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3S技术的珠江口海岛自然旅游资源特征与动态变化

作 者: 张燕
导 师: 杨木壮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关键词: 3S 自然旅游资源 海岛 动态变化 珠江口 伶仃洋岛群
分类号: P20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岛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桥头堡,旅游业是海岛开发的重要内容。自然旅游资源的识别与评价是海岛旅游的重要基础和源泉,对海岛保护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海岛星罗棋布,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较低,许多自然旅游资源有待挖掘、利用和开发,基于这种状况,对珠江口海岛自然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数量及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珠江口伶仃洋岛群(淇澳岛、龙穴岛、威远岛、内伶仃岛、横门岛)为研究区,利用珠江口地区1990年、2000年、2006年三期TM、SPOT影像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通过对影像的波谱特征分析,在海岛自然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并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的各个海岛自然旅游的数量、空间结构演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此外,还通过地形图生成DEM及三维模型,结合解译出来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献资料,对研究区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特征分析。主要得到了如下结果:(1)珠江口伶仃洋岛群上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沙滩海岸景观、基岩海岸景观、红树林景观、普通林地景观、水域风光等短期内变化明显的自然旅游资源;另一类是凸峰、独峰、岩石洞与岩穴、海蚀地貌、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月星辰天象观察地等短期内变化不明显的自然旅游资源。(2)研究区的各个海岛自然旅游的规模、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1990-2006年间,珠江口海岛岸线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总体呈现出快速向海推进的趋势,珠江口海岛的整体面积增加。各个海岛的岸线总长度,除内伶仃岛外,其余海岛的海岸总长度都增加了。从类型来看,从1990-2006年,基岩海岸在整体上减少了14.50km,年平均递减率为0.86km/a;砂质海岸在四大类海岸类型中变化幅度是最小的,除淇澳岛外,基本上都呈减少趋势;16年间,红树林景观在第一大类自然旅游资源景观中,是唯一的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的类型;其它各类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的变化不能反应具体的每个岛的变化情况,总整体上看,自然水域呈先增长减少的态势,而普通林地景观恰好相反,先略微减少再上升。以各个岛的情况来看,1990-2006年间,龙穴岛水域风光减少了;威远岛红树林景观是近几年才生长起来的,面积非常小,只有0.0443km~2,普通林地景观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水域风光呈逐渐减少趋势;淇澳岛的红树林景观呈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以每年0.3491km~2的速度增长,16年间共增加了5.5857km~2,而普通林地景观以每年0.4975km~2的速度递减,水域风光几乎没变化;横门岛水域风光波动幅度不大,总体上以0.2398km~2/a的速度递增;内伶仃岛的各类型自然旅游景观变化幅度非常小,普通林地景观以平均每年0.0436km~2的速度呈缓慢递减趋势。(3)对研究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动态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年,普通林地景观的减少主要转变为其它非自然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水域的减少主要是因为转变为其它非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红树林景观的增加来自普通林地景观和其它非自然旅游资源景观。2000-2006年,普通林地景观的增加主要来自其它非自然旅游资源景观;自然水域的减少主要转变为其它非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红树林景观的增加主要来自其它非自然旅游资源景观。(4)利用地形图,通过矢量化及一系列的GIS技术生成DEM,生成3D模型,可见珠江口伶仃洋岛群的自然旅游资源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风光秀美、海岛生物物种独特、生态环境宜人,是科考、旅游及观察天文气象的理想之地。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3
第一章 绪论  13-23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14
    1.1.1 选题背景  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海岛自然旅游资源含义及其分类系统  14-16
    1.2.1 海岛及海岛旅游基本含义  14
    1.2.2 自然旅游资源内涵及其分类系统  14-16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8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6-17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7-18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8-19
  1.5 研究方案  19-23
    1.5.1 研究方法  19-20
    1.5.2 技术路线  20-23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3-27
  2.1 区位条件  23-25
  2.2 自然条件  25-26
    2.2.1 地貌与地质  25
    2.2.2 气候  25
    2.2.3 植被  25-26
  2.3 社会经济背景  26-27
第三章 遥感影像处理  27-33
  3.1 遥感数据源  27
  3.2 遥感影像处理  27-31
    3.2.1 预处理  27-29
    3.2.2 影像增强  29-31
  3.3 解译标志的建立  31-33
第四章 自然旅游资源信息提取  33-45
  4.1 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介绍  33-34
  4.2 样本特征分析  34-35
  4.3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35-36
  4.4 海岛岸线类型  36-39
    4.4.1 水边线  36-38
    4.4.2 海岸类型  38-39
  4.5 自然旅游景观类型  39-42
    4.5.1 基于决策树分类的自然旅游景观提取数据准备  39-41
    4.5.2 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的分类过程  41-42
  4.6 分类精度评价与实地验证  42-45
第五章 基于3D 可视化的地形地貌信息提取  45-53
  5.1 3D 可视化技术  45
  5.2 遥感图像3D 可视化实现的基本思想及技术流程  45
  5.3 DEM 的生成  45-49
    5.3.1 数字高程模型(DEM)  45-47
    5.3.2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源的采集  47-48
    5.3.3 地形图数字化处理及DEM 的生成  48-49
  5.4 三维模型的叠加  49-53
第六章 海岛自然旅游资源动态变化及其特征  53-77
  6.1 海岸景观动态变化  53-57
    6.1.1 海岸线变化速率计算  53-54
    6.1.2 海岸景观类型变化  54-57
  6.2 海岛面积轮廓变化  57-58
  6.3 海岛内部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变化  58-72
    6.3.1 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单体数量变化  58-62
    6.3.2 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空间结构演变  62-72
  6.4 结合3D 模型的伶仃洋岛群自然旅游资源分类及其特征  72-77
    6.4.1 伶仃洋岛群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72-75
    6.4.2 伶仃洋岛群自然旅游资源特征  75-77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7-80
  7.1 主要结论  77-78
  7.2 本文特色  78
  7.3 研究前景展望  78-80
参考文献  80-8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发表论文  83-84
致谢  84

相似论文

  1. 近五年世界优秀女排接发球进攻战术打法的动态研究,G842
  2.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青贮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S816.53
  3.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4. 基于3S技术的宿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分析,S757.27
  5. 脑外伤病人外周血CD34~+细胞及白细胞含量的动态变化,R651.1
  6.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7. 海岛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8. 闽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S157
  9. 马桥镇山地村落空间形态研究,TU982.29
  10. 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特征,S153.6
  11. 基于3S技术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优化配置研究,S727.2
  12. 海岛棉再生体系的优化及转化NAC转录子家族基因海岛棉的研究,S562
  13. 农杆菌介导转Bt基因海岛棉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抗虫性鉴定,S562
  14. 真菌侵染诱导沉香形成关键技术效果评价及结香机制初步研究,S567.19
  15.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在颅内动脉瘤的表达和临床意义的研究,R651.1
  16. 基于RS和GIS的阜新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P237;P208
  17. 基于3S的矿业环境监测技术研究,P208
  18.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鹭科鸟类分布格局,Q958
  19. 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监测与预测,S812
  20. 湘北桤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S792.14
  21. 基于生态脆弱性的顺昌县公益林持续经营研究,S757.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测绘学 > 一般性问题 >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