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清和脑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 者: 户丽
导 师: 卢峻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慢性应激 炎性细胞因子 抑郁症 针刺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治疗抑郁症尚无满意的方法。虽然抗抑郁药是抑郁症的主流疗法,但仍无法在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中取得满意疗效,还存在着不良反应。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抑郁症在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较好、且无副作用,因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但是其产生疗效的机制尚待深入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未彻底阐明。继经典的单胺递质假说之后,先后提出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假说、大脑神经可塑性受损等假说。近年来提出的“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逐渐受到研究者们关注,该假说认为,慢性应激作为抑郁症的主要促发因素,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外周和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引发抑郁症。因此,本研究建立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应用行为学、生物化学以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并从对不同部位(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现代科学依据。现将主要结果简述如下:1.针刺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氟西汀组。针刺大鼠“百会”、“内关”穴,观察对体重、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影响。(1)体重:造模开始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28天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体重显著升高(P<0.05,0.05)。(2)糖水偏好实验:造模开始之前,各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28天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0.05)。(3)旷场实验:造模28天结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和氟西汀组大鼠旷场实验站立次数显著升高(P<0.05,0.05)。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爬格数和粪便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4)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造模28天结束后,各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臂次数(OE)、进入闭臂次数(CE)、进入开臂次数百分率(OE%)、进入开臂时间(OT)、进入闭臂时间(CT)、进入开臂时间百分率(OT%)无显著性差异(P>0.05)。2.针刺对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1)对IL-1β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0.01,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0.01,0.01);氟西汀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0.01,0.01)。(2)对IL-6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0.01,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0.01,0.01);氟西汀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0.01,0.01)。(3)对TNF-α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0.01,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0.01,0.01);氟西汀组大鼠血清、海马和额叶皮层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0.01,0.01)。3.针刺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用尼氏染色方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排列整齐,层次紧密,尼氏体深染;模型组CA3区锥体细胞排列松散,细胞缺失,尼氏体浅染甚至溶解;针刺组和氟西汀组CA3区锥体细胞排列较为紧密,细胞数目有所减少,尼氏体浅染。本实验结果表明,针刺“百会”、“内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清和中枢脑区(海马、额叶皮层)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缓解免疫炎症反应对大脑的损害有关。这将丰富针刺调神醒脑治疗抑郁症的科学内涵,并为进一步阐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英文缩略词表  8-9
前言  9-1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37
  综述一 抑郁症现代研究进展  11-24
    1 抑郁症概况  11-13
    2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3-17
    3 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17-19
    4 小结  19
    参考文献  19-24
  综述二 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24-37
    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24-25
    2 针灸治疗抑郁症近5年临床研究进展  25-28
    3 针灸治疗抑郁症近5年机理研究进展  28-32
    4 小结  32
    参考文献  32-37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37-53
  1 材料和方法  37-42
    1.1 材料  37
    1.2 方法  37-42
  2 结果  42-53
    2.1 针刺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42-46
    2.2 针刺对大鼠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影响  46-50
    2.3 针刺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50-53
第三部分 讨论  53-63
  1 抑郁症应激大鼠模型的制备  53-55
  2 适宜针刺参数的选择  55-56
  3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  56-58
  4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58-62
  5 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62-63
  6 小结  63
参考文献  63-71
致谢  71-73
个人简历  73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3. 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R246
  4. 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R246
  5. 分期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R246
  6. 头部腧穴配合循经远近配穴法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的临床研究,R246
  7.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8. 谷世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抑郁症的研究,R249.2
  9. 肝郁证模型大鼠蓝斑和肾上腺髓质TH、c-fos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R241
  10.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11.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12. 疏肝健脾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R259
  13.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14. 抑郁症与广泛性焦虑的神经电生理研究,R749.4
  15. 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R542.22
  16. 针刺预处理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45
  17.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R749.41
  18. 功能磁共振的脑模式分析方法及应用,TP391.41
  19. 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抗抑郁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R749.4
  20. 盐酸帕罗西汀缓释胶囊的临床前研究,R943
  21. 长治某社区老年抑郁症影响因素分析,R749.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