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访谈法对天王补心丹治疗心阴虚失眠的定性研究与临床观察

作 者: 万毅
导 师: 周绍华
学 校: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失眠 心阴虚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 半结构化访谈 非随机研究
分类号: R256.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全球约每10-12人中有1人患失眠,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患者的主观感受常常与客观的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发现,失眠病人倾向于低估睡眠时间、高估睡眠潜伏期。目前,对失眠症的诊断,主要是通过患者主诉和医生问诊来诊断评估。西医治疗失眠包括非药物性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等非药物治疗避免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缺点是起效时间长,见效慢。西医药物治疗起效时间短,见效快,但长期服用安眠药物会出现多种副作用,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引起药源性疾病。突然停药还可引起戒断症状,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心理,不愿意使用。中医药治疗失眠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采取的是个体化治疗,通过祛除影响睡眠的病邪,全面调理机体的阴阳气血,以恢复人体正常的睡眠。疗效相对稳定,且无西医镇静安眠药的副作用。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是周教授近些年从临床实践的治验和失败病例中摸索出来的。跟师学习期间临床见证了许多有效的验案,尤其以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者为多。标准的RCT证据和复杂的临床实际难以吻合。西医的“病”和中医的“病—证”概念存在质性区别,方与“病—证”对应后用西医疾病的疗效标准判断不合中医医理。中医学和新兴的定性研究都遵从归纳分析的法则、自然的法则、开放的法则和整体观的法则。研究者希望在临床实际的现实条件下,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新思路探讨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本研究分为两部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1文献综述从中西医对睡眠及失眠的认识及研究进展与研究中使用的有关定性研究和访谈法等方面分三部分进行综述。2临床研究目的:探索周绍华教授临床运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的思维模式和学术特点;明确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临床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的适应“病—证”和禁忌“病—证”要素;研究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探讨影响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的因素及其与西药治疗比较的优势。方法:1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应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周绍华教授及其3位徒弟医师以及16位接受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的失眠症患者进行访谈,运用关联比较法,进行跨个案分析、归纳与总结。2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门诊跟师诊治的心阴虚型失眠症病例进行“病—证”要素的分析。所有可能构成“病—证”要素的临床症状和舌象、脉象按频数统计,所有数据输入Excel表,频数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等进行分析。根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推广的“优选法”中最著名的“黄金分割法”,以38.2%、61.8%为分割点,按“优选法”原则筛选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主要“病—证”要素。3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服用西药或中药,顺序纳入中药治疗组或西药治疗组。中药组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西药对照组予艾司唑仑。所有数据输入Epidata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采用“三角互证法”对上述研究的结果进行三角互证。结果:1周绍华教授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周绍华教授通过对古方的改造,使之适应于现代人所患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家庭生活压力大,用脑过度,伤心伤血,血不养心,出现失眠症。失眠症的关键病位在“心”,和肝、脾、肾有关系。心阴虚型失眠症的关键病机在阴虚。2周绍华教授对失眠症辨病辨证的认识:(1)中医诊断失眠症,既要辨病,也要辨证,要以辩证为主。(2)心阴虚型失眠症患者除失眠症状外,还表现出焦虑情绪,也有抑郁。失眠后往往伴随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反之抑郁焦虑又影响睡眠,容易形成恶性循环。(3)辨证注重症状与舌象。3周绍华教授应用天王补心丹治疗失眠加减的特色:周绍华教授认为,近些年临床表现以心阴虚型的失眠症患者增多,治疗心阴虚的首选方是天王补心丹。但要古为今用,要在古方基础上对天王补心丹进行改造:(1)阴虚主张用凉性药,如生地、玄参、麦冬、沙参等等。(2)增加清心除烦的抗焦虑药:莲子心、灯芯草、栀子清心除烦比较好。(3)增加解郁药:用花类、柴胡、香附等。认为花类让人心情舒畅,还入血分。(4)增加重镇安神药,如珍珠粉等。(5)焦虑属于有热,治疗要清热除烦。(6)药性太燥的药不宜用,如厚朴、木香之类。4146例门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发现,心阴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最多见的主病症状一睡眠障碍的症状是入睡困难,占82.19%;其次是眠浅易醒,占55.48%;而早醒为21.92%,多梦为25.34%。反映心阴虚证主要证候的症状中,依次是心烦不安,占45.89%;多虑40.41%;疲倦乏力32.88%;心悸30.14%;口干少津28.77%;健忘25.34%;紧张23.97%;其他如头晕、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自汗,盗汗、抑郁情绪等症状所占百分比均不足20%。心阴虚型失眠症的舌象以舌红,苔薄黄者为最多,占45.21%;典型的舌红,苔少只占6.85%。脉象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细脉,占58.22%,其次是沉脉,占37.67%,数脉占17.12%。以“黄金分割法”38.2%为分割点,按“优选法”原则筛选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主要“病一证”要素包括: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心烦不安、多虑,舌红、苔薄黄,脉细。5临床非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发现:中药组治疗前后改良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平均减分值为8.97。对照组治疗前后减分值为6.50。中药组治疗前后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平均减分值为4.86,对照组治疗前后减分值为5.26。说明天王补心丹按照西医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和对照组使用艾司唑仑治疗比较,并无疗效优势。虽然治疗前两组之间PSQI评分、ISI评分以及SAS、SDS评分都均衡可比,两组患者辨证都属于心阴虚型,但选择中药治疗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药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量表为47.33±11.37,天工补心丹加减方治疗2周后为20.77±9.64。对照组治疗前为39.67±12.44,艾司唑仑治疗2周后为30.40±10.03。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平均减分值比较,可见天王补心丹治疗组中医症状的改善最为显著。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疗效体现在“心阴虚证”较西药有优势。6失眠症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临床除辨证用药准确精当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外,还要注意患者是否合并躯体疾病,是否使用过西药,药物的煎服方法,医生临诊的言语举止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疗效。7中医治疗失眠症与西医比较的优势:(1)中医治病是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的治疗,不仅治病,还要针对有病的人进行干预。(2)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疾病,灵活变通。(3)中医是全方位、多靶点治疗,在“症”的治疗方面效果好。结论:1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临床疗效确切。和西药艾司唑仑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初步证实了该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2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来源于对失眠症病因病机的正确把握。辨证用药精准是临床疗效的关键,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3周绍华教授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主要“病—证”要素包括: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心烦不安、多虑,舌红、苔薄黄,脉细。4中医对疗效的判断既是对“病”的疗效判断,更是对“病之证”的疗效判断。使用现行的西医失眠症临床疗效标准判断一种相对固定的中药方剂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不适用。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疗效体现在“心阴虚证”较西药有优势,而体现在“失眠症”较西药没有优势。5到中医院就诊并选择中药治疗的失眠症患者病情往往更为复杂。中医治疗伴躯体疾病的失眠症、失眠症伴多系统慢性疾病可能存在优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1
Abstract  11-15
英文缩略语表  15-16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6-41
  综述1 有关睡眠和失眠的认识  16-20
    1.1 正常睡眠  16-17
    1.2 失眠  17-20
  综述2 有关失眠症的中医认识  20-31
    2.1 失眠症的中医认识  20
    2.2 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0-21
    2.3 失眠症常见证型及主要证候要素  21-22
    2.4 中医药治疗失眠  22-23
    2.5 有关天王补心丹的文献  23-31
  综述3 定性研究和访谈法介绍  31-36
    3.1 个体访谈法  32-34
    3.2 访谈的信度和效度  34-35
    3.3 定性研究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  35-36
  参考文献  36-41
第二部分 半结构访谈法探索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临床应用  41-66
  1 研究背景  41-44
    1.1 研究者背景  41
    1.2 周绍华教授背景  41-42
    1.3 选题背景  42-44
  2 研究目的  44
  3 研究内容  44-47
    3.1 研究理论  44-45
    3.2 研究方法  45-46
      3.2.1 抽样方法  45
      3.2.2 资料分析方法  45-46
    3.3 质量控制  46-47
  4 研究路线  47-48
  5 研究实施  48-50
    5.1 研究场所  48
    5.2 医生个体访谈提纲  48
    5.3 病人个体访谈提纲  48
    5.4 资料存档  48-49
    5.5 资料整理与分析  49-50
  6 结果  50-61
    6.1 医师访谈结果  50-57
    6.2 患者访谈结果  57-61
  7 讨论  61-65
    7.1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61-63
    7.2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的“病—证”要素  63
    7.3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加减特色  63-64
    7.4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与西医比较的优势  64-65
  参考文献  65-66
第三部分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临床研究  66-82
  1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的主要“病—证”要素回顾性分析  66-69
    1.1 一般资料  66
    1.2 分析方法  66
    1.3 结果  66-68
    1.4 讨论  68-69
  2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临床疗效研究  69-81
    2.1 资料与方法  69-73
    2.2 结果  73-77
    2.3 讨论  77-81
      2.3.1 失眠症疗效评价方法的认识  78-79
      2.3.2 失眠症中医诊断治疗的认识  79-80
      2.3.3 失眠症临床量表的认识  80-81
  参考文献  81-82
第四部分 结语  82-83
  1 研究结论  82
  2 存在的不足  82
  3 主要创新点概括  82-83
致谢  83-84
附件1 中医师个体访谈知情同意书  84-85
附件2 患者个体访谈知情同意书  85-86
附件3 受访者一般信息(医师)  86-87
附件4 受访者一般信息(患者)  87-88
附件5 中医师个体访谈提纲  88-89
附件6 患者个体访谈提纲  89-90
附件7 天王补心丹加减方治疗心阴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流程图  90-91
附件8 中医症状评分量表  91

相似论文

  1.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2.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3. 新疆博州地区成人睡眠障碍与睡眠习惯调查,R740
  4. 前睡眠生物钟作用时效,R338
  5. PBR在PCPA致失眠大鼠脑干中的表达,R740
  6. 失眠症的不同医师辩证论治随机对照评价方法研究,R256.23
  7. 于世家教授治疗消渴不寐经验荟萃,R249
  8. 从痰论治失眠症,R256.23
  9. 中医药、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Meta分析,R256.23
  10. 李文金教授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R256.23
  11. 耳穴压籽结合宁神益眠汤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R256.23
  12. 清心滋水胶囊治疗原发性慢性失眠(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R256.23
  13. 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R246
  14. 基于文献的失眠证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R256.2
  15. 安神汤治疗更年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R256.23
  16. 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评定量表的研制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R256.23
  17. 失眠症中医证候与个性特征及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研究,R256.23
  18. “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R246
  19. 慢性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特点及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关系,R740
  20.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R256.23
  21. 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量化指标的构建及病因病机研究,R256.2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脏腑病证 > 心系病证 > 失眠、健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