“仿像”与摹本、“仿像”与现实、“仿像”与媒介概念之间联系是较为紧密的,它们各自的范畴关联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外部来讲,“仿像”理论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外在联系有多种体现,主要包括在文学创作、视觉文化(绘画、广告、影视传媒)、生活景观等方面。文章接下来探讨“仿像”在美学、后现代进程、社会批判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主要观点:由于“仿像”的参与,美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它已蔓延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到一个所谓“后美学”或“超美学”的阶段。另外,“仿像”带来了现实感消失、历史感隐退、不确定性以及主体的隐退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后现代的进程。当然任何一种理论都离不开社会生活,“仿像”与当代社会生活也是同样密切相关。现实世界总是在不断地生成和建构,“仿像”制造的虚构画面欺骗着大众,真实被掩盖,反抗被俘虏,现实变成一片黑暗的荒漠。论文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国内关于“仿像”的研究现状,在其理论的历史起源、理论状况、内在逻辑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在研究领域内,不仅仅局限于鲍德里亚的研究方法和单一模式,还介绍了柏拉图、尼采、德勒兹等关于这一理论的独特阐释。另外,注重理论和现实相结合,重点把握其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特征。吸收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和研究方法,扩展了“仿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突出后现代学科理论的前沿性,结合其存在的历史语境和现实意义,更加准确的反映它的内涵和文化批评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3
1 “仿像”的概念梳理与历史流变  13-20
  1.1 “仿像”的定义  13-14
  1.2 柏拉图:作为第三秩序的“仿像”  14-15
  1.3 尼采:形而上学的“仿像”  15-16
  1.4 德勒兹:差异的“仿像”  16-17
  1.5 鲍德里亚: “仿像”理论的确立  17-20
2 “仿像”理论的基本内涵  20-25
  2.1 “仿像”与摹本:摹本的变迁  20-21
  2.2 “仿像”与现实:客观性模仿和创造性再现  21-23
  2.3 “仿像”与媒介:文字媒介和非文字媒介  23-25
3 “仿像”理论与文化艺术  25-31
  3.1 “仿像”与文学创作  25-26
  3.2 “仿像”与视觉文化  26-28
  3.3 “仿像”与生活景观  28-31
4 “仿像”理论与艺术审美价值  31-40
  4.1 挑战传统美学  31-34
  4.2 走向后现代  34-38
  4.3 批判当代文化  38-40
结束语  40-41
参考文献  41-44
致谢  44-4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5-46

相似论文

  1.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2.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3. 型染纹样的研究及应用设计,TS193
  4.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5.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6. 朱熹善恶思想研究,B244.7
  7.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8.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9. 论家具中的折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TS664.01
  10.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1.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12. 温州市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研究,D422.6
  13. 苏州现代生育文化建设研究,C924.21
  14.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5.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16.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17.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18. 劳思光文化哲学思想控赜,G02
  19.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20.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21. 后现代主义下河南南阳地区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研究,G633.955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