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延9低渗透油藏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

作 者: 韩春春
导 师: 佘跃惠
学 校: 长江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内源菌群落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铜绿假单胞菌 微生物降解
分类号: TE357.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人们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的生态结构、功能和微生物驱油机制等缺乏系统认识,从而限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因此,深入了解低渗透油藏微生物的生态组成与活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16S rDNA分子克隆文库方法对长庆油田延9低渗透油藏油井水样内源菌群落进行研究和分析,筛选出能够激活内源菌中的采油功能菌的激活剂配方,分离出两株采油功能菌,并在实验室对两株菌的原油降解功能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延9低渗透油藏的内源微生物克隆建库结果为:柳28-46油井中检测到21种菌,柳28-47油井中检测到20种菌,柳27-45油井中检测到20种菌。结果表明延9油藏的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三口井中共同的优势菌群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在3个克隆文库中的比例分别为32.8%、32%和42.9%。铜绿假单胞菌是油田中最常见也是应用最多的微生物。另外,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种类也较多,含量相对较高。(2)激活剂筛选结果表明,JHAR0.1%+硝酸钠0.2%+固体糖蜜0.25%+JHM20.1%配方激活的本源微生物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好。激活的微生物菌群能使原油的乳化等级达到5级,原油完全呈现粉末状,与水相溶,且原油不挂壁;静置后分层。这组激活配方主要激活的采油功能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原油色质谱分析结果表明激活的微生物菌群具有较强的原油降解能力。(3)注入营养物后,延9油藏的微生物种类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被激活处于优势地位其在克隆文库中所占比例增长了2-3倍,同时,SRB逐渐消失。这一结果证明了这种营养物对延9油藏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有一定的潜在作用。(4)延9油藏中的古菌种类比较少,其中鬃毛甲烷菌属(Methanosaeta sp)在注入营养物前后一直都存在,可见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菌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延9低渗透油藏含有丰富的采油功能菌,适合采用微生物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方法能突破低渗透油藏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的难点,对今后的低渗透油藏提高原油采油率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  9
  1.2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技术研究  9-10
  1.3 微生物采油研究进展  10-12
  1.4 微生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发展趋势  12-13
  1.5 低渗透油藏概论  13-14
  1.6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14-15
第二章 延9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研究  15-35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6-17
  2.2 油井原始样品细菌和古菌群落研究  17-22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2-34
  2.4 本章小结  34-35
第三章 延9低渗透油藏激活配方的筛选及鉴定  35-44
  3.1 试验材料与试剂  35
  3.2 试验过程  35-42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43
  3.4 本章小结  43-44
第四章 分离采油功能菌并进行功能评价  44-49
  4.1 实验材料  44
  4.2 分离单菌落  44
  4.3 结果与讨论  44-48
  4.4 本章小结  48-49
第五章 延9低渗透油藏原油色质谱分析  49-83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9
  5.2 实验方法  49-51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1-82
  5.4 本章小结  82-83
第六章 现场激活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  83-93
  6.1 试验材料  83
  6.2 试验方法  83
  6.3 试验结果与讨论  83-91
  6.4 本章小结  91-93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93-94
  7.1 结论  93
  7.2 建议  93-94
致谢  94-95
参考文献  95-99
个人简介  99-100

相似论文

  1.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2. 细菌发酵液诱导大豆抗寒及抗病性研究,S435.651
  3.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4. 几种天然保鲜剂的抑菌机理,TS201.3
  5.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水稻体内的定殖能力研究,S511
  6.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MexAB-OprM外排泵及耐药性的影响,R965
  7. 重组白介素-17蛋白对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急性肺部感染的干预研究,R563.1
  8. 铜绿假单胞菌株M18的两个吩嗪合成基因簇的温度依赖性表达受传感器RetS区别性调控,Q75
  9. 罗27井区长6油藏精细描述与地质建模,P618.13
  10. 铜绿假单胞菌Las系统信号分子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R378
  11. 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能力研究,X172
  12. 安塞油田低渗透油藏裂缝对水驱效果影响研究,P618.13
  13.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技术,P618.13
  14. 杏北扶余油层开发井网优化及试验方案设计,TE324
  15. 鄯善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技术研究,TE348
  16. 抗锌细菌的筛选与其相关基因的克隆,X172
  17. 磁性碳纳米管构建漆酶传感器及微生物固定技术的研究,Q813
  18. 牛庄油田王68块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研究,TE348
  19. 裂缝扩展注水模拟研究,TE348
  20. 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R378
  21. 抗生素M331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及对其体外形成生物被膜影响的研究,R378.99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其他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