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鼻息肉中IL-23和IL-17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作 者: 马小青
导 师: 皇甫辉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鼻息肉 IL-23 IL-17
分类号: R765.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及局部组织中白介素-23(1L-23)和白介素-17(1L-1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I L-23、I L-17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并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鼻息肉患者60例,以同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每位患者外周血各5m,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 bent adsorption exper iments, ELISA)检测外周血中I L-23和I L-17的表达;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下,鼻息肉组收集术中切除的息肉组织,对照组收集下鼻甲部分组织,运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mat oxylin-eosin, 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 stochemistry, IHC)观察I L-23、IL-17的阳性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 nophil, EOS)等炎细胞浸润情况。实验结果采用3PSS13.0软件处理,运用x±s对数据进行描述,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Fear son直线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鼻息肉患者血清中I L-23和I L-17的含量分别为50.16±11.22pg/m和12.32±4.65pg/mL,对照组分别为43.64±5.57pg/ml和3.58±2.05pg/ml,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2;t=10.53,P=0.001),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P=0.001)。(2)鼻息肉组织中I L-23及IL-17的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4.27±3.81/HP)和24.62±6.30/HP,对照组分别为2.93±1.46/HP)和5.21±2.09/HP,鼻息肉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P=0.001;t=6.55,P=0.001),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01)。(3)鼻息肉患者血清与组织中I L-23、I L-17进行相关性分析,其表达均呈正相关(r=0.85,P=0.001; r=0.82,P=0.001);鼻息肉组织I L-23和I L-17阳性细胞计数与EWS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其表达均正相关(r=0.92,P=0.001;r=0.86,P=0.001)。结论:鼻息肉患者外周血和局部组织中,I L-23和I L-17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提示I L-23和I L-17可能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有意义。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的正相关结果,提示二者可能通过I L-23/I L-17轴在促进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英文缩略词  8-9
前言  9-15
  材料和方法  11-15
结果  15-16
附表  16-18
附图  18-22
讨论  22-24
结论  24-25
参考文献  25-28
综述  28-35
  参考文献  32-35
个人简介  35-36
致谢  36

相似论文

  1.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2. 不同年份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分布的观察与比较,R765.25
  3. MMP-2在鼻息肉发病与复发机制中的作用,R765.25
  4. PPAR-γ在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鼻窦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R765.41
  5.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界值在诊断嗜酸粒细胞鼻息肉中的价值,R765.25
  6. 人类几丁质酶在慢性鼻—鼻窦炎与鼻息肉中的表达,R765
  7. 白介素-18和干扰素-γ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
  8. 鼻内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R765
  9.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IgE、ECP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比较,R765
  10. 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的差异及其意义,R765.21
  11.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后主观疗效的两种相关因素分析,R765
  12. 宁夏地区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相关性研究,R765.21
  13. 分泌性珠蛋白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表达调控的研究,R765
  14. BAFF通过活化NF-KB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765.2
  15. 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鼻粘膜上皮细胞和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R765.25
  16. 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B病毒潜伏膜蛋白1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765.41
  17. 胞内DNA感受器DAI在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R765
  18. HGF、c-Met及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R765.25
  19.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194例临床分析,R562.25
  20.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R765.25
  21. 鼻息肉患者肺功能特点的分析及临床意义,R765.2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耳鼻咽喉科学 > 鼻科学、鼻疾病 > 鼻腔疾病 > 鼻粘膜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