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技术优化

作 者: 王梦蕙
导 师: 李力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给水管网 细菌生长限制性因子 反应器 生物膜
分类号: TU9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的再生长严重影响我国的城市供水安全。针对黄河下游地区缺乏准确的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数据,并且评估体系尚未完善统一的现状,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以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异养菌平板计数HPC等指标的测定,考察了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分析了管网中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并通过管壁生物膜生长模拟反应器,探究了生物稳定性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了利用反应器测定生物膜生长能力的方法,分析了生物膜生物量在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中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实际给水管网的监测中,2011年2月份到7月份,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值在8.7~328.7μg/L之间,83.6%的检测数据AOC<100μg/L,其值随季节变化、水温升高而升高,随管线沿程变化规律不显著。AOC-P17在AOC组成中占优势,季节变化特征较AOC-NOX明显。以引黄水库作为水源的两水厂给水管网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存在差异,其值在0.06~0.63mg/L之间,夏季平均值明显高于春季。AOC/DOC及BDOC/DOC有季节特征,而AOC/BDOC则不明显。管网取样点生物可利用磷MAP整体水平较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管线沿程变化规律。管网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分析表明,管网不同取样点细菌再生长限制性因子有差异,AOC、磷及其它无机营养元素均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在进水AOC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水中AOC的水平随悬浮菌及生物膜生物量的增加而相应降低,反之亦然。管材对于管壁生物膜的影响较大,与PVC管相比,铸铁管容易发生锈蚀,易于形成生物膜,且铁锈沉淀会增加浊度。铸铁管不利于给水管网中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维持,PVC管优于铸铁管。附着性指标对于优化完善水质生物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应当纳入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技术中。

全文目录


目录  4-7
CONTECTS  7-9
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绪论  12-22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1.2 研究背景与进展  12-20
    1.2.1 水质生物稳定性的概念  12-14
    1.2.2 评估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主要指标及测定方法研究  14-17
    1.2.3 给水管壁生物膜的研究  17-20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0-22
    1.3.1 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监测与分析  21
    1.3.2 以管壁生物膜生长模拟反应器研究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标  21-22
第二章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22-39
  2.1 AOC的测定  22-26
    2.1.1 主要仪器和材料  22
    2.1.2 器皿的处理  22
    2.1.3 培养基及有关试剂的配制  22-23
    2.1.4 实验菌种  23-24
    2.1.5 接种液的准备  24
    2.1.6 水样的预处理  24
    2.1.7 水样的接种与培养  24-25
    2.1.8 空白对照和产率对照  25
    2.1.9 细菌的平板计数  25
    2.1.10 AOC的计算  25-26
    2.1.11 细菌生长限制性因子实验中AOC_p和AOC_n的测定  26
  2.2 BDOC的测定  26-28
    2.2.1 主要仪器和材料  27
    2.2.2 实验菌种  27
    2.2.3 BDOC的测定与计算  27-28
  2.3 MAP的测定  28-32
    2.3.1 主要仪器和材料  28-29
    2.3.2 菌种培养液、培养基及相关溶液的配制  29
    2.3.3 接种液的准备  29-30
    2.3.4 标准磷曲线的制定  30-31
    2.3.5 MAP测定方法的优化  31
    2.3.6 MAP的测定与计算  31-32
  2.4 HPC的测定  32-33
    2.4.1 主要仪器和材料  32
    2.4.2 实验方法  32-33
  2.5 实际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监测分析的取样点及取样方法  33-34
  2.6 反应器装置及运行  34-36
    2.6.1 反应器设计及运行参数  34-36
    2.6.2 进水水质  36
    2.6.3 取样时间  36
  2.7 生物膜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6-37
    2.7.1 主要仪器和材料  36-37
    2.7.2 生物膜的取样与分离  37
    2.7.3 生物膜生物量的确定  37
  2.8 本章小结  37-39
第三章 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监测与分析  39-66
  3.1 实际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监测  39-52
    3.1.1 2011年2月检测结果  39-42
    3.1.2 2011年4月检测结果  42-44
    3.1.3 2011年5月检测结果  44-47
    3.1.4 2011年6月检测结果  47-50
    3.1.5 2011年7月检测结果  50-52
  3.2 AOC指标分析  52-58
    3.2.1 AOC随季节的变化  52-53
    3.2.2 AOC在管网中的变化  53-54
    3.2.3 AOC的组成分析  54-55
    3.2.4 AOC/BDOC的变化  55-56
    3.2.5 AOC/DOC的变化  56-57
    3.2.6 AOC与HPC的相关性分析  57-58
  3.3 BDOC指标分析  58-59
    3.3.1 BDOC监测数据总体情况  58
    3.3.2 BDOC与HPC的关系  58
    3.3.3 BDOC/DOC的变化  58-59
  3.4 MAP指标分析  59-60
  3.5 给水管网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分析  60-61
  3.6 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估  61-63
  3.7 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控制建议  63-65
  3.8 本章小结  65-66
第四章 以管壁生物膜生长模拟反应器研究水质生物稳定性指标  66-74
  4.1 不同材料挂片上生物膜生长的情况  66-67
  4.2 反应器中悬浮菌HPC的变化  67-68
  4.3 反应器出水浊度的变化  68-69
  4.4 反应器出水AOC的变化  69-70
  4.5 管壁微生物附着性指标与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技术优化  70-71
  4.6 本章小结  71-74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74-76
  5.1 结论  74-75
  5.2 建议  75-76
致谢  76-77
参考文献  77-82
个人简历及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2-83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3

相似论文

  1.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X791
  2. SCR脱硝反应器物理场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X773
  3. 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0转基因小鼠的初步研究,Q78
  4.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TS221
  5.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Vc脂肪酸酯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TS202.3
  6. 改良U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X703
  7. 荧光假单胞菌7-14生物膜突变株的筛选及tatC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初析,S432.4
  8. 应用DF-1细胞和激流式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增殖IBDV的研究,S858.31
  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食品行业高浓度含油废水研究,X792
  10. 植物源细菌群体感应抑制因子的筛选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Q93
  11. 产多糖根瘤菌Q32对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Q93
  12. 环流MBR处理头孢菌素中间体废水的运行效果及影响因素,X787
  13. 啤酒澄清剂开发与应用研究,TS262.5
  14.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次氯酸钠溶液对其作用研究,R780.2
  15. 饥饿期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及两种根管常用药物对其作用研究,R780.2
  16. 生物膜中耐酸因子F-ATPase的表达与龋病的关系,R781.1
  17. 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R318.08
  18.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比例工业废水技术改进研究,X703
  19. 环已烯水合反应强化的作用原理研究,O643.32
  20. FIBR挂膜启动与脱氮除磷效率研究,X703
  21. 3-丁烯腈在盐酸溶液中的水解动力学研究,TQ225.13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