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其对氯虫苯甲酰胺敏感基线的建立

作 者: 张真真
导 师: 苏建亚; 高聪芬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氯虫苯甲酰胺 代谢酶活性 敏感基线
分类号: S4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常年在长江流域发生较重。针对该害虫的防治目前主要依靠使用化学农药,而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上的化防效果。为明确田间二化螟种群对常用杀螟药剂的抗性变化情况,采用点滴法测定了采自7省12地的二化螟田间种群对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抗性存在显著地理差异。浙江瑞安、苍南、金华、象山种群,江西泰和种群,湖北武穴、孝感种群以及安徽庐江种群对三唑磷处于高-极高抗性状态,抗性倍数在42.5-302.5之间;江苏仪征、邗江种群和四川达州种群对三唑磷仍较为敏感,抗性倍数为1.3-3.9,其中江苏仪征种群对该药剂最为敏感。浙江象山种群和安徽庐江种群对毒死蜱处于高水平抗性状态,抗性倍数在64.5-78.4之间;浙江苍南、瑞安、金华种群,江西泰和种群,湖南攸县种群,湖北孝感种群和江苏邗江种群对毒死蜱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13.6-30.6之间;江苏仪征和湖北武穴种群对该药剂为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5.2-9.7;四川达州种群对毒死蜱相对最为敏感,抗性倍数为2.3。江苏仪征、邗江种群,四川达州种群和安徽庐江种群对杀虫单敏感,抗性倍数在1.1-2.1之间,以江苏邗江种群最为敏感,其余种群对杀虫单抗性水平为低-中等水平,抗性倍数在7.1-16.2之间。浙江苍南、瑞安、金华和江西泰和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5.6-7.5之间;其余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均处于敏感-敏感性下降状态(RR=0.6-4.5),其中最敏感的种群为四川达州种群(DZ11)。对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和阿维菌素抗性水平最高的种群分别为浙江苍南种群(CN11,RR=302.5),安徽庐江种群(LJ11,RR=78.4),浙江瑞安种群(RA10,RR=16,2)和江西泰和种群(TH11,RR=7.5).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南部二化螟种群的抗性普遍高于我国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氯虫苯甲酰胺在我国登记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为指导田间合理用药,用稻苗浸渍法首次对采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22个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田间水稻二化螟种群对该药剂的敏感基线。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二化螟不同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最敏感和敏感性最低的种群分别为四川富顺(FS11)种群和湖北武穴(WX10)种群,LC50分别为为0.821mg/L和16.704mg/L,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敏感性差异为20.3倍。其余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LCso值在1-11mg/L之间,部分种群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并未发现田问种群的敏感性差异存在地理分布规律。同一地理种群2010年与2011年之间的敏感性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异,仅安徽庐江种群2011年的LC50有所下降。将所有31个种群所测数据进行合并计算毒力回归式,得出混合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平均LC50为4.412mg/L,建议以Y=1.014X-0.654作为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基线。测定了各地方种群二化螟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并将这些酶活性大小与其相对应种群对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及阿维菌素的毒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各地理种群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有差异,活力最高和最低种群分别相差3.9、6.2和2.4倍,但这种差异与其对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阿维菌素这四种药剂的抗性没有相关性。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47
  1 二化螟发生危害与抗药性现状  11-41
    1.1 二化螟发生危害与暴发原因  11-16
      1.1.1 二化螟的为害与分布  11
      1.1.2 二化螟的发生历史与现状  11-13
      1.1.3 二化螟种群消长原因  13-16
    1.2 二化螟抗药性现状及治理  16-41
      1.2.1 防治二化螟用药历史  16-18
      1.2.2 二化螟的抗药性发展及现状  18-35
      1.2.3 二化螟的抗性风险评估与交互抗性  35-36
      1.2.4 二化螟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36-39
      1.2.5 二化螟的抗性治理  39-41
  2 氯虫苯甲酰胺的研究进展  41-47
    2.1 氯虫苯甲酰胺简介  41-42
    2.2 氯虫苯甲酰胺作用机制  42-44
      2.2.1 鱼尼丁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42-44
      2.2.2 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理  44
    2.3 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研究现状  44-45
    2.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45-47
第二章 二化螟对四种田间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监测  47-63
  1 材料与方法  47-51
    1.1 供试昆虫  47-48
    1.2 供试药剂  48-49
    1.3 生物测定方法  49
    1.4 解毒酶活性测定  49-50
      1.4.1 酶液制备  49
      1.4.2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活力测定  49-50
      1.4.3 酯酶活力测定  50
      1.4.4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测定  50
      1.4.5 总蛋白测定  50
    1.5 统计分析方法  50-51
  2 结果与分析  51-63
    2.1 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  51-54
      2.1.1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药性  51-52
      2.1.2 二化螟对毒死蜱的抗药性  52
      2.1.3 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药性  52-53
      2.1.4 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  53-54
    2.2 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代谢酶活性  54-59
      2.2.1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活性  54-55
      2.2.2 酯酶活性  55-57
      2.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  57-59
    2.3 讨论  59-63
第三章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基线  63-69
  3.1 材料与方法  63-65
    3.1.1 供试昆虫  63-65
    3.1.2 供试药剂  65
    3.1.3 生物测定方法  65
    3.1.4 数据处理  65
  3.2 结果与分析  65-67
  3.3 讨论  67-69
全文总结  69-71
参考文献  71-79
致谢  79-81
附录  81

相似论文

  1.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及对呋喃虫酰肼的抗性风险评估,S435.112.1
  2.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3. 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4.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5. 马铃薯甲虫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其机理,S435.32
  6.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2的克隆,S435.112.1
  7. 申嗪霉素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活性及抗性风险评估,S435.111
  8. 二化螟和大螟对Bt水稻耐受性差异研究,S435.112.1
  9. 水飞蓟粕在肉牛中的开发利用及机理研究,S823.5
  10. 灭多威与乐斯本的遗传毒性及其对昆虫抗药性研究,S482.3
  11. 替代高毒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的研究,S435.112.1
  12. 湖南省不同地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S435.112.1
  13. 外源植物激素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S663.1
  14. 转Eβf合成酶基因水稻对水稻害虫趋避性的研究,S511
  15. 高CO_2环境下转Bt水稻的氮素代谢生理及其抗虫性研究,S511
  16. 单季稻地区一代二化螟防控技术研究,S435.112.1
  17. 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评价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S435.112.1
  18. 二化螟寄主适应性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S435.112.1
  19. 柑桔蚜虫抗药性监测及对啶虫脒抗性机理研究,S436.66
  20. 替代高毒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的研究,S435.112.1
  21. 寒地稻区二化螟发生规律、测报方法及防治策略的研究,S435.112.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虫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