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孔丝素蛋白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修复兔股骨头早期坏死的实验性研究

作 者: 刘春光
导 师: 齐志明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骨科学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丝素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支架材料
分类号: R68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技术在实验阶段已经基本成熟并且在临床部分已经逐步并开始应用,但是尚未能找到其合适的载体,不便于临床的实际应用。为了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实验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丝素蛋白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股骨头早期坏死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1.实验前准备及实验动物的分组:实验动物提前一周饲养以适应环境及观察确定无疾病。术前一天禁食水。18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只,A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联合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移植组,B组为BMSCs移植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两组于术后2,4,8周各处死2只实验动物。2. BMSCs获取培养及复合载体:术前1周从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髂后上嵴处抽取骨髓,种植于6孔细胞培养板内,培养液为含20%胎牛血清DMEM液,放入细胞培养箱内培养,传代密度为1×106/cm2。第3代细胞培养至传代密度时制成细胞悬液,A组分别浸润每个10mm×5mm×5mm大小SF,放入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后手术植入实验动物股骨头钻孔处;B组则分别浸润分成和SF一样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放入细胞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后,手术将载有BMSCs的明胶海绵均匀混合并植入实验动物股骨头钻孔处。C组不做任何处理。3.实验动物模型制备及手术方法:所有动物右侧股骨头参加实验。取俯卧位,40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常规消毒,铺单。髋关节后侧切口,显露股骨头,不切断圆韧带,髋关节不脱位,保护周围组织,用液氮棉团连续冷冻股骨头3分钟造成股骨头坏死模型。自然复温后从股骨颈内后侧向股骨头内钻孔,用直径3.5mm钻头向股骨头内钻入4mm,到达关节软骨下。A组钻孔后植入复合BMSCs的SF,关闭伤口。B组钻孔后植入复合BMSCs的明胶海绵,关闭伤口。C组为单纯造模组。4. HE染色:取出10%福尔马林中保存的股骨头标本,从股骨颈基底锯断,将标本做标记后放入8%甲酸溶液中换液三次,共脱钙两周。脱水、透明、浸蜡、修块,做5μm切片,水浴,铺片,烤片。然后行HE染色:熔蜡,酒精梯度水化,亚甲兰染色,酸化,返兰,伊红染色,再酒精梯度脱水,透明。然后光学树脂封片。5. X线及组织学观察:X射线观察钻孔区骨密度及骨小梁的变化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光镜观察钻孔区细胞及骨小梁的变化情况。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缺损区新生骨小梁图像,进行面积百分比均值的t检验分析。结果:1.股骨头X线检查:A组2周标本,钻孔区可见股骨头中部植入复合BMSCs的SF部位有明显的高密度区,骨小梁结构完整。4周标本,钻孔区高密度部分密度略减,钻孔区以外密度有所增加,骨小梁结构完整。8周标本,内植SF部分密度基本正常,出现骨小梁,钻孔区界限进一步模糊。钻孔缺损区以外密度有所增加,骨小梁紊乱,出现软骨下囊性变。B组2周标本,股骨头密度有所增加。4周标本骨小梁结构仍完整。8周标本,股骨密度增高,骨小梁结构紊乱,软骨下囊性变。C组钻孔区X线表现与B组随时间变化大致一致。从总体上看,A组缺损区因植入完整的SF,故密度逐渐降低最后出现正常骨小梁结构。B组缺损区植入明胶海绵联合BMSCs,密度由开始降低后升高,最后出现软骨下囊性变。2.股骨头的组织检查:A组术后2周时,钻孔缺损区内有大量的成骨细胞,缺损区边缘有较多的类骨质和新生骨小梁。4周时缺损区内有大量骨小梁形成及类骨质填充。在8周时缺损区内骨小梁趋于成熟,并有大量骨髓组织形成。B组实验动物的股骨头标本术后2周时,标本缺损处有大量的成骨细胞,钻孔边缘形成较多的类骨质及骨小梁。4周时钻孔区已经被新生骨小梁填满。8周标本形成正常骨小梁和骨髓组织。C组术2周后标本出现软骨、骨髓和骨修复现象,软骨修复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滑膜和圆韧带来源的梭形软骨细胞,一种是来源于关节软骨增生层的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囊内,呈椭圆形或圆形。骨修复表现两种方式,一种是骨小梁周围出现同位附加骨,一种是骨髓腔以膜内化骨或软骨化骨形式出现骨小梁。4周后修复作用增强,部分坏死骨小梁开始吸收,出现较多破骨细胞,骨小梁不规则,出现骨折,关节软骨面磨损加重,少数标本关节软骨面塌陷。8周时关节软骨面磨损与修复并存,骨髓纤维化和增生互见,髓腔膜内化骨和骨小梁同位附加骨增多,骨小梁紊乱变细,骨吸收和骨折加重。结论:1全骨髓培养法是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良好办法,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诱导成骨的特性。2髋关节不脱位液氮冷冻法可成功的制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3.BMSCs复合SF有很好的成骨作用,无细胞诱导因子亦可良好成骨。4.SF可以作为BMSCs良好的支架材料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2
材料和方法  12-16
结果  16-18
讨论  18-26
结论  26-27
参考文献  27-30
综述  30-40
  参考文献  37-40
附录  40-45
致谢  45-46

相似论文

  1.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2.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3.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5.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6.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7.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38MAPK信号通路对机械应力刺激的反应,R329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营养效应对一氧化碳致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R329
  9. BMP2和VEGF165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R329
  10. 应用脂肪干细胞与丝素蛋白和壳聚糖支架材料共同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实验研究,R329
  11.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12. 四点弯曲应力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R329
  13. 丝素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318.08
  1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脊髓损伤处的存活及分化,R651.2
  15. 经H2O2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R542.22
  16. 双相磷酸钙/半水硫酸钙/丝素蛋白/rhBMP-2骨水泥强化绵羊骨缺损椎体的体内实验研究,R-332
  17. 明胶/羟基磷灰石复合钛材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R318.08
  18. Wnt3a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R329
  19. 增强型生物陶瓷棒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R687.3
  20. Shh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R541.4
  21. 电磁场刺激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皮注射治疗大鼠胫腓骨骨折的实验研究,R68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 骨骼疾病 > 下肢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