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我国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作 者: 王征
导 师: 郑天锋
学 校: 西北民族大学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公众参与 参与方式与途径 参与制度构建
分类号: D92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的必要补充,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方立法工作影响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法制观念的加强与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和精神底蕴,社会主义得以发扬,法制得以实现,有赖于完善各级立法及其相关制度。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选择多样化,社会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完善的立法,需要有序的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所追求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也是推动善治和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把各阶级的利益诉求,特别是普通民众的利益诉求充分整合到立法决策中去,使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得以协调,矛盾得以化解,从而有效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自1979年国家赋予地方立法权以来,为保证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创新性,地方立法机关围绕着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工作进行了各方面的有益探索。近年来,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更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取得的成果显著,方式途径均迅猛发展,但是其表面的繁荣,难以掩盖其在发展方面存在的缺陷,如在法律的相关规定,公众参与热情,参与的实际操作方面,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设计方面,与国外相比,无论从立法机关角度,还是从公众自身角度而言都存在不足之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单一的同质化的利益格局已被打破,多元交错的利益结构正逐步形成,使得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化具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的现实国情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从法律及公众的角度完善各方面相关配套制度设计,从法律的层面建立有效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以保证公众参与的健康进行,推动地方立法的理性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第一章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10-28
  1.1 我国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界定  10-16
    1.1.1 地方立法概述  10-13
      1.1.1.1 地方立法的概念界定  10-12
      1.1.1.2 地方立法的作用及意义  12-13
    1.1.2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概述  13-16
      1.1.2.1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概念界定  13-15
      1.1.2.2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实质  15-16
  1.2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6-24
    1.2.1 理论依据  16-20
      1.2.1.1 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  16-17
      1.2.1.2 自然公正和程序正义与公民参与地方立法  17-18
      1.2.1.3 法律实践基础  18-20
    1.2.2 现实意义  20-24
      1.2.2.1 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要求  20-21
      1.2.2.2 有助于增强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1-22
      1.2.2.3 有助于地方立法预期目标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22-23
      1.2.2.4 有助于贯彻落实立法法确立的人民参与立法原则  23-24
  1.3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发展历史  24-28
    1.3.1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起步时期  24
    1.3.2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逐步深入发展时期  24-25
    1.3.3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全面发展时期  25-26
    1.3.4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蓬勃发展时期  26-28
第二章 国外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分析  28-34
  2.1 美国的公众参与制度  28-30
    2.1.1 美国州议会立法中的听证制度  28-29
    2.1.2 美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四种程序制度  29-30
    2.1.3 公众立法创制权  30
    2.1.4 立法助理制度  30
  2.2 英国的相关公众参与制度  30-31
  2.3 日本的公众参与制度  31-32
    2.3.1 公听会  31
    2.3.2 提交意见书程序  31-32
    2.3.3 咨询程序  32
    2.3.4 审议会  32
  2.4 美、英、日三国公众参与制度的比较及特点  32-34
    2.4.1 公众参与程序法定化,可操作性强  32-33
    2.4.2 参与方式的多样化  33
    2.4.3 重视公众参与的主动性  33
    2.4.4 注重公众参与的便民性、公正性  33
    2.4.5 国家法律规定参与机制相配套的其他制度  33-34
第三章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问题研究  34-45
  3.1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方式及途径  34-38
    3.1.1 全民讨论、征求意见  34-35
    3.1.2 座谈会  35
    3.1.3 论证会  35-36
    3.1.4 立法听证会  36
    3.1.5 来信来访和来电  36-37
    3.1.6 网络参与  37
    3.1.7 列席立法会议  37
    3.1.8 委托社会力量起草法案  37-38
  3.2 我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38-45
    3.2.1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理念的缺失  38-39
    3.2.2 没有从法律上明确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权利  39
    3.2.3 参与程序呈现立法机关主导化,影响着公众参与的主动性与公正性  39-41
    3.2.4 公众自身原因导致其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不够  41-42
    3.2.5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途径单一、范围小、程序不合理  42-43
    3.2.6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缺乏相关制度的保障  43-45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制度构建的建议  45-55
  4.1 在法律上明确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权利  45-46
    4.1.1 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相关法律  45
    4.1.2 确立公众参与共享地方立法权的权利  45-46
    4.1.3 确立公众共享地方立法权的基本原则  46
  4.2 建立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利益激励机制,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6-48
    4.2.1 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方面  47
    4.2.2 应给予参与者一定的物质补助和精神奖励  47-48
  4.3 健全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途径与程序  48-50
    4.3.1 建立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多元化  48
    4.3.2 利用网络媒介促进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便利化  48-49
    4.3.3 公众参与方式的便民化  49
    4.3.4 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增强公众参与程序的可操作性  49-50
    4.3.5 丰富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方式  50
  4.4 建立及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配套制度  50-55
    4.4.1 完善立法信息公开公告制度  51-52
    4.4.2 完善改进地方立法听证制度  52-53
    4.4.3 完善专家参与地方立法制度  53
    4.4.4 创建“立法助理”制度  53-54
    4.4.5 建立公众参与立法的效力评价制度  54-55
结语  55-56
参考文献  56-60
附录  60-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2.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3.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X171.4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5.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6.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922.62
  7. 苏州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研究,F301
  8. 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X321
  9. 我国地方行政执法规范研究,D922.1
  10. 地方立法的扩张及其目的性引导,D920.0
  11. 论电子政务环境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D630
  12. 我国地方绩效预算法制化研究,F812.3
  13. 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地方立法研究,D922.1
  14. 地方立法听证制度研究,D920.0
  15. 我国地方法律中的湿地保护问题研究,X37
  16. 柳州市酸雨防治立法研究,D922.68
  17. “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920.0
  18. 我国见义勇为地方立法研究,D923
  19. 突发事件应对的地方立法研究,D922.1
  20. 我国湿地保护地方立法评析,D92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