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帕病1号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 者: 孙玉芝
导 师: 雒晓东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帕病1号 帕金森病 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 作用机制
分类号: R277.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帕病1号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帕病1号治疗少动和强直型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6例早中期少动和强直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在美多巴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病1号颗粒剂(主要药物:乌梅、山茱萸、山药、附子、川芎、生地黄、白芍、葛根、甘草等组成);对照组27例,用美多巴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病人经治疗,临床症状及UPDRSⅡ、Ⅲ部分评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缓解或减轻病人的症状,而且在改善患者口常生活及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经治疗后PDQ-39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帕病1号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考虑除与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运动功能有关外,尚与改善患者睡眠障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有关。结论:帕病1号治疗少动和强直型PD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帕病1号能明显改善少动和强直型PD的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因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但限于样本含量较小、观察周期较短等因素,尚不能将研究结果推及PD的全过程,有待进一步扩大试验,更可靠地证实其临床疗效。第二部分帕病1号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影响目的:观察帕病1号对PD模型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善作用及PD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及黑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PD大鼠模型的建立:采取左侧纹状体两点单次注射法。参照文献方法绘制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左侧纹状体两点坐标,前注射点为前囟嘴侧1.6mm,中线左侧2.8mm,深度5.Omm,后注射点坐标为前囟尾侧1.Omm,中线左侧旁开4.5mm,深度5.0mm,计算出注射点的相对坐标进行标记定位后,在相应部位用三角钻钻透颅骨,用微量注射器吸取6-OHDA,缓慢进针达预定深度,每点以1ul/min速度将6-OHDA(含0.2%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配制成5ug/2.5u1)2.5ul注入左侧纹状体。术后第1、2、3周行为学检测,每次给受试大鼠腹腔注射APO0.5mg/kg(溶于生理盐水),以诱发大鼠向健侧单向旋转,每次在注射APO10分钟后开始记录,共记录30分钟内诱导转圈数,若大鼠恒定转向右侧,且平均转速大于7转/分钟,视为PD大鼠模型制作成功。2.治疗方法: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帕病1号低剂量组、帕病1号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帕病1号颗粒8.558g/kg、17.116g/kg,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蒸馏水3ml/只,以上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高剂量组分上、下午分开两次给药),连续32天。3.检测指标:行为学观察(旋转实验)、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测定、大鼠黑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帕病1号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与治疗前比较,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转速均有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治疗后的平均转速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帕病1号有改善PD模型大鼠症状的作用。高剂量组治疗后平均转数少于低剂量组,提示帕病1号改善PD模型大鼠的症状的作用有量效关系。2.帕病1号对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测定: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的三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而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帕病1号能提高PD模型大鼠纹状体系统内多巴胺的含量,疗效有量效关系。3.帕病1号对PD模型大鼠脑组形态学影响: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存在黑质细胞的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的病理特点,提示造模成功,而且帕病1号治疗后,神经细胞的数目增加,树突、轴突的长度、数量增加,而且高剂量组的黑质色素细胞数目、树突轴突的长度和数目较低剂量组明显增加。结论:帕病1号能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黑质神经细胞、促进黑质神经细胞修复,改善黑质纹状体的分泌功能,提高脑组织中多巴胺的含量达到其治疗作用的。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9
引言  9-11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27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18
    一、流行病学资料  11
    二、病因假说  11-13
    三、病理机制  13-14
    四、诊断  14-15
    五、治疗  15-18
  第二节 中医药研究概况  18-23
    一、古代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18-19
    二、现代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研究概况  19-23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动物实验研究概况  23-24
  第四节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4-25
  第五节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5-27
第二章 帕病1号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7-36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27-29
  第二节 实验结果  29-31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31-36
第三章 帕病1号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36-48
  第一节 帕金森病SD大鼠模型制备  36-37
  第二节 实施方案  37-38
  第三节 大鼠脑组织内多巴胺含量测定  38-39
  第四节 大鼠脑组形态学观察  39
  第五节 动物实验结果  39-47
  第六节 讨论  47-48
结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6
附录  56-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便秘Ⅰ号”治疗血液透析并发脾肾两亏、湿浊内蕴型便秘的临床研究,R259
  2. 止痛促愈膏治疗新鲜肛裂的临床研究,R657.1
  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4. 陈淑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PTS的临床研究,R249
  5. 极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R683
  6.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7.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8.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新保护性抗原的鉴定,S855.11
  9.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10.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R346
  11. 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R742.5
  12. 消瘤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R737.33
  13. 东亚钳蝎昆虫毒素BmK IT中关键活性位点的功能分析,Q51
  14.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15. 保留股骨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研究,R687.4
  16. 帕金森病个体化诊疗的依从性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R742.5
  17. 解氏肺癌2号方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R734.2
  18. 调脂颗粒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19. 枇杷花醇提物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285.5
  20. 听觉P300与失匹配负波在新发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相关研究,R742.5
  21. 阿米洛利通过自噬途径保护PC12细胞的研究,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其他学科 >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