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C稳定性研究

作 者: 刘奕博
导 师: 任国谱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食品科学
关键词: 婴儿配方奶粉 维生素C 稳定性 加工 储藏 降解动力学
分类号: TS25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但由于量不足等原因,使得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较低。婴幼儿配方奶粉就成为婴儿获得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一旦缺乏会导致孩子幼年期出现坏血病症状。维生素C极易被氧化,稳定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降解机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保证及婴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考察光照、温度、pH、氧化剂、抗氧化剂、金属离子、糖类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日光灯下抗坏血酸较稳定,6h后残留率在70%以上。而日光会造成抗坏血酸显著的损失,6h后残留率不足40%;高温对抗坏血酸影响较大,60℃下3h后残留率为13.5%;抗坏血酸受H202影响显著,0.48%H202中30min后损失约90%;中性及碱性环境下3h后抗坏血酸残留率低于60%:水醇互溶体系中,抗坏血酸对维生素E起到保护作用;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锰离子会引起抗坏血酸较大的损失;糖类对其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考察维生素C初始添加量、维生素E、铁盐、铜盐、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胆碱、DHA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物质影响下,维生素C稳定性较好,加工损失率在3%以内。初始添加量越多,损失率越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多,维生素C损失有减少趋势;铁盐会加速维生素C损失;添加0.45mg/100g的铜盐,维生素C损失达12.54%,铜盐的少量添加就会导致维生素C较多损失,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C损失率明显增大;铁盐与铜盐混合使用相较于单独一种金属盐对维生素C的损失有促进作用;AP对维生素C有一定保护作用;维生素C对DHA有一定保护作用;胆碱对维生素C稳定性没有影响。储藏中维生素C初始添加量越大,损失率越大;维生素E与维生素C在奶粉中的抗氧化机制与相对剂量比有一定关系;加工后铜离子对维生素C的稳定性有增强作用;铁盐与铜盐混合可以显著促进维生素C损失,但与分别单独添加相比,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别;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奶粉储藏过程中可以有效保护维生素C;添加DHA的样品储藏期内维生素C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铁盐、胆碱对维生素C稳定性没有影响。其次研究加工中生产工序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杀菌造成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损失率约为8.23%。均质及流化床干燥不会显著影响维生素C稳定性。最后研究婴幼儿配方奶粉冲调、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冲调中,VC和AA的热降解符合零级反应。DHAA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6.71kJ/mol,19.50kJ/mol,12.04kJ/mol。维生素C40℃~70℃内1h损失为37.7%~65.6%。因此喂养过程需规范操作以保证婴儿维生素C的充足摄取。储藏中,VC和DHAA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VC在成品储藏中稳定性大大强于冲调。以试验中所选产品(初始含量约70mg/100g)为例,通过各温度下的降解速率计算得出:27℃、37℃、45℃下分别需要160天、78天、69天降解到产品质量要求最低限量(40mg/100g)。本文由部分到整体的系统研究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25
  1.1 引言  11
  1.2 维生素C的概述  11-12
    1.2.1 维生素C的结构、生理功能及主要食物来源  11-12
    1.2.2 人体维生素C水平的评价  12
  1.3 维生素C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强化  12-14
    1.3.1 强化效用  12-13
    1.3.2 强化量  13-14
  1.4 乳制品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4-19
    1.4.1 牛乳中含量  14
    1.4.2 日光  14
    1.4.3 加工工艺  14-15
    1.4.4 金属离子  15-16
    1.4.5 储藏条件  16-17
    1.4.6 添加形式  17-18
    1.4.7 包装  18
    1.4.8 初始添加量  18
    1.4.9 酶及其他氧化还原因子  18-19
  1.5 维生素C稳定性研究的热点及难点  19-23
    1.5.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19-20
    1.5.2 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研究  20-22
    1.5.3 脱氢抗坏血酸性质及功能探索  22-23
  1.6 本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3-25
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5-45
  2.1 维生素C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5-30
    2.1.1 材料与方法  25-26
    2.1.2 结果与讨论  26-30
  2.2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添加物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30-42
    2.2.1 材料与方法  30-33
    2.2.2 结果与讨论  33-42
  2.3 本章小结  42-45
3 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研究  45-53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5-47
    3.1.1 试剂  45
    3.1.2 仪器  45
    3.1.3 样品  45
    3.1.4 方法  45-47
    3.1.5 统计分析  47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7-52
    3.2.1 均质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情况  47-48
    3.2.2 高温杀菌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情况  48-49
    3.2.3 浓缩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情况  49-50
    3.2.4 喷雾干燥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情况  50-51
    3.2.5 流化床干燥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失情况  51-52
  3.3 本章小结  52-53
4 婴幼儿配方奶粉冲调、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53-61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3-54
    4.1.1 试剂及样品  53
    4.1.2 仪器设备  53
    4.1.3 方法  53-54
  4.2 结果与讨论  54-60
    4.2.1 冲调过程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  54-57
    4.2.2 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  57-60
  4.3 本章小结  60-61
5 总结  61-63
  5.1 主要结论  61-62
  5.2 展望  62
  5.3 课题创新点  62-63
参考文献  63-73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73-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3.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4. 电火花加工中的电极损耗机理及控制研究,TG661
  5. 具有变截面臂架的格构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TH21
  6.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7.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8.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TP13
  9.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10.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11.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12. 复杂布尔网络稳定性问题的研究,O157.5
  13.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14. 无铅玻璃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171.6
  15.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6. 维生素E和C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S963.1
  17. 腌肉中挥发性N-亚硝胺的形成与控制研究,TS251.51
  18. 维生素A联合BCG早期干预对成年后SD哮喘大鼠肺部CD11C+和抗OVA-IgE的影响,R562.25
  19.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20. 维生素A和孟鲁司特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R725.6
  21. 我国残奥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特征研究,G84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乳品加工工业 > 各种乳制品 > 奶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