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浙江省15个树种苗期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特征

作 者: 刘欣欣
导 师: 张明如
学 校: 浙江农林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退化植被 光合特性 耐荫性 叶片解剖特征
分类号: S718.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尾松群落是浙江省分布面积较大的一类森林群落类型,调控现有马尾松单优群落的结构组成,是恢复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森林植被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马尾松退化群落中,存在光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现象。为了促进马尾松群落的进展演替和提高光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对马尾松退化群落进行阔叶化改造,在马尾松退化森林群落下层引植阔叶树种,合理配置形成复层结构以加速地带性森林植被的恢复进程。显然,在马尾松单优群落下层引植阔叶树种,一方面需要分析群落下层的光照特点,另一方面还必须比较研究待引植阔叶树种的光适应特性差异,以此为树种合理配置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Li-6400测定浙江省15个树种苗期光合日变化、光响应过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经脱水,透明,切片,贴片,烤片后进行染色,封片,显微镜观察,照相,并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上、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暗中用80%丙酮提取叶绿素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对浸提液进行扫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植物光能利用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其结果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针叶树种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大小排序为马尾松>红豆杉>水杉。9个阔叶树种平均净光合速率大小排序为乌桕>杜英>木荷>石栎>乌冈>东南石栎>浙江楠>苦槠>竹柏。美丽胡枝子5月、7月、10月和12月及平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最高。马尾松5月、7月、10月和12月和平均光能利用效率比红豆杉和水杉高。9个阔叶树种平均光能利用效率大小排序为乌桕>杜英>木荷>石栎>东南石栎>乌冈>浙江楠>苦槠>竹柏。12月红花檵木光能利用效率最高,其他月份及平均光能利用效率美丽胡枝子最高。(2)马尾松5月、7月、10月和12月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能够有效利用强光;5月、7月、10月和12月3个针叶树种的光补偿点大小排序为水杉>红豆杉>马尾松。9个阔叶树种5月、7月和10月净光合速率较高,12月明显降低;光饱和点5月和7月乌冈最高,10月浙江楠最高,12月则苦槠最高;光补偿点5月和10月苦槠最高,7月和12月竹柏最高。美丽胡枝子对强光的利用能力较强,5月、7月和10月,美丽胡枝子光饱和点均最高。(3)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认为:竹柏为一类树种,海绵组织最发达;马尾松为一类树种;乌桕、红叶石楠、苦槠、乌冈属于一类树种,此类树种栅栏组织较发达;东南石栎、美丽胡枝子、浙江楠、杜英、木荷、水杉、红豆杉、石栎和红花檵木归为一类。(4)15个树种的叶绿素(a+b)含量及叶绿素a/b的聚类结果认为:马尾松和苦槠为一类树种;美丽胡枝子属于一类树种;杜英、浙江楠、竹柏、水杉、石栎、木荷、东南石栎、红花檵木、乌桕、红豆杉、乌冈、红叶石楠归为一类树种。(5)对15个树种光能利用能力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认为,苦槠光能利用能力最强,可以种植在全光环境下;水杉、木荷、美丽胡枝子、马尾松、乌冈、乌桕归属一类,此类树种光能利用能力较强,应配置于疏林,灌丛下;杜英、浙江楠、石栎、竹柏、东南石栎、红豆杉、红叶石楠、红花檵木属于一类,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弱,适合配置在林冠下。可根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树种合理配置,提高光的剩余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恢复退化植被,优化群落结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引言  11-16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
  1.2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木本植物光能利用研究现状  11-14
  1.3 研究目标与科学问题  14-16
第二章 光合参数日进程分析与光能利用率比较  16-24
  2.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6-17
    2.1.1 试验材料  16
    2.1.2 研究方法  16-17
  2.2 结果与分析  17-22
    2.2.1 针叶树光合日变化  17-19
    2.2.2 阔叶树光合日变化  19
    2.2.3 灌木光合日变化  19-21
    2.2.4 针叶树光能利用效率  21-22
    2.2.5 阔叶树光能利用效率  22
    2.2.6 灌木光能利用效率  22
  2.3 讨论  22-24
第三章 光响应过程分析  24-30
  3.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4
    3.1.1 试验材料  24
    3.1.2 研究方法  24
  3.2 结果与分析  24-29
    3.2.1 针叶树苗期光响应过程分析  24-25
    3.2.2 阔叶树苗期光响应过程分析  25
    3.2.3 灌木苗期光响应过程分析  25-26
    3.2.4 针叶树苗期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比较  26-27
    3.2.5 阔叶树苗期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比较  27-28
    3.2.6 灌木苗期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比较  28-29
  3.3 讨论  29-30
第四章 叶片解剖结构  30-36
  4.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30
    4.1.1 试验材料  30
    4.1.2 研究方法  30
  4.2 结果与分析  30-33
    4.2.1 针叶树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0-31
    4.2.2 阔叶树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1-32
    4.2.3 灌木树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  32
    4.2.4 叶片解剖结构聚类分析  32-33
  4.3 讨论  33-36
第五章 叶片叶绿素含量分析  36-40
  5.1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36-37
    5.1.1 试验材料  36
    5.1.2 研究方法  36-37
  5.2 结果与分析  37-38
    5.2.1 针叶树种叶绿素含量分析  37
    5.2.2 阔叶树种叶绿素含量分析  37-38
    5.2.3 灌木树种叶绿素含量分析  38
    5.2.4 叶绿素含量聚类分析  38
  5.3 讨论  38-40
第六章 光能利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40-46
  6.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41
    6.1.1 试验材料  41
    6.1.2 研究方法  41
  6.2 结果与分析  41-44
    6.2.1 各单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41
    6.2.2 主成分分析  41-42
    6.2.3 植物光能利用能力综合评价  42-43
    6.2.4 光能利用能力综合评价  43
    6.2.5 综合评价值聚类分析  43-44
  6.3 讨论  44-46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46-50
  7.1 讨论  46-47
  7.2 结论  47-49
    7.2.1 光合参数日变化及光能利用特性  47-48
    7.2.2 光响应过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48
    7.2.3 解剖结构特征  48
    7.2.4 叶绿素含量特性  48
    7.2.5 光能利用能力的综合评价  48-49
  7.3 研究展望  49-50
参考文献  50-55
个人简介  55-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2. 弱筋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对灌浆期弱光响应的定量研究,S512.1
  3. 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S512.1
  4. 氮肥施用时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调控研究,S512.1
  5.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6. 沉水植被恢复对贡湖水源保护区河流污染削减技术研究,X524
  7. 水稻高产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S511
  8. 艾比湖流域两种典型生态系统光合特性研究,Q14
  9. 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退化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S812
  10. 基于植物群落分析的武汉城市湖泊湿地植被恢复典型模式研究,Q948
  11. ‘东方朱砂’等5个梅花品种生理特性及梅花造景研究,S685.17
  12. 青灰叶下珠扦插繁殖技术及耐荫性研究,S686
  13. 三种苦苣苔科野生花卉的繁育与抗逆性研究,S68
  14. 湖南杜鹃属资源及4种杜鹃光合生理特性研究,S685.21
  15. 遮荫对11种园林植物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S68
  16.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17. P、K肥对春剑营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S682.31
  18. 黑土区间作大豆和云杉水肥耦合关系研究,S791.18
  19. 四川省中江县丹参品系综合评价,S567.53
  20. “持绿型”小麦芽期耐盐机制及高温/暗胁迫下旗叶衰老过程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S512.11
  21. 桂花光合特性的研究,S685.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树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