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陶瓷核燃料二氧化铀及其结构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作 者: 徐翠娟
导 师: 戴振宏
学 校: 烟台大学
专 业: 凝聚态物理
关键词: 二氧化铀 第一性原理 交换关联能 点缺陷 形成能
分类号: TL27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核燃料二氧化铀中的铀元素为锕系元素,具有未填满的f壳层电子,该壳层的电子之间存在很强的交换关联作用,所以采用传统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和局域密度近似(LDA)的方法对二氧化铀进行计算,无法给出其正确的性质。基于这种考虑,很多研究小组在计算过程中都考虑了交换关联项的HubbardU修正。但到现在为止,却没有人给出U的取值标准,也没人给出U项对材料态密度分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多数研究工作者选择U取值在4.0ev到5.0ev之间,但均没有给出合理的取值理由。对此,本论文中系统研究了随着U从0到10取值的变化,材料性质的变化以确定关联项在UO2材料中的作用。计算中我分别用GGA+U和LDA+U的方法得出材料态密度和能带图随U值的变化。从态密度和能带图中分析得出,随着U值的变化,材料性质开始呈现出导体的性质,当U值取到3ev左右时材料变为半导体,当U值取7ev左右时材料有呈现出导体的性质。但是由于关联势的取法不同,材料性质发生变化所处的U值也不完全相同,但是规律却是一致的。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采用GGA+U的方法对萤石结构的二氧化铀的性质做了计算,结果显示二氧化铀为f-fMott-Hubbard型半导体,带隙为2.09eV,这与实验值2.1eV符合的很好。除此以外,我对12个原子、24个原子、48个原子的超原胞中形成的的氧空位、氧填隙原子、铀空位的点缺陷也做了计算,并且与其他研究小组的工作做了比较,所得结果近似。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与核材料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内容,二氧化铀的研究现状,及论文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为理论方法:主要讨论了第一性原理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三个基本近似,即非相对论近似、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单粒子近似(轨道近似)。此外,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中交换关联势的处理方法--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第三部分为铀的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的研究:主要研究了HubbardU项取不同值对材料态密度及能带结构的影响。计算萤石结构二氧化铀基本性质,包括K点优化、截断能的优化和材料性质的计算。第四部分为铀的氧化物中点缺陷的研究:内容包括12个原子、24个原子、48个原子的超原胞中单个氧空位、氧间隙原子、铀空位点缺陷的形成能的计算。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主要介绍全文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工作和问题的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1、绪论  10-25
  1.1 国内外核燃料状况  11-12
  1.2 核燃料介绍  12-16
    1.2.1 二氧化铀的辐射特性  13-14
    1.2.2 气体裂变产物的释放  14-16
  1.3 铀的氧化物的研究现状  16-24
  1.4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24-25
2、理论方法  25-37
  2.1 第一性原理介绍  25-30
    2.1.1 非相对论近似  26-27
    2.1.2 波恩-奥本海默(Born-Oppenheimer)近似  27-28
    2.1.3 单粒子近似(轨道近似)  28-30
  2.2 密度泛函理论  30-35
    2.2.1 Kohn--Sham方程  31-32
    2.2.2 交换关联项处理  32-34
      2.2.2.1 局域密度近似(LDA)  33
      2.2.2.2 广义梯度近似(GGA)  33-34
    2.2.3 赫伯德模型(Hubbardmodel)  34-35
  2.3 VASP软件包介绍  35-37
3、二氧化铀基本性质的研究  37-55
  3.1 二氧化铀中铀的5f电子的处理  37-50
    3.1.1 GGA+U  38-47
      3.1.1.1 固定晶格常数a=5.4729  38-43
      3.1.1.2 以a=5.47为初始晶格常速做全弛豫  43-47
    3.1.2 LDA+U  47-49
    3.1.3 结论  49-50
  3.2 二氧化铀基本性质的计算  50-53
    3.2.1 K点优化  50-51
    3.2.2 截断能优化  51-52
    3.2.3 二氧化铀的计算  52-53
  3.3 小结  53-55
4、铀的氧化物中点缺陷的计算  55-59
  4.1 点缺陷结合能的计算  55-57
  4.2 小结  57-59
5 结论与展望  59-61
  5.1 结论  59-60
  5.2 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64
附录  64-69
谢辞  69-70

相似论文

  1. 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O643.36
  2. 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O613.71
  3. B2型NiAl合金原子间势构建及简单应用,O562.4
  4. 合金效应调控CO_2在过渡族金属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47.3
  5. 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索高压下缺陷对LiF和AL_2O_3两种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O734
  6. 磷和铝掺杂硼氮纳米管几何结构和电学性质的理论研究,TB383.1
  7. 金和铝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469
  8. 金属酞菁分子输运及吸附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47.3
  9. 过渡金属掺杂NaTaO_3的水热合成及结构性能研究,O643.36
  10. Ti取代对Mg_2Ni储氢合金结构和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TG139.7
  11. Na_(0.6)CoO_2材料电子结构及其声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481
  12. N-Al共掺p型ZnO薄膜制备及形成机理研究,O484.1
  13. Ⅲ-Ⅴ族半导体AlAs中的过渡金属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N304.23
  14. 高温高压下ZnO物理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TN304.21
  15. 金属栅电极功函数和Fe基材料磁性及其功函数的自旋调制:第一性原理计算,TN304
  16. 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空位缺陷Si与SiC的结构与导电性,TN304
  17. 分子整流器电子输运的理论分析,TM461
  18. LiFePO_材料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研究,TM912.9
  19.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嵌锂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TM912
  20. CeO_2及其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O614.332
  21. 金属镍直接制备精制硫酸镍研究,TQ138.1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原子能技术 > 核燃料及其生产 > 核燃料的分析 > 铀、铀化合物及其杂质的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