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董振华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总结

作 者: 刘颖
导 师: 董振华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董振华教授 经验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综述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以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晚期进展为肝硬化。目前西医对于早期病人应用以针对胆汁淤积的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对于终末期患者只能进行肝移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BC的报道逐渐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PBC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董振华教授多年来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目的]本文通过对董振华教授治疗96例PBC病例整理,总结其病因病机、辨证规律、治疗用药的思路及特点。为今后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PBC优势,以及进一步研究和阐明中医药治疗PBC作用机制的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北京协和医院病案室查阅及门诊跟诊收集导师治疗的PBC病例96例,并系统整理,依据导师辨证分型,观察分析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型转化特点,并结合导师平时带教点拨及其近年来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总结董振华教授对PBC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以及遣方用药等方面的特色。[结果]1主证分布规律:①肝郁脾虚型32例,占总数33%②脾胃气虚型22例,23%③气阴两虚9例,9%④肝肾阴虚14例,15%⑤湿热蕴结14例,15%⑥瘀血阻络5例,5%。2各主证兼夹证候分布规律:①肝郁脾虚型兼证最多的是湿热和湿热血瘀,分别为13例(41%)和6例(19%)②脾胃气虚型中湿困伤津和湿热血瘀相对较多,均为3例(14%);③气阴两虚型各兼夹证型有4个,均只有1例,各占11%④肝肾阴虚型中兼夹湿热和肝郁脾虚相对较多,各3例(21%)⑤湿热蕴结型兼有阴虚和血瘀比较多,分别为4例(29%)和2例(14%)⑥瘀血阻络型总数只有5例,兼夹湿热,脾虚湿热,气滞湿热伤阴各1例(20%)。[结论]1病因病机特点:以脾胃病变为中心,脾胃气虚贯穿疾病始终。2辨证特点:①主证辨证以正虚为主,而正虚之中又以脾胃为主,这与其脾胃气虚为病机关键,并贯穿疾病始终的思想是一致的。②各主证兼夹证候不尽一致,常为同时兼有数个病证,并且兼夹证型比较分散。由此可见,PBC证情表现比较繁杂。③PBC的中医证型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病人的证候可以发生由轻到重的转化,经过治疗的干预,证型变化亦可以发生逆转。3遣方用药特点:遣方不拘一格,博采众方,组方上精于配伍,善用对药。中西互参,辨病用药,擅用中药拮抗激素,减毒增效,疗效卓著。

全文目录


目录  3-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英文缩略词表  9-10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0-32
  综述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西医研究进展  10-23
    1 流行病学  10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0-12
      2.1 遗传易感性  10-11
      2.2 自身抗体  11
      2.3 细胞免疫  11-12
      2.4 感染和化学因素  12
    3 病理变化  12
    4 临床表现  12-13
    5 并发症和相关疾病  13-14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4-15
      6.1 实验室检查  14-15
      6.2 辅助检查  15
    7 诊断  15
    8 治疗  15-18
      8.1 一般治疗  15
      8.2 药物治疗  15-17
      8.3 对症治疗  17
      8.4 肝移植  17-18
    9 预后  18-19
    参考文献1  19-23
  综述二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药研究现状  23-32
    1 病名归属  23
    2 病因病机  23-24
    3 治疗  24-27
      3.1 辨证规律  24-25
      3.2 辨证治疗  25-26
      3.3 辨病治疗  26-27
    4 名老中医经验  27-28
    5 问题与展望  28-30
    参考文献2  30-32
第二部分 董振华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总结  32-52
  前言  32
  1 重视中西医双重诊断  32-34
    2 病因病机特点  33-34
  3 辨证分型治疗  34-42
    3.1 肝郁脾虚  34-35
    3.2 脾胃气虚  35-37
    3.3 气阴两虚  37-38
    3.4 肝肾阴虚  38-39
    3.5 湿热蕴结  39-40
    3.6 瘀血阻络  40-42
  4 辨证规律  42-45
    4.1 证型分布  42-43
    4.2 证候与病情  43-44
    4.3 证候转化  44-45
  5 并发症治疗  45-46
    5.1 脾大  45
    5.2 腹水  45-46
    5.3 出血  46
  6 合并病治疗  46-47
    6.1 干燥综合征  46-47
    6.2 甲状腺功能减退  47
  7 遣方用药特色  47-50
    7.1 不拘一格 博采众方  47
    7.2 中西互参 辨病用药  47-48
    7.3 拮抗激素 减毒增效  48
    7.4 精于配伍 善用对药  48-50
  结语  50-51
  参考文献3  51-52
致谢  52-53
个人简历  53

相似论文

  1. 许心如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三参通脉合剂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R259
  2.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3. 周乃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痹玉康Ⅰ号”方治疗中晚期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4. 周耀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及三子四仙汤治疗小儿外感挟滞型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5. 周耀庭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R249.2
  6.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R249.2
  7.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8.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9. 柯微君辨治血液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ITP用药规律研究,R249
  10. 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代谢QTL定位与代谢网络构建,S543.6
  11.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12. 王焕禄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宣痹通络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13. 高中专家教师、经验教师和职初教师的KCS个案研究,G635.1
  14. 基于EMD的车牌识别方法及应用,TP391.41
  15.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16. 高分辨率SAR影像裸土信息提取及土壤含水量反演初探,S152.7
  17. 亲密关系中的正向信念,B844.3
  18. 指数分布下定数截尾步加试验的二次估计,O211.3
  19.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20. 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中外比较研究,P96
  21. 论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B0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