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Vogt-小柳—原田病眼前后节病变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作 者: 崔莉
导 师: 马景学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眼科学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超声生物显微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分类号: R77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VKH)急性期眼前节组织形态改变特点,及其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的变化并与眼后节病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估与本病复发相关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河北省医大二院眼科诊断为VKH急性期的13例患者26只眼,收入院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足量足疗程泼尼松口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天、14天、30天、12周、3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并于治疗前与32周行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与分析。其中对UBM所得眼前节各参数进行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根据治疗前运用裂隙灯观察有或无前部玻璃体浑浊分为两组,比较前节形态组织变化的差异。并且根据治疗前各检查结果评估与本病复发相关的因素。结果:26眼治疗前FFA检查均表现为后极部大小不一视网膜多发性盘状脱离,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未见明显房水细胞、角膜后沉着物及虹膜改变,8眼可见前部玻璃体存在细小尘状及絮状浑浊。UBM检查示26眼均有睫状体肿胀、睫状突肿大及位置前旋、前房轴深变浅、房角开放度减小。测量的睫状突突起高度:T值均值为1.55±0.13mm,测量睫状突位置值:A角均值为72.05±7.80°,B角均值为52.16±9.00°,前房轴深(ACD)均值为2.56±0.29mm,房角开放度数(AA500)均值21.84±7.35°。随着治疗后炎症的消退,A角、B角、前房轴深、房角开放度数均值较治疗前明显增大,而T值呈减小趋势。治疗后14天UBM检查示26眼T值均值为1.36±0.08mm,A角均值为87.42±6.63°,B角均值为66.37±8.60°,ACD均值为2.78±0.11mm,AA500均值32.04±6.12°,与治疗前、治疗后3天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治疗后30天,12周、3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节各组织形态于治疗后14天基本恢复。治疗前UBM检查示其中20眼有程度不等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脱离高度的均值为99.54±101.14μm。OCT检查显示多发限局性视网膜脱离,脱离的高度均值为633.92±389.05μm。出现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的20眼的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高度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30天,OCT检查示26眼(100%)视网膜完全复位且视网膜下液消失。最佳矫正视力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此外4眼在治疗前行UBM检查时发现睫状突囊肿。囊肿的横径为927.52±246.71μm,纵径为487.64±156.43μm.在治疗后32周4眼囊肿均存在但体积明显减小,横径为515±97.64μm,纵径为254.36±78.52μm。8眼于治疗前行裂隙灯检查可见前部玻璃体存在细小尘状及絮状浑浊同时行UBM检查时可见玻璃体基底部点状或条状不均匀回声,所测得T值、A角、B角、睫状体脱离高度与未出现玻璃体基底部不均匀回声18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8眼测得T值、睫状体脱离高度较18眼大,A角、B角较10眼小。而ACD、AA50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周再次行UBM检查示玻璃体基底部点状或条状不均匀回声较前减弱或消失。其中5例患者10只眼治疗过程中于后极部病变治愈后出现眼前部炎症的复发。在治疗过程中与前节炎症复发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治疗前病程(发病到治疗时间)(P=0.000),初矫正视力差(P=0.002),睫状体与前部脉络膜脱离范围(P=0.000),睫状体与前部脉络膜脱离高度(P=0.000),治疗中出现典型晚霞状眼底(P=0.003),并发症(P=0.004)。而发病年龄(P=0.253),性别(P=0.217),前驱症状(P=0.276)与疾病复发无相关性。结论:1VKH急性期运用裂隙灯观察前房无明显炎性反应却可运用UBM检查发现前房深度变浅、房角开放度数减小、睫状体肿胀、睫状突肿胀增大、睫状突位置前旋,部分眼出现睫状体和前部脉络膜脱离、睫状体囊肿与玻璃体基底部可见点状或条状炎性渗出物。并且在治疗后14天前节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有前部玻璃体浑浊的眼表现更为显著睫状体肿胀和睫状突位置的改变。2VKH急性期脉络膜炎性渗出液向内蓄积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向外可蓄积在脉络膜上腔及睫状体上腔产生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二者有明显相关性。大剂量激素治疗中眼前节组织病变的恢复早于眼后节组织,眼前节病变不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3VKH急性期眼前节UBM检查为认识该病眼前节病变提供可靠技术手段,并与OCT及FFA的联合应用能正确、客观的显示疾病从眼后节到前节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及发生顺序。4VKH急性期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数效果满意,本临床研究前节炎症复发相关因素可为治疗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制定针对个体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迁延复发。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2. 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R-332
  3. 盐酸丙卡特罗加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R562.25
  4. 哮喘小鼠血清IL-17的变化及布地奈德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R562.25
  5. 哮喘儿童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725.6
  6.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激光治疗前后前房角的UBM改变,R779.63
  7. 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睫状沟水平间距的临床评价,R770.4
  8.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18、IL-33水平的影响,R562.25
  9.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观察,R764
  10. 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重症化阻断作用的临床研究,R512.62
  11. 人胎盘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宫缩关系的研究,R714.21
  1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和肾组织中GRα、GR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26.91
  13. 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R575.3
  14. 应激影响色素脱失模型小鼠黑色素合成机制的初步探讨,R758.4
  15. 难治性弱视眼视网膜厚度分析,R777.44
  16.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价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区的显微结构,R774.1
  1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眼前节形态及眼压变化的研究,R775.2
  18.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ApoE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分析,R445.1
  19.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通过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对脓毒症大鼠早期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R459.7
  20. 脓毒症大鼠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R459.7
  21.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糖皮质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损伤的保护作用,R459.7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眼科学 > 眼色素层(葡萄膜)疾病 > 其他葡萄膜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