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物絮团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作 者: 胡修贵
导 师: 马甡; 黄倢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水产养殖
关键词: 生物絮团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益生菌
分类号: S91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验从生物絮团中分离细菌,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验证了细菌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并利用筛选出的细菌培养生物絮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絮团中异养亚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等微生物学手段,从对虾养殖池的生物絮团中筛选出两株对氨氮具有高转化率的菌株。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均属于盐单胞菌属,菌株2011072708与食物盐单胞菌(Halomonasalimentaria)有99%的同源性,而菌株2011072709与胜利盐单胞菌(H.shengliensis)有100%的同源性。比较研究了两株菌在不同温度、盐度、pH、碳氮比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菌株2011072708在温度37°C、盐度3040、pH8、碳氮比28的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最高;菌株2011072709在温度27°C42°C、盐度4050、pH6、碳氮比21的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胜利盐单胞菌(2011072709)对温度、盐度、pH、碳氮比等各方面的适应性优于食物盐单胞菌(2011072708),更合适在生物絮团技术中得到应用。2生物絮团中一株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的研究从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中分离出一株对亚硝酸盐具有高效转化能力的优良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初步确定为盐单胞菌属,与Halomonasvenusta在16S rDNA水平上有99%的高相似性。研究了碳氮比、初始pH、盐度、温度四个因素对菌株2011072701转化亚硝酸盐的影响,确定了最适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碳氮比15、初始pH8-10、盐度30-40、温度37℃对亚硝酸盐转化效率最高,其最高转化率为91.69%。本研究从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池中筛选出一株亚硝酸盐转化菌,在进一步丰富亚硝酸盐利用菌种质资源的同时为该菌株在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3生物絮团中3株有益菌的筛选鉴定及初步研究采用拮抗试验的方法从对虾养殖池的生物絮团中筛选出三株对对虾病原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经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2011072701与盐单胞菌(Halomonas sp.)有99%的同源性,菌株2011072709与胜利盐单胞菌(H. shengliensis)有100%的同源性,菌株2012052503与巨大芽孢杆菌有(Bacillusmegaterium)有99%的同源性。溶血试验证实这三株菌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菌株2011072701和2011072709对其中10中抗生素表现为耐药,而菌株2012052503只对青霉素耐药,对其余19种抗生素表现为敏感;动物安全性实验表明菌株浓度在107CFU/mL以下时对实验对虾无明显的毒害作用。因此,三株菌可以在生产上应用。4添加细菌和蔗糖对生物絮团生成量影响的初步研究为了研究添加细菌对生物絮团生成量的影响,将3株不同的细菌加入到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并添加蔗糖作为有机碳源;结果表明:在培养6天后,加糖加菌组生物絮团的量都可以稳定在5g/L左右,比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因此,3株细菌在添加蔗糖的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生物絮团的生成量,可以在生物絮团养殖中应用,为下一步研究这3株菌培养的生物絮团对水质的影响提供了保障。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4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4-26
  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14-17
    1.1 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4-15
      1.1.1 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14
      1.1.2 水产养殖业病害频发  14-15
      1.1.3 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滥用  15
    1.2 养殖水体中有害氮的来源  15-16
    1.3 养殖水体中有害氮对水产动物的危害  16-17
    1.4 降低养殖水体中有害氮的方法  17
  2 生物絮团技术  17-21
    2.1 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  17-18
    2.2 生物絮团技术的作用  18-19
      2.2.1 生物絮团技术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  18-19
      2.2.2 生物絮团技术的营养价值  19
      2.2.3 生物絮团技术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  19
    2.3 生物絮团技术的研究进展  19-20
    2.4 生物絮团技术存在的问题  20-21
      2.4.1 生物絮团的作用机制不明确  20-21
      2.4.2 生物絮团的调控技术不成熟  21
      2.4.3 特定功能生物絮团的构建还有一定的困难  21
  3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技术路线  21-22
    3.1 筛选细菌的技术路线  22
    3.2 实验的整体技术路线  22
  参考文献  22-26
第二章 生物絮团中异养亚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26-38
  1 材料与方法  26-28
    1.1 样品  26
    1.2 培养基  26-27
      1.2.1 富集培养基  26
      1.2.2 筛选培养基  26-27
    1.3 异养硝化细菌 的学位论文">亚硝化细菌的富集和筛选  27
      1.3.1 异养亚硝化细菌的富集  27
      1.3.2 异养亚硝化细菌的筛选  27
    1.4 异养亚硝化细菌的鉴定  27-28
      1.4.1 16S rDNA 测序  27-28
      1.4.2 系统发育分析  28
    1.5 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28
      1.5.1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28
      1.5.2 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28
    1.6 数据统计分析  28
  2 结果与分析  28-35
    2.1 异养亚硝化细菌的分离  28-29
    2.2 异养亚硝化细菌的鉴定  29-31
      2.2.1 16S rDNA 测序  29
      2.2.2 系统发育分析  29-31
    2.3 菌株生长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31-35
      2.3.1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31
      2.3.2 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31-32
      2.3.3 菌株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32-33
      2.3.4 菌株在不同起始 pH 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33-34
      2.3.5 菌株在不同碳氮比条件下对氨氮的转化率  34-35
  3 结论  35-36
  参考文献  36-38
第三章 生物絮团中一株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38-51
  1 材料与方法  38-41
    1.1 培养基  38-39
    1.2 细菌的富集培养与筛选  39
      1.2.1 细菌的富集培养  39
      1.2.2 细菌的初筛  39
      1.2.3 细菌的复筛  39
    1.3 细菌的形态观察  39
    1.4 不同条件对细菌利用亚硝态氮的影响  39-40
      1.4.1 C/N 比  39-40
      1.4.2 盐度  40
      1.4.3 pH  40
      1.4.4 温度  40
    1.5 细菌的鉴定  40-41
      1.5.1 细菌的 16S rDNA 的鉴定  41
      1.5.2 细菌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41
  2 结果  41-47
    2.1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41-42
    2.2 不同碳氮比对菌株生长及亚硝态氮的转化效果的影响  42-44
    2.3 不同盐度对菌株生长及亚硝态氮的转化效果的影响  44-45
    2.4 不同初始 pH 对菌株生长及亚硝态氮的转化效果的影响  45-46
    2.5 不同温度对菌株生长及亚硝态氮的转化效果的影响  46-47
  3 讨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1
第四章 生物絮团中 3 株有益菌的筛选鉴定及初步研究  51-63
  1 材料与方法  51-54
    1.1 菌株来源  51
    1.2 培养基  51-52
    1.3 细菌的筛选  52
    1.4 细菌的拮抗试验  52
    1.5 细菌的溶血试验  52
    1.6 细菌的药敏试验  52-53
    1.7 细菌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试验  53
    1.8 细菌的形态观察及鉴定  53-54
      1.8.1 细菌的形态观察  53
      1.8.2 16S rDNA 测序  53
      1.8.3 系统发育分析  53-54
    1.9 数据统计分析  54
  2 结果与分析  54-59
    2.1 细菌的菌落形态及电镜观察  54
    2.2 细菌的 16S rDNA 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54-55
      2.2.1 16S rDNA 测序  54-55
      2.2.2 系统发育树分析  55
    2.3 细菌的拮抗试验  55-56
    2.4 溶血试验  56
    2.5 细菌的药敏试验  56-57
    2.6 安全性试验  57-59
  3 讨论  59-61
  参考文献  61-63
第五章 添加细菌和蔗糖对生物絮团生成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63-71
  1 材料与方法  63-65
    1.1 培养基  63
    1.2 养殖用对虾  63
    1.3 实验分组和日常管理  63-64
    1.4 细菌来源及培养  64
    1.5 细菌的计数  64
    1.6 菌液的添加量  64-65
    1.7 蔗糖的添加量  65
    1.8 絮团生成量的测定  65
    1.9 数据统计分析  65
  2 结果  65-68
    2.1 细菌的计数  65-66
    2.2 生物絮团的生成量  66-68
      2.2.1 巨大芽孢杆菌不同处理组的絮团沉积量  66
      2.2.2 胜利盐单胞菌不同处理组的絮团沉积量  66-67
      2.2.3 盐单胞菌不同处理组的絮团沉积量  67-68
  3 讨论  68-69
  参考文献  69-71
个人简历  71
已取得的学术成果  71-72
致谢  72-73

相似论文

  1.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2. 生物调控含SRB油田污水研究,X741
  3. 利用反硝化细菌处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研究,X523
  4. 不同养殖系统生物絮团调控模式研究,S912
  5. 双污泥SBR工艺短程反硝化除磷脱氮的试验研究,X703
  6. 益生菌与石灰处理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消化性能的影响,S826.5
  7. 益生菌对ND免疫雏鸡局部黏膜体液免疫及IL-7 mRNA表达的影响,S831.5
  8. 益生菌应用雏鸡IBD免疫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和IL-2及其受体mRNA表达变化,S858.31
  9. 益生菌应用雏鸡IBD疫苗免疫后外周血液免疫功能和IL-2及其受体mRNA表达变化,S858.31
  10. 对虾肠道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S968.22
  11. 利用农业副产品发酵坚强芽孢杆菌及其用于加强生物絮团培养的研究,S917.1
  12. 枯草芽孢杆菌JS01对荧光假单胞菌感染鲤免疫和生长性能的影响,S941
  13. 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S828.5
  14. 富硒锌益生菌制剂研制及其在犬上的初步应用,S816.72
  15. 不同水热条件下三种农田土壤中氨化和硝化作用的变化初探,S154.1
  16. 高盐度废水处理中优势耐盐菌的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X703.1
  17. 益生菌L.casei Zhang对发酵乳质地、风味及感官特性的影响,TS252.54
  18. 益生菌奶粉产品稳定性及货架期预测方法的研究,TS252.5
  19. 施用有机物料对吉林黑土中尿素氮转化因子的影响,S158
  20. 高活力益生菌发酵剂的制备及产品开发,TS252.1
  21. 斑点叉尾鮰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S963.7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