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藜芦醇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ERK通路的影响及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

作 者: 孙瑾
导 师: 徐立新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白藜芦醇甙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学习记忆 ERK BDNF
分类号: R722.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HIB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减轻症状,对脑细胞进行保护,尽量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但是由于围产期脑细胞较成年期容易受损以及治疗窗口期的问题,导致这些治疗措施在新生儿仍需进一步探讨。而且对于成熟脑行之有效的治疗是否在未成熟脑也能够表现出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于不断发育的脑组织是否具有持续保护作用,仍需更多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损伤同时,机体还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因子对抗损伤反应,如何上调保护性因子水平且降低损伤性因子水平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突触可塑性和记忆的重要调节因子,在HIBD修复中起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而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反馈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在各种细胞内信号激酶瀑布链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保护作用最可能的细胞内机制。脑缺氧缺血后磷酸化ERK的高表达可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的结果。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即刻早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如c-Jun在短期内迅速表达,导致了一些后期效应基因被抑制或激活,最终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因此采用药物维持保护性信号通路的激活,上调脑损伤保护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同时下调引起早期神经损伤的因子如c-Jun的水平,是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思路。已有的研究和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证明,中药单体白藜芦醇甙(Polydatin,PD)对心脑血管具有十分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等作用,并对脑缺氧缺血后急性期的大脑组织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应用PD治疗急性脑梗塞、帕金森病以及老年性痴呆均已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长期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新生儿HIBD的潜力药物提供了新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整体调节效应的中药治疗疾病宗旨。但是迄今为止,有关PD对未成熟脑HIBD后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基于以上研究和理论基础,我们提出设想,将PD运用到新生大鼠HIBD的治疗,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于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D对于HIBD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从蛋白水平通过ERK通路以及神经保护性因子BDNF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对于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并从即刻早基因c-Jun表达进一步研究其神经保护机制,旨在进一步明确PD对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PD在新生儿HIE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NS组),缺氧缺血组(HI组),PD干预组(PD组)。分离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吸入含氧8%的氮氧混合气体2小时参照Rice方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NS组仅游离左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和行缺氧处理,PD组在缺氧缺血后每天腹腔注射0.1%PD10mg/kg10天,NS组和HI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10天及21天三个时间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层、海马区脑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缺氧缺血损伤后21天采用Y-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2.给予PD组新生大鼠0.1%PD10mg/kg干预治疗1天,NS组和HI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天,在缺氧缺血后24小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侧海马p-ERK,p-CREB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左侧皮层、海马CA1区、CA3区及DG区c-Jun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左侧海马c-Jun表达的变化。3.给予PD组新生大鼠0.1%PD10mg/kg干预治疗10天,NS组和HI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0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氧缺血后24小时、10天及21天三个时间点左侧皮层、海马CA1区、CA3区BDNF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后24小时、10天及21天三个时间点大鼠左侧海马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1. 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第一天的学习测试和第二天的记忆保持测试中,同NS组比较,HI组全天总反应时间显著延长(P <0.01)、错误反应次数增加(P<0.01),主动回避率减少(P<0.01)。同HI组比较,PD组全天总反应时间显著减少(P<0.01)、错误反应次数减少(P<0.01),主动回避率增加(P<0.01)。2.跳台实验结果显示,同NS组比较,在第一天学习测试中,HI组反应时间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加(P<0.01),在第二天记忆保持测试中,HI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同HI组比较,在第一天学习测试中,PD组反应时间短于HI组(P<0.05),错误次数少于HI组(P<0.01),且错误次数与NS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第二天记忆保持测试中,PD组潜伏期长于HI组(P<0.05),错误次数少于HI组(P<0.01),且错误次数与NS组比较无差异(P>0.05)。3.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组大鼠海马有p-ERK、p-CREB蛋白的基础表达,HI组大鼠海马p-ERK、p-CREB蛋白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PD组大鼠海马p-ERK、p-CREB蛋白表达同HI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HI组大鼠左侧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表达同NS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1),10天仍高于NS组(P<0.01),随着损伤时间延长,HI组BDNF的表达逐渐回落,在21天HI组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表达同N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呈现出同样的趋势,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PD组左侧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表达同NS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1),皮层、海马CA1区与HI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3区BDNF的表达高于HI组(P<0.05),缺氧缺血损伤后10天PD组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的表达高于HI组(P<0.05),21天PD组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的表达高于HI组(P<0.05)。大鼠左侧海马BDNF Western Blot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相近,缺氧缺血后,HI组及PD组海马BDNF表达同NS组相比增高,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回落,缺氧缺血损伤后21天HI组已降至NS组水平,PD组在24小时(P<0.05)、10天(P<0.01)及21天(P<0.05)BDNF表达高于HI组。5.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HI组左侧皮层、海马CA1、CA3及DG区免疫组化结果可见c-Ju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PD组较HI组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显示HI组左侧海马c-Jun的表达HI组高于NS组(P<0.01),而PD组的表达低于HI组(P<0.01)。6. HE染色结果显示光镜下NS组左侧大脑半球组织皮层、海马CA1区结构层次清晰,神经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10天HI组左侧脑组织皮层变薄,海马锥体细胞层数减少,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细胞肿胀、溶解,有明显神经元缺失、局灶性坏死。缺氧缺血损伤后21天皮层、海马等部位形成胶质瘢痕。PD组在各时间点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但多数神经元结构较完整,海马锥体细胞层细胞形态、排列基本正常。结论:1. HIBD可以引起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新生大鼠大脑海马p-ERK及p-CREB表达增加,表明MAPK/ERK信号通路被激活,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能进一步增强海马p-ERK及p-CREB表达,提示白藜芦醇甙干预对于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可能同其作用于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新生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增加,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能进一步增强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BDNF的表达,并且延长其表达时间,这可能是白藜芦醇甙对于HIBD新生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4.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新生大鼠脑组织c-Jun表达增加,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降低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Jun的表达,可能对缺氧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早期保护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6-10
Abstract  10-15
前言  15-19
参考文献  19-21
论文一 白藜芦醇甙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1-40
  前言  21-22
  材料和方法  22-25
  结果  25-33
  讨论  33-37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0
论文二 白藜芦醇甙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 ERK 通路及 p-CREB 的作用  40-54
  前言  40-41
  材料与方法  41-45
  结果  45-46
  讨论  46-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论文三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 BDNF 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甙的作用  54-75
  前言  54-55
  材料与方法  55-59
  结果  59-66
  讨论  66-71
  结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5
论文四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 c-Jun 表达及白藜芦醇甙的作用  75-88
  前言  75-76
  材料与方法  76-78
  结果  78-82
  讨论  82-85
  结论  85-86
  参考文献  86-88
综述  88-108
  参考文献  99-108
附录  108-109
科研课题和成果  109
发表论文及专著  109-110
致谢  110-111

相似论文

  1. 胚胎期母体暴露氰戊菊酯加速CD-1小鼠年龄相关性行为改变,R714.2
  2.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3. 乳化异氟醚对成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R965
  4. 国产异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影响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相关研究,R965
  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BrdU、Nestin表达的影响,R722.1
  6.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BrdU、GFAP表达的影响,R722.1
  7.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表观遗传学变化特征的研究,R818
  8. 强脉冲光对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ERK抑制剂的作用,R751
  9. 和络舒肝胶囊对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R285.5
  10. PPARα激动剂非诺贝特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的机制探讨,R692.9
  11. PTPIP51、p-Raf及ERK1/2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研究,R739.8
  12. 抑制GL15细胞中LRIG1基因的表达对p-EGFR,p-AKT和p-ERK的影响,R739.4
  13. 作用于Ras/Raf/MEK/ERK信号通路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药理活性初筛,R96
  14. 多发性骨髓瘤来源微泡:高效促肿瘤细胞增殖新信号途径,R733.3
  15. SK4在肝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730.4
  16. ERK1/2与Beclin-1蛋白在COPD大鼠模型骨骼肌萎缩中表达研究,R563.9
  17. 乙醛脱氢酶2在心脏早期代偿性肥厚中的作用及机制,R541.6
  18. 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肺组织骨桥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的初探,R562.25
  19. PDGF-BB诱导VSMC增殖表达Nur77与ERK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R54
  20. 电针对A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OS、CaMKⅡ、BDNF表达的影响,R245
  21. 神经胶质细胞在IBS内脏高敏感性反应中作用机制研究,R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儿科学 > 新生儿、早产儿疾病 > 新生儿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