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温病湿热证大鼠IL-23和IL-17的变化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影响

作 者: 李曙光
导 师: 吕军影
学 校: 广西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湿热证 动物模型 IL-17 IL-23 加味藿朴夏苓汤
分类号: R285.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清、舌组织IL-23IL-17表达的水平变化,以及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治疗后对二者的影响,探讨IL-23和IL-17在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药物干预组。通过高脂饮食、湿热环境、微生物感染三因素结合的方法制备湿热证大鼠模型,药物干预组第25天起予加味藿朴夏苓汤煎剂干预,每日药量分2次灌服,连服7天。造模结束后,分4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并取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IL-23和IL-17的含量水平;取舌,行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舌的病理改变,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舌组织IL-23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1、模型组大鼠症状表现较重,病情分级在4h时点严重程度最高,随时间点变化逐渐减轻,48h和72h时点与4h时点比较有差异(p<0.05),72h时点与24h时点比较亦有差异(p<0.05);干预组大鼠各项症状表现较轻,病情分级经秩和检验,严重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2、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血清IL-17、IL-23在48h和72h时点的表达与4h时点比较有差异(p<0.05),72h时点与24h时点比较亦有差异(p<0.05);舌组织IL-17、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模型组病情分级为轻、中、重度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中,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IL-23与IL-17在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3、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舌组织IL-17、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1),随时间点变化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在4h时最高,至48h除血清IL-23外,其余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血清IL-17在48h、72h时点的表达与4h及24h时点比较有差异(p<0.05),血清IL-23在24h、48h、72h时点的表达与4h时点比较均有差异(p<0.05);舌组织IL-17、IL-23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干预组大鼠病情分级为轻度、中度、重度的血清和舌组织中,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重度组与轻度、中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除血清IL-23外,其余指标均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p<0.01,p<0.05)。IL-23与IL-17在干预组大鼠血清及舌组织中的表达亦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1、IL-23和IL-17参与了湿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两者的含量水平变化与湿热证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在湿热证炎症反应中,IL-23可能通过促进IL-17表达水平增高而发挥其功能作用。3、加味藿朴夏苓汤可能通过调节IL-23/IL-17的表达变化,抑制湿热证炎症反应而减轻病情严重程度。

全文目录


部分英文縮略语中文对照表  4-5
摘要  5-8
ABSTRACT  8-11
前言  11-14
材料与方法  14-23
  1 材料  14-16
  2 方法  16-23
结果  23-35
讨论  35-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52
附图  52-59
综述  59-78
  参考文献  70-78
致谢  78-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9

相似论文

  1. 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出生前后Wnt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R782.21
  2. 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58.733
  3. 大鼠脑积水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742.7
  4. 体内特异性阻断白介素17在BALB/c小鼠已建立哮喘模型中作用的研究,R562.25
  5. 哮喘小鼠血清IL-17的变化及布地奈德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R562.25
  6.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7. 钙调蛋白在大鼠脑挫裂伤中表达机制的研究,R651.1
  8.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株、体癣株生物学性状,基因分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R756
  9. NSCLC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Th17细胞和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R734.2
  10. 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改进及过量氟对成釉细胞KLK4和DPPI表达的影响,R783
  11. MG63和MG63/ADR骨肉瘤裸鼠模型的建立及VEGF和NF-κB1基因在骨肉瘤裸鼠模型中表达的意义研究,R738.1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兔干眼动物模型中的表达,R-332
  13. Cd28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性及介导的效应研究,R392
  14. B7-1单克隆抗体对小鼠狼疮样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R593.242
  15. 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犬胃粘膜及微循环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R657.34
  16. 小鼠MCMV先天感染模型的构建及神经系统感染状况的观察,R-332
  17.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及IL-6在其肌肉组织中表达的研究,R-332
  18. 花叶解毒汤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研究,R275.9
  19. TNF-α、IL-23在结肠息肉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5.35
  20. 采用逆转录病毒技术建立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小鼠模型,R-332
  21. 两种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建立方法,R735.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实验药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