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湖北钉螺形态与结构变化关系及存活率的研究

作 者: 杨柳
导 师: 陈文华
学 校: 湖北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湖北钉螺 血吸虫病 越冬 生长发育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钉螺生长发育外部形态的变化研究中得到幼螺成长发育的螺层变化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生活习性变化的关系以及习性变化时期。初孵幼螺体近透明,壳螺旋数为1,镜下测量体长宽大约相等。随着生长发育体形逐渐发生变化,壳螺旋数逐渐增加,身体长度大于宽度。初孵幼螺螺壳长宽比近1:1,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螺壳长度逐渐大于宽度,当螺壳的长宽比达2.2:1时,幼螺即完成水栖生活阶段转入陆生生活,此后既有雌雄交配现象发生,这个过程发生在7月。在钉螺生长发育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中,得到四旋幼螺鳃部明显,性腺无,不可区分雌雄,适于水生。五旋幼螺鳃部明显,雄螺性腺不明显,阴茎已具雏形。六旋螺鳃部已较不明显,雄螺及雌螺性腺明显,各消化及呼吸器官已成形。七旋螺陆生呼吸器官明显,性腺明显,经解剖后各器官在镜下可清楚观察。在钉螺越冬存活率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为,在相同深度下,四个不同的朝向中,侧向上朝向的钉螺越冬存活率较高,侧向下朝向的钉螺越冬存活率较低。侧向左及侧向右朝向的钉螺越冬存活率几乎相同。在相同朝向,不同深度下,2cm深度的钉螺越冬存活率较高,1cm和3cm深度的钉螺越冬存活率都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1cm深度钉螺越冬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而3cm深度钉螺越冬易被上层土覆盖,导致存活率也较低。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3
  1.1 钉螺的起源和分类  9-12
    1.1.1 钉螺的起源  9-10
    1.1.2 钉螺的分类  10-12
  1.2 钉螺的分布情况  12-15
  1.3 钉螺研究历史与现状  15-18
    1.3.1 形态学、结构学方面  15
    1.3.2 行为学方面  15
    1.3.3 生态学方面  15-16
    1.3.4 生理学方面  16-17
    1.3.5 分子生物学方面  17
    1.3.6 生物生化、组织化学方面  17-18
    1.3.7 其它研究方面  18
  1.4 血吸虫病的简介  18-20
    1.4.1 血吸虫病对人类的危害  18-19
    1.4.2 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  19-20
  1.5 血吸虫病与钉螺的关系及其防治方针的确立  20-21
  1.6 钉螺防治  21-23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3-29
  2.1 实验材料、实验准备  23
  2.2 钉螺生长发育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  23-25
    2.2.1 钉螺生长发育外部形态的变化研究  24-25
    2.2.2 钉螺生长发育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  25
  2.3 钉螺存活率的研究  25-29
    2.3.1 不同草被环境下钉螺的越冬存活率研究  26
    2.3.2 不同朝向环境下钉螺的越冬存活率研究  26
    2.3.3 不同深度环境下钉螺的越冬存活率研究  26-27
    2.3.4 实地调查  27-28
    2.3.5 越冬致死温度的测定研究  28
    2.3.6 水淹对钉螺产卵及其卵孵化的影响研究  28-29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29-48
  3.1 钉螺生长发育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  29-38
    3.1.1 钉螺生长发育外部形态的变化研究  29-30
    3.1.2 钉螺生长发育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  30-38
  3.2 钉螺存活率的研究  38-48
    3.2.1 不同草被环境下钉螺的越冬存活率研究  38-39
    3.2.2 不同朝向环境下钉螺的越冬存活率研究  39-40
    3.2.3 不同深度环境下钉螺的越冬存活率研究  40-41
    3.2.4 实地调查  41-45
    3.2.5 越冬致死温度的测定研究  45
    3.2.6 水淹对钉螺产卵及其卵孵化存活率的影响研究  45-48
第四章 讨论  48-50
参考文献  50-55
致谢  55

相似论文

  1. 水氮耦合对宜宾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的研究,S572
  2. 氮肥运筹及与留叶数互作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的影响,S572
  3. 温度及育苗方式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S668.4
  4.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5.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6. 雪茄外包皮烟关键栽培技术研究,S572
  7.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8. 双组分系统基因MoSLN1和MoSKN7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与致病过程中的功能研究,S435.111.41
  9.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0. 花铃期遮荫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氮素代谢特征的影响,S562
  11.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2. 宁镇丘陵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特性的研究,S688.4
  13. 氮素对高羊茅耐寒性生理机制研究,S688.4
  1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15. 重组抗原pGEX-BSjGCP-BSj23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研究,S855.9
  16. 日本血吸虫P14基因纳米微球-DNA疫苗的初步研究,R392.1
  17. 重组SjLAP和SjFBP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的评价,R532.21
  18. 云南省巧家马树黑颈鹤越冬习性研究,Q958
  19. 陕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进一步研究,S435.121
  20. 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R446.6
  21. 荆州市晚期血吸虫病救治绩效评价,R18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