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剌四缝、拿肩井、拍背疗法佐治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

作 者: 单清菁
导 师: 孙轶秋
学 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喘息性支气管炎 热哮证 中医外治法 辅助治疗 临床研究
分类号: R725.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1.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传统医学以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概况。2.通过对疾病疗效评价和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探讨并临床验证中医外治法(刺四缝、拿肩井、拍背疗法)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意义,以期形成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简便、有效、经济、安全并适于推广的治疗方案。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代、现代以及国内外有关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文献,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学习。2.临床研究:本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于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随机抽取临床试验总病例48例,按1∶1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对照组两组接受观察,每组24例。西医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医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中医外治法(刺四缝、拿肩井、拍背疗法)。观察治疗前后咳嗽、痰壅、气喘(呼吸次数)、肺部听诊、精神、食欲食量等情况的改变。将喘息性支气管炎热哮证的症状进行量化积分,根据(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来计算疗效指数作为临床观察的依据,探讨中医外治法(刺四缝、拿肩井、拍背疗法)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意义。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基本条件、病情轻重、主次症积分、总积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经秩和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咳嗽、痰壅、哮鸣音等主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改善患儿喘息、紫绀、心率方面,两组在最终结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患儿精神、食欲、二便、汗出、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在改善患儿体温、面色、口渴、恶心呕吐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在缓解患儿咳嗽、喘息、痰壅、哮鸣音等主要症状方面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有效的方法。

全文目录


目录  5-7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绪论  10-11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23
  1.传统医学研究概况  11-17
    1.1 中医病名  11
    1.2 病因病机  11-13
    1.3 治则治法  13-17
  2.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7-20
    2.1 流行病学  17
    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7-18
    2.3 现代医学治疗  18-20
  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  20-23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3-40
  1.研究目的  23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3-26
    2.1 诊断标准  23-25
    2.2 入选标准  25
    2.3 排除病例  25-26
    2.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26
    2.5 不良事件的处理  26
  3 临床试验方法  26-28
    3.1 临床资料  26
    3.2 随机分组方法  26
    3.3 治疗方案  26-27
    3.4 观察项目  27
    3.5 疗效判定  27-28
    3.6 评价内容  28
    3.7 统计学方法  28
  4.结果与分析  28-40
    4.1 两组数据人口学及其他基线的比较  28-32
    4.2 治疗结果分析  32-39
    4.3 安全性评价  39-40
第三部分 讨论  40-43
  1 刺四缝、拿肩井、拍背疗法的理论基础  40-41
  2 本次试验的疗效探讨  41-42
  3 不足与展望  42-43
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6
附录  46-4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9-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3.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4.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5.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6.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析,R736.1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阳虚型)PCOS的临床研究,R711.75
  8.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R743.3
  9. 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中危或高危胃肠道间质瘤研究,R735
  10. 以恢复骨折断端轴线理念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临床研究,R726.8
  11.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内痔的临床观察,R657.18
  12. 化瘀消疕饮合走罐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对TNF-α、IL-8的影响,R285
  13. 足浴天香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R259
  14.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40例疗效总结,R269
  15. 温肾健脾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R255.2
  16. 补肾化瘀止痛序贯周期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R271.9
  17. 热碘油TACE联合乙酸消融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R735.7
  18. 钛铸件表面等离子氮化/镀膜复合处理的表面性能及生物学研究,TG174.44
  19.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的临床研究,R651.3
  20. 中医药在咽喉反流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R259
  21. 一个单纯性先天上颌侧切牙缺失家系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研究,R78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儿科学 > 小儿内科学 > 小儿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