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喀斯特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微生物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作 者: 葛云辉
导 师: 邹冬生; 苏以荣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喀斯特 PCR-DGGE 土壤微生物 无机碳 有机碳
分类号: S15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广西环江县喀斯特地区的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地带性红壤(对照)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利用碳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研究外源Ca14CO3和14C-稻草[添加方式:①对照(无外源物添加,CK);②添加14C-稻草(S);③添加Ca14CO3粉术(C);④同时添加14C-稻草和CaCO3粉末(S+C’)]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为深化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关系的认识、客观评价土壤呼吸中无机碳酸盐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培养100d后,外源物都明显促进了红壤、棕色和黑色石灰土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外源14C-稻草和Ca14CO3对上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分别为28.74%、46.20%、15.48%和126.98%、175.25%、100.13%,土壤“表观累积矿化量”中外源Ca14CO3的贡献率分别为40.40%、48.44%、19.62%。黑色石灰土土壤有机碳较稳定,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2.外源14C-稻草和Ca14CO3添加后,黑色石灰土总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棕色石灰土和红壤(p<0.05)。定量PCR (RT-PCR)研究外源14C-稻草和Ca14CO3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物的添加明显促进了3种土壤细菌数量的增加(p<0.05),黑色石灰土细菌数量远大于棕色石灰土和红壤的,而3种土壤中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同一处理中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丰度显著大于真菌18S rDNA基因丰度(p<0.05)。3.运用PCR-DGGE研究4种添加方式下、3种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发现,不同添加方式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都出现了明显的优势种;红壤、棕色和黑色石灰土3种土壤中细菌的最小相似性分别为:56.27%、51.07%、36.98%;真菌的最小相似性分别为:27.54%、39.78%、49.75%。土壤类型和添加物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细菌、真菌Shannon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土壤类型及14C-稻草和Ca14CO3的添加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其遗传多样性,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碳酸盐参与了土壤碳的转化,对于含碳酸盐的石灰土,研究土壤有机碳矿化、评估其对大气CO2的影响必须考虑其中无机碳酸盐的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 研究背景  10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0-15
    2.1 土壤微生物对钙添加的响应  10-11
    2.2 土壤微生物对外源有机物质添加的响应  11-12
    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12-13
    2.4 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的研究  13-15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4 研究内容  15
  5 技术路线  15-16
第二章 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矿化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16-27
  1 引言  16
  2 研究区概况  16-17
  3 材料与方法  17-19
    3.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17-18
    3.2 室内培养试验  18
    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8-19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9
  4 结果与分析  19-24
    4.1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  19-20
    4.2 土壤“表观累积矿化量”中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贡献  20-21
    4.3 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与累积矿化率  21-23
    4.4 外源物的添加和土壤类型及其交互作用对矿化影响  23-24
  5 讨论  24-26
    5.1 外源物质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24-25
    5.2 外源物质对土壤“表观累积矿化量”的贡献  25
    5.3 外源物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与累积矿化率的影响  25-26
  6 小结  26-27
第三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碳及其丰度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27-37
  1 引言  27
  2 材料与方法  27-29
    2.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27
    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27-28
    2.3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28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构建  28-29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29
    2.6 统计分析  29
  3 结果与分析  29-34
    3.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  29-31
    3.2 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  31-34
  4 讨论  34-36
    4.1 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34-35
    4.2 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35-36
  5 小结  36-37
第四章 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37-50
  1 引言  37
  2 材料与方法  37-39
    2.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37-38
    2.2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  38
    2.3 16S rDNA和18S rDNA基因片段PCR扩增  38
    2.4 扩增片段DGGE分析  38-39
    2.5 DGGE切胶回收、克隆与测序  39
    2.6 数据分析  39
  3 结果与分析  39-48
    3.1 土壤细菌群落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39-42
    3.2 土壤真菌群落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42-46
    3.3 土壤类型与添加物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46-48
  4 讨论  48-49
    4.1 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48
    4.2 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对外源碳酸钙和有机物质的响应  48-49
  5 小结  49-50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50-52
  1 主要结论  50
  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50
  3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50-52
参考文献  52-61
致谢  61-62
作者简介  62

相似论文

  1.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S153.6
  2.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S153.6
  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5.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6.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7.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8.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9. 连续种植超级稻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S511
  10.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11.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12.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13.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14. 种养结合梨园果实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S661.2
  15.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S828
  16. 5株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菌的益生作用研究,S917.4
  17.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18. 基于光谱指数的喀斯特石漠化地物覆盖度信息提取研究,P237
  19. 上海市秋季典型大气高污染过程中细粒子的化学组成变化,X513
  20. 不同营养盐条件下有机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研究,X173
  21. 桂西北喀斯特主要先锋树种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S718.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土壤微生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