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龙江省桃山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作 者: 黄建学
导 师: 王良书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地热 重力勘查 磁力勘查 CEMP 桃山地区 热储层
分类号: P3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桃山地区位于黑龙江省铁力市东南。由于铁力市位于北纬47°、小兴安岭南麓的高寒地带,采暖期长达6个月。用燃煤取暖,不仅消耗量大,而且污染大气环境。因此,桃山镇政府非常重视开发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目的是减少燃煤的消耗,降低CO2、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发展地方经济。桃山地区也有地热资源的潜力。2001年桃山林业局在桃山镇南、呼兰河北岸钻探了井深1907m的桃1井,在桃1井施工时地下水自溢;泥浆沉淀后地下水自喷,水量5m3/h,井口水温39℃;洗井后下泵举升,水量300m3/d,水温60℃;水化学类型HCO3-Ca·Na,矿化度1.1g/l。为了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为桃山地区的生产、生活服务,桃山镇政府委托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运用重磁电综合物探方法对桃山地区的地热资源情况进行勘查。为此,在46km2的研究区内布置了六条、总长度31.81km的重磁电测线。经过收集研究区和周边有关地质、钻井、测井、物性与重磁电等资料,结合研究区内新布置的重磁电测线资料的分析研究,查明了桃山地区地热资源的地质条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内有二条断层——桃东断层F1、桃西断层F2。F1为主要断层,走向NNE,F1断层以西发育侏罗系、白垩系地层,F1断层以东发育花岗岩与古生界变质岩。F2为次一级断层,走向NNW。2、研究区内地热载体为地下水,有二类热储层——破碎带、砂岩和粉砂岩。破碎带热储层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砂岩和粉砂岩热储层主要赋存于泉头组中;泉头组储层条件较好,热储层累计厚约100m;在研究区内有二个地热远景区,断凹南段为Ⅰ级地热远景区,断凹北段为Ⅱ级地热远景区。3、研究区200-1880m测井井段平均地温梯度25℃,地温梯度较高,且下部花岗岩段地温梯度明显升高,说明桃山地区地温条件较好。由于研究区内地热资源埋藏深度小于2000m,开采成本低,是低温地热资源区,可以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为桃山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服务。4、设计钻井三口,井深均为1800m,建议首先施工TR3井,预期将有比桃1井更好的地热水。

全文目录


简历  5-6
摘要  6-8
Abstract  8-12
第一章 绪论  12-21
  1.1 研究意义  12-16
    1.1.1 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12-14
    1.1.2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4-16
  1.2 桃山地区地热资源潜力  16-17
  1.3 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现状  17-18
  1.4 工作目的与工作方法  18-19
  1.5 小结  19-21
第二章 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1-27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25
    2.1.1 地层  22-24
    2.1.2 岩浆岩  24-25
    2.1.3 构造  25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26
  2.3 小结  26-27
第三章 研究区重力、磁力勘查  27-47
  3.1 研究区重力、磁力实测和处理  27-33
    3.1.1 重力、磁力实测  27-30
    3.1.2 重力、磁力资料处理  30-33
  3.2 研究区重力、磁力异常特征及地质解释  33-45
    3.2.1 研究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地质解释  33-43
    3.2.2 研究区磁力异常特征及地质解释  43-45
  3.3 小结  45-47
第四章 研究区电法勘查  47-71
  4.1 研究区大地电磁测深(CEMP)实测和处理  47-58
    4.1.1 CEMP实测  47-48
    4.1.2 CEMP资料处理解释流程  48-58
  4.2 研究区CEMP特征及地质解释  58-65
    4.2.1 解释思路  58-60
    4.2.2 桃1井地质解释  60-62
    4.2.3 测线综合解释剖面图  62-65
  4.3 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65-68
    4.3.1 地温  65-66
    4.3.2 热储层  66-67
    4.3.3 补给、径流条件  67-68
  4.4 研究区地热远景预测及布井建议  68-70
    4.4.1 研究区地热远景预测  68-69
    4.4.2 布井建议  69-70
  4.5 小结  70-71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71-72
致谢  72-73
参考文献  73-77
在学期间工作、研究成果  77-78
附录  78-84

相似论文

  1. 临沂市北城新区地热水成因机制及赋存规律研究,P314
  2. 宁夏沿黄河经济带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TK529
  3. 我国政府在地热产业发展中的职能研究,F426.2
  4.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溶质运移的数值模拟,P314
  5. 山东省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分区研究,P314
  6.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P314
  7. 低温地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与跨临界循环的优化研究,TM616
  8. 地热井下换热器—热泵联合使用机理研究,TK523
  9. 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应用研究,TU833.3
  10. 辽河盆地地热资源定量评价,P314
  11. 电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P631.3
  12. 西藏沃卡温泉形成条件及对隧道工程影响研究,U452.11
  13.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地热资源潜力研究,P618.13
  14. 云南省安宁温泉镇地热田模型研究,P314
  15. 城市河流对局地热湿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X522
  16. 地热发电系统中流动特性的研究,TM616
  17. 国际海洋能源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993.5
  18. 地热采暖工程规划管理研究,F407.2
  19. 衡水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P314
  20. 宁城地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研究,P314
  21. 低温地热发电ORC工质与系统经济性优化研究,TM616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球物理学 > 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 地热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