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的自组装性能研究

作 者: 詹光耀
导 师: 辛梅华
学 校: 华侨大学
专 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关键词: 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 胆固醇 单分子膜 微囊
分类号: TQ46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采用甲醛甲酸法和碘甲烷制备了N,N,N-三甲基壳聚糖,以及在此基础上用甲磺酸作溶剂进行酰化反应制备了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来表征产物结构,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都具有较高的取代度。热重分析表明了合成的壳聚糖衍生物与壳聚糖进行对比,发现改性后的热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降低。溶解性实验表明了N,N,N-三甲基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在氯仿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为壳聚糖在微囊的应用上提供了条件。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通过电镜观察,形貌基本接近于球形,粒径分布在300nm-600nm。主链分子量的大小和侧链烷基长度均对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药物释放行为有所影响。随着主链分子量的增加,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释放速率变小,药物释放达到平衡的时间变长,达到平衡时的释放百分率减小;随着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加,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释放速率变小,药物释放达到平衡的时间变长,达到平衡的释放百分率减小。这是由于具有较长侧链烷基和较大壳聚糖主链分子量的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结构更为紧密。主链分子量的大小、侧链烷基长度和结构的不同对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有着明显的影响。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均随着主链分子量、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加而显著变大。另外,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相比于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要来的大,效果要好。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与胆固醇按摩尔比2:1混合形成的自组装泡囊的电镜图中显示:形状接近球形,粒径大小及分布与不添加胆固醇的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差不多,但是看起来结构比较致密。主链分子量大小和侧链烷基长度对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与胆固醇混合自组装泡囊载维生素B12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有一定规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主链分子量和侧链烷基长度的增大,自组装泡囊的药物释放速率减慢,平衡释放百分数减小,达到平衡浓度的时间延长。添加胆固醇后对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自组装泡囊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有稍微增加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胆固醇的强疏水作用及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带正电荷的强静电力有着协同作用导致的,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绪论  10-25
  1.1 甲壳素、壳聚糖简介  10-11
  1.2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11-19
  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  19-21
  1.4 微囊技术简介  21-24
  1.5 本论文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24-25
第二章 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25-34
  2.1 前言  25
  2.2 实验部分  25-27
  2.3 结果与讨论  27-32
  2.4 本章小结  32-34
第三章 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单分子膜及自组装囊泡性质研究  34-48
  3.1 前言  34-36
  3.2 实验部分  36-37
  3.3 结果与讨论  37-48
  3.4 本章小结  48
第四章 N,N,N-三甲基-O,O-双酰化壳聚糖  48-60
  4.1 前言  48-49
  4.2 实验部分  49-51
  4.3 结果与讨论  51-59
  4.4 本章小结  59-60
第五章 结论  60-62
参考文献  62-74

相似论文

  1.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2. 2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制备及质量检测方法研究,S482.3
  3. 不同品种鸡蛋胆固醇沉积规律和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S831
  4. 蛋内注射leptin对肉鸡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及microRNA表达的影响,S831
  5. 降胆固醇功能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TS201.3
  6. 氮磷浓度对溞—藻—草三者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X173
  7. MELD评分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评估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R575.2
  8. 辛伐他汀对伴高脂血症的阿尔茨海默病双转基因小鼠作用研究,R589.2
  9. 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培养模型建立及实验研究,R735.2
  10. 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与消除方法研究,X173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12. 功能性黄原酸酯调控下非共轭乙烯基类单体的RAFT聚合,O631.5
  13. 胆固醇对脂质体双分子层膜结构、性质及功能的影响,TB383.2
  14. 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X173
  15. 不同培养条件对产毒铜绿微囊藻和不产毒铜绿微囊藻生长竞争的影响,X173
  16. 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原代大鼠肝脏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其初步机制研究,R363
  17. CETP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人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18. 人胆固醇酯水解酶在RAW 264.7巨噬细胞内瞬时表达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R743.3
  19. 胆固醇过负荷对脂肪细胞分泌内脂素的影响及其机制,R589.2
  20. 冠状动脉造影人群血脂指标及其比值与冠心病风险关系的分析,R541.4
  2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基因R219K多态性在新疆维汉民族中的分布特征及与冠心病和血脂的相关研究,R54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基础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