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日本三角涡虫肌肉发生决定因子DjMDF基因的克隆及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作 者: 王秀丽
导 师: 袁金铎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细胞生物学
关键词: 日本三角涡虫 肌肉发生决定因子 分子克隆 再生
分类号: Q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涡虫,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ria)动物。涡虫是真正三胚层动物的开始,有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以及三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和组织。涡虫再生能力极强,不论是纵切、斜切、横切,甚至将涡虫切割成279段,切割后每一部分都具有再生出所有缺失组织的能力。涡虫强大的再生能力使其成为研究再生机制、细胞分化和模式建成的模式生物。对涡虫的研究多集中于涡虫损伤后神经系统再生机制、体轴重建机制和全能干细胞neoblasts干细胞特性的维持等方面,涡虫肌肉发生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甚少。脊椎动物、爪蟾、果蝇、线虫、文昌鱼等肌肉发生机制研究较多,研究表明MyoD基因家族在肌肉发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用生物软件MegAlign比对已知MyoD家族cDNA序列保守区,根据比对结果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得到日本三角涡虫肌肉发生决定因子DjMDF保守区cDNA序列。利用RACE技术在已知cDNA片段的基础上,通过向3’端和5’端延伸扩增的方法,获得DjMDF cDNA序列全长。用生物软件推测DjMDF的氨基酸序列,并对该氨基酸序列作序列比对分析和进化分析。在已知的DjMDF cDNA序列基础上设计带酶切位点的引物,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得到原位杂交的正义探针和反义探针,斑点杂交确定探针使用浓度及抗体使用浓度。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切割后再生24h、36h、48h、72h、5day、7day、2week的日本三角涡虫DjMDF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确定DjMDF基因在涡虫肌肉发生中发挥作用。日本三角涡虫肌肉发生决定因子DjMDF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558bp,包括29bp的5’非编码区,1422bp的开放阅读框(ORF),107bp的3’非编码区(3’-UTR)。根据ORF区序列用Editsequence软件推测出DjMDF编码的蛋白,为474个氨基酸的DjMDF蛋白。该氨基酸序列中230-314位为bHLH结构域中的basic domain,序列中315-366位氨基酸为helix-loop-helix domain。将得到的DjMDF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小鼠、果蝇、线虫、爪蟾等MyoD家族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DjMDF与其它MyoD家族成员一样都有一保守的bHLH结构域。由于MyoD家族是通过保守区形成同源或者异源二聚体,结合在靶基因的启动子上发挥功能,调节与肌肉发生相关的基因表达,由此推测进化上保守的DjMDF,与其他MyoD家族一样参与肌肉发生的调控。半定量PCR表明,在切割后再生涡虫中DjMDF表达水平较高,再生初期随时间推移DjMDF表达逐渐上升,再生36h达到最高值,随后DjMD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正常涡虫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DjMDF主要在有肌肉发生过程的细胞或者组织中表达。在再生尾部的头段蓝色信号首先在间质细胞中出现,随再生进行、咽部形成,蓝色逐渐向后集中到咽形成区,也就是DjMDF表达逐渐集中于形成咽的部位;在再生头部的尾端,DjMDF表达类似头段,首先在间质细胞中出现,逐渐向形成咽的区域集中;而在中间片段,蓝色首先在咽部出现,着色清晰、杂交背景低。涡虫是真正三胚层动物的开始,研究涡虫肌肉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对肌肉组织起源与进化的研究,甚至是动物进化过程中中胚层的起源和分化尤为重要。我们克隆得到日本三角涡虫DjMDF cDNA全序列,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进一步研究DjMDF在涡虫再生中的表达和功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综述  9-24
  1 涡虫简介  9-11
  2 涡虫肌肉研究  11-17
  3 脊椎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肌肉研究  17-23
  4 立题依据及意义  23-24
第二章 涡虫的采集与饲养  24-27
  1 涡虫的采集  24
  2 涡虫的饲养  24-27
第三章 涡虫的分子鉴定  27-37
  1 前言  27
  2 实验材料  27-28
  3 实验方法  28-31
  4 实验结果  31-36
  5 讨论  36-37
第四章 涡虫肌肉发生决定因子 DjMDF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7-63
  1 前言  37
  2 实验材料  37-38
  3 实验方法  38-50
  4 实验结果  50-61
  5 讨论  61-63
第五章 涡虫肌肉发生决定因子 DjMDF 基因在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63-86
  1 前言  63
  2 实验材料  63-68
  3 实验方法  68-75
  4 实验结果  75-84
  5 讨论  84-86
结论  86-87
参考文献  87-94
致谢  94-9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95

相似论文

  1.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2. 鹿茸配合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R259
  3. 再生混凝土微粉/水泥基透水性复合材料的试验研究,TU528
  4. 综合利用建筑废渣灰、旧砂再生粉尘和污泥制备轻集料的研究,TU528.042
  5.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用骨料及配合比试验研究,TU528
  6. 离子交换法去除原水中六价硒,X703
  7. 再生骨料半干硬性混凝土制备与成型的试验研究,TU528
  8. 聚丙烯腈基两性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Q342.31
  9.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0. 公共政策执行再生性梗阻与症解研究,D035
  11. 圆眼珍珠蛙(Lepidobatrachus laevis)皮肤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和活性研究,Q78
  12. 赣东北再生稻轻型化种植模式播期优化及其对源库关系的影响,S511
  13. 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和优化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Ta-APX)转化小麦研究,S512.1
  14. 蝴蝶兰花序分生组织基因LFY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蝴蝶兰的遗传转化,S682.31
  15. 根癌农杆菌介导ALA合酶基因转化‘红颊’草莓的研究,S668.4
  16. 枣叶片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及影响遗传转化因素的分析,S665.1
  17. ‘突尼斯软籽’石榴再生体系和GFP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初报,S665.4
  18. 农杆菌介导的菜心遗传转化研究,S634.5
  19. RNA聚合酶Ⅱ介导的FC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及RHDV VP60基因的表达,S852.65
  20. 循环流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废水及沸石再生的研究,X713
  21. 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与同源四倍体创制研究,S631.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分子遗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