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竹快速生长期茎秆结构及光合酶活性研究

作 者: 王星星
导 师: 张汝民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毛竹 茎秆 叶绿体 光合酶 光合色素
分类号: S79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试材,对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内(4月13日至6月2日)茎秆进行取样,采用组织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毛竹茎秆进行结构研究;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其叶绿体分布进行观察;同时测定了毛竹茎秆中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光合酶活性的变化。结论如下:1.毛竹茎的组成包括表皮、下皮、基本组织、还有很多散生的维管束,每一维管束的周围有纤维构成的鞘;电镜观察发现,毛竹茎秆中有发育良好的叶绿体,且随着毛竹发育进程的推进,叶绿体的数量变多、体积变大,具有发达的基粒片层结构。2.毛竹茎杆中的叶绿体主要集中分布在表皮以下的基本组织中,此外维管束鞘周围的细胞内也有叶绿体的存在,此特征类似于C4植物的花环结构。同时,随着茎秆的不断生长,茎秆外层不同部位(顶部、中部、基部)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P <0.01)增加,而茎秆内层,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同一时期,茎秆外层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大小依次为基部>中部>顶部,茎秆内层不同部位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3.在毛竹出笋10d时,茎秆不同部位中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性较高;随着毛竹生育进程的推进,Rubisco初始活性、Rubisco总活性和RCA均极显著下降(P <0.01);30d之后,茎秆外层Rubisco活性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而茎秆内层Rubisco活性继续降低,生长至60d时,接近于零。在毛竹生长初期(10-30d),茎秆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和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生长30d之后,茎秆外层不同部位的PEPC活性值相近,较稳定的保持在0.1466μmol·g-1·min-1附近。同时,茎秆外层不同部位的PEPC/Rubisco活性比值则随着茎秆的发育逐渐升高,生长至60d时,顶部、中部和基部的活性比值分别达到14.94、12.83、20.53,均明显高于C3植物叶片的比值。由上述结果可知,毛竹茎秆中具有重要的C4光合酶PEPC存在;结合毛竹茎秆内存在大量散生的维管束,且具类似于C4植物的花环结构,毛竹茎秆内可能存在C4光合途径,此途径可能是毛竹具有高效碳同化特性的原因之一。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插图清单  8-9
附表清单  9-10
缩略语表  10-11
前言  11-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1
  1.1 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  12-14
    1.1.1 C3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概况  12
    1.1.2 C4植物光合作用研究概况  12-13
    1.1.3 CAM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13
    1.1.4 兼性植物光合作用  13-14
  1.2 植物非同化器官同化功能研究进展  14-19
    1.2.1 植物非同化器官光合过程对碳平衡的可能贡献  14-15
    1.2.2 植物非同化器官色素含量和组成的特殊性  15-17
    1.2.3 植物非同化器官 CO2的循环利用  17
    1.2.4 植物非同化器官光的梯度传导  17-18
    1.2.5 植物非同化器官光合酶的变化  18-19
  1.3 毛竹的研究现状  19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0
  1.5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  20-21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21-24
  2.1 试验地概况  21
  2.2 试验材料  21
  2.3 试验设计  21
  2.4 研究方法  21-23
    2.4.1 石蜡切片的制备与观察  21
    2.4.2 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21-22
    2.4.3 茎秆叶绿素的荧光定位  22
    2.4.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22
    2.4.5 光合酶活性的测定  22-23
  2.5 数据处理  23-24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4-37
  3.1 毛竹茎秆的结构观察  24
  3.2 毛竹茎杆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4-27
  3.3 毛竹茎秆中叶绿体的分布  27-28
  3.4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光合色素含量  28-31
    3.4.1 茎秆外层不同部位光合色素含量  28-30
    3.4.2 茎秆内层不同部位光合色素含量  30-31
  3.5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光合酶活性  31-37
    3.5.1 Rubisco 初始活性的变化  31-32
    3.5.2 Rubisco 总活性的变化  32-33
    3.5.3 RCA 活性的变化  33-34
    3.5.4 PEPC 活性变化  34
    3.5.5 NADP-ME 活性变化  34-35
    3.5.6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杆 PEPC/Rubisco 活性比值  35-37
第四章 讨论  37-42
  4.1 毛竹茎秆发育的组织解剖特征  37
  4.2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中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37-38
  4.3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中光合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38-40
  4.4 毛竹出笋后快速生长期茎秆光合特性  40-42
第五章 结论  42-44
参考文献  44-51
个人简介  51
科研成果  51-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2. 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S513
  3. 铁皮石斛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应用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S567.239
  4. 一个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和基因定位,S511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12.1
  6.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7. 毛竹多拷贝SSR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S795.7
  8. 南京近郊竹林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326.2;F205
  9. 香蕉种间叶绿体SSR位点变异的遗传分析,S668.1
  10. 拟南芥中两个叶绿体定位的蛋白FtsHL3和FtsHL5在胚胎发生中的功能研究,Q944.4
  11. 不同籼粳分化类型品种的茎秆基部结构差异研究,S511.2
  12. 竹镂舟蛾为害对毛竹次生物质及营养物质的影响,S763.7
  13. 施肥处理毛竹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S795
  14. 不同起源毛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S714
  15. 毛竹专用矿渣肥对毛竹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S795.7
  16. 水稻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S511
  17. 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水源涵养及生物量的研究,S714
  18. 毛竹Na~+转运功能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及BIBAC基因组文库的构建,Q943.2
  19. 中国黄豆亚属叶绿体DNA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Q943
  20. 条斑紫菜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光合效率比较研究,S917.3
  21. 毛竹实生苗对铝毒反应的研究,S795.7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 刚竹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