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国共两党海峡两岸互动政策论析
作 者: 王佳婧
导 师: 栾雪飞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互动政策 两岸关系
分类号: D6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被视为我国全党和全国的一项重大任务。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实现华夏民族腾飞的有力保障,建国60多年来,为促进两岸统一,国共两党都有积极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互动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对台政策,为促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处理“国家统一”的基本政策,中国国民党实施的大陆政策也一直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国共两党海峡两岸互动政策进行系统地研究,对于我们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途径,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对国共两党互动政策的回顾与评价和对两岸关系的展望进行探讨,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中国共产党两岸互动政策的追溯与中共对台施政的特点分析。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阐述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形势,中共的对台政策以及深入探讨其对台政策特点。第二部分,对中国国民党两岸互动政策的回望及其中国国民党的大陆政策特点分析。国民党大陆政策经历了5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主要分为二蒋执政时期、国民党在野时期与国民党重新执政时期。通过对这几个时期大陆政策的研究,归纳出国民党大陆政策的特点。第三部分,客观具体地对国共两党互动政策进行评价。首先,从中华民族意识入手作为国共两党两岸互动政策的切合点,详细阐述其中华民族意识的内涵,通过对中华民族意识的历史功绩的分析,从而说明其对维护两岸关系稳步发展所起到的当代作用。其次,具体详细说明经贸合作交流才是国共两党互动政策的主轴,围绕这个主轴开展合作与交流,深化互利双赢。最后,表明台湾同胞利益才是国共两党互动政策的共同话题,只有照顾好台湾同胞利益,才能开创和平发展的新局面。第四部分,科学合理地展望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紧紧抓住和平发展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这个主题,站在新世纪的时代高度,冷静分析两岸关系发展的消极方面与巨大挑战,提出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整体视野。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8 引言 8-9 一、对中国共产党两岸互动政策的追溯 9-17 (一) 改革开放前的对台政策 9-11 (二) 改革开放后的对台政策 11-13 (三) 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特点 13-17 二、对中国国民党两岸互动政策的回望 17-26 (一) 蒋介石、蒋经国执政时期的大陆政策 17-20 (二) 国民党在野时期的大陆政策 20-22 (三) 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的大陆政策 22-24 (四) 国民党大陆政策的特点 24-26 三、对国共两党两岸互动政策的评价 26-34 (一) 中华民族意识是国共两党两岸互动政策的切合点 26-28 (二) 经贸合作交流是国共两党两岸互动政策的主轴 28-31 (三) 台湾同胞利益是国共两党两岸互动政策的共同话题 31-34 四、从国共两党互动政策看两岸关系走向 34-41 (一) 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总趋势 34-36 (二) 两岸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36-38 (三) 共产党应对的整体视野 38-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后记 44
|
相似论文
- 福建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研究(1949-1976),D665
-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D25
-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 郭沫若与中国共产党(1919-1958),D239
-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25
- 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26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学习的认识和实践,D261
- 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论析,D261.1
- 当前中国社会向心力提升路径研究,D61
- 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待遇政策研究,D663.5
- 论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经验启示,D663.5
- 八大前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研究,D232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科技活动及其价值探析,D231
-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问题研究,D262.6
- 新形势下“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研究,D61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及价值探析,D61
- 建国以来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迁,D663.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中国革命的特殊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