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锡惠山三种城市森林群落挥发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作 者: 任露洁
导 师: 王成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香樟林 湿地松林 麻栎林 空气环境 植物挥发物 日变化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3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植物的生物性总挥发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BVOC)有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人体心理及生理健康的功效,而复合型森林群落是BVOC的重要来源,深入了解森林群落中挥发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变化规律,可以为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营造生态保健型城市森林群落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有鉴于此,本论文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城郊山地常见游憩林分--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林、湿地松(Pinus elliotii)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式采样法对其挥发物进行采集,并运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TD-GC/MS)分析技术进行样品分析,研究了三种林分在自然状态下的挥发物成分以及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挥发物成分:①三种林分均检测出烷烃、烯烃、醇、醛、酸、酯、酮、芳香烃、氧化物及醚类共十种挥发物;②香樟林内共释放99种11类挥发物,湿地松林内共鉴定出121种11类挥发物,麻栎林内共鉴定出146种9类化合物。2.总挥发物的日变化规律:①香樟林内的总挥发物浓度日变化曲线表现为“三峰三谷”型:最高峰值出现在13:00,最低谷值出现在7:00;②湿地松林内的总挥发物浓度日变化表现为“二峰二谷”型:最高峰值出现在13:00,最低谷值出现在5:00;③麻栎林内的总挥发物浓度日变化表现为“三峰三谷”型:最高峰值出现在1:00,最低谷值出现在5:00。3.主要挥发物浓度变化规律:①香樟林分的烷烃最高峰值出现在1:00,最低谷值出现在17:00;烯烃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17:00,最低谷值点出现在9:00;酮类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13:00,最低谷值出现在23:00;醇类最高峰值出现在19:00,最低谷值出现在23:00;②湿地松林分烷烃最高峰值出现在1:00,最低谷值出现在5:00;醇类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13:00,最低谷值点出现在1:00;烯烃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19:00,最低谷值出现在5:00;③麻栎林分烷烃最高峰值出现在1:00,最低谷值出现在19:00;酮类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19:00,最低谷值出现在21:00;醇类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13:00,最低谷值出现在1:00;酯类浓度最高峰值出现在9:00,最低谷值时间点为1:00。4.通过查阅文献对三种林分释放的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挥发物进行总结得到:①香樟林内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挥发性物主要为樟脑、醇类、乙酸龙脑酯以及萜烯类挥发物,相对浓度在17:00~19:00较高;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主要成分为烷烃以及苯系物,相对浓度在5:00最高。②湿地松林内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挥发性物主要为醇类、萜烯类以及酯类化合物,相对浓度在15:00~17:00较高;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主要成分为烷烃、苯系物以及酮类化合物,相对浓度在3:00最高。③麻栎林内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挥发性物主要为萜烯类、醛类、酸类以及酯类化合物,相对浓度在15:00~17:00较高;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主要成分为烷烃、苯系物以及酮类化合物,相对浓度在11:00最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森林中挥发物构成的空气环境状况,结合居民休闲游憩习惯,对惠山三种城市森林群落分别提出了游憩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表目录  13-14
图目录  14-15
第一章 绪论  15-29
  1.1 引言  15-1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26
    1.2.1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概念、种类和释放机理  16
    1.2.2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  16-19
    1.2.3 影响植物 VOCs 释放的主要因素  19-22
    1.2.4 植物 VOCs 的功能  22-25
    1.2.5 挥发性物质的负面影响  25-26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26-27
  1.4 主要研究内容  27-28
  1.5 技术路线  28-29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9-32
  2.1 研究区概况  29
  2.2 研究方法  29-32
    2.2.1 样地选择  29-30
    2.2.2 采样方法  30
    2.2.3 样品分析  30-31
    2.2.4 指标计算  31-32
第三章 挥发物成分总体分析  32-40
  3.1 挥发物成分释放的总体特征  32-34
    3.1.1 香樟林内挥发物成分释放的总体特征  32
    3.1.2 湿地松林内挥发物成分释放的总体特征  32-33
    3.1.3 麻栎林内挥发物成分释放的总体特征  33-34
  3.2 挥发物种类及出现频率的变化  34-35
    3.2.1 香樟林内挥发物种类及出现频率的变化  34-35
    3.2.2 湿地松林内挥发物种类及出现频率的变化  35
    3.2.3 麻栎林内挥发物种类及出现频率的变化  35
  3.3 不同类型挥发物数目的日变化  35-38
    3.3.1 香樟林内不同类型挥发物数量的日变化  35-36
    3.3.2 湿地松林内不同类型挥发物数量的日变化  36-37
    3.3.3 麻栎林内不同类型挥发物数量的日变化  37-38
  3.4 小结  38-40
第四章 总挥发物浓度以及变化规律  40-59
  4.1 香樟林内总挥发物浓度日变化  40-45
    4.1.1 香樟林内总挥发物浓度的日变化  40-42
    4.1.2 不同时间 TBVOC 组成及浓度变化  42-45
  4.2 湿地松林内 TBVOC 浓度日变化  45-51
    4.2.1 湿地松林内 TBVOC 浓度的日变化  45-47
    4.2.2 不同时间 TBVOC 组成及浓度变化  47-51
  4.3 麻栎林内 TBVOC 浓度日变化  51-57
    4.3.1 麻栎林内 TBVOC 浓度的日变化  51-53
    4.3.2 不同时间 TBVOC 组成及浓度变化  53-57
  4.4 小结  57-59
第五章 主要挥发物浓度日变化规律  59-70
  5.1 香樟林内主要挥发物浓度日变化  59-63
    5.1.1 烷烃  59-60
    5.1.2 烯烃  60-61
    5.1.3 酮类  61-62
    5.1.4 醇类  62-63
  5.2 湿地松林内主要挥发物浓度日变化  63-65
    5.2.1 烷烃  63-64
    5.2.2 醇类  64
    5.2.3 烯烃  64-65
  5.3 麻栎林内主要挥发物浓度日变化  65-68
    5.3.1 烷烃  66
    5.3.2 酮类  66-67
    5.3.3 醇类  67-68
    5.3.4 酯类  68
  5.4 小结  68-70
第六章 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70-81
  6.1 香樟林内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  71-73
    6.1.1 香樟林内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1-72
    6.1.2 香樟林内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2-73
  6.2 湿地松林内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  73-76
    6.2.1 湿地松林内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3-75
    6.2.2 湿地松林内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5-76
  6.3 麻栎林内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变化  76-78
    6.3.1 麻栎林内对人体健康有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6-77
    6.3.2 麻栎林内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77-78
  6.4 三种城市森林群落内挥发物状态评价与游憩利用  78-80
  6.5 小结  80-81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81-85
  7.1 结论  81-83
    7.1.1 三种林分挥发物的组成成分  81
    7.1.2 三种林分 TBVOC 的日变化  81-82
    7.1.3 三种林分主要挥发物浓度变化规律  82
    7.1.4 三种林分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  82-83
  7.2 讨论  83-85
    7.2.1 关于 VOCs 研究  83
    7.2.2 关于三种城市森林群落游憩环境的开发  83-85
参考文献  85-92
附录  92-104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104-105
致谢  105-106
详细摘要  106-108

相似论文

  1.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2. 山茶属三个物种及普通油茶三个品种光合作用测定,S794.4
  3. 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油脂转化期光合特性研究,S794.4
  4. 旅客机机舱内空气环境的研究,V245.3
  5. 包头市空气环境质量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X51
  6. 住宅负压新风系统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与参数优化,TU831
  7. 深潜器空气环境控制数值模拟,U674.941
  8. 包头市空气环境质量特征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X13
  9. 静止空气环境中粘性平面液膜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TK401
  10. 土壤导气率变化特征试验研究,S152
  11. 客车车内空气环境自动调节控制系统的研制,U469.1
  12. 热污染源对室内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TU831
  13. 分离型热管特性分析及其热回收空调器的应用研究,TU831.4
  14. 气流组织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数值模拟,TU831
  15. 空气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研究与监控软件设计,TP311.52
  16. 西安市既有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的调查与评价研究,TU831.8
  17. 联峰山公园三种林地内空气负离子水平、滞尘及降噪能力研究,X173
  18. 合肥地区大气汞的形态、浓度及影响因素,X51
  19.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典型植物光合及水分生理特性研究,Q948
  20. 中红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med OBP8的气味结合特征及行为反应验证,S476.3
  21. 新型空心砌块热工性能与夏热冬冷地区乡镇建筑环境改善及节能研究,TU1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