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芯片内光波导环形谐振腔谐振特性研究

作 者: 崔丹凤
导 师: 刘俊; 薛晨阳
学 校: 中北大学
专 业: 精密仪器及机械
关键词: 微环谐振腔 绝缘体上硅(SOI) 光互连 品质因数
分类号: TN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根据摩尔定律的预测,到2015年微处理器可以容纳近50亿个晶体管。并且随着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基于系统电线的传统互连方式已经很难赶上这种脚步,距离、速度以及功耗等因素都是电线在连接芯片和电路板时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利用光互连来代替电互连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且光互连要基于低成本的技术条件下。在这些背景下,基于绝缘体上硅(SOI)材料的环形谐振腔结构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种硅基结构与CMOS工艺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能够将光子器件集成在芯片上,从而使得其在光电集成、光互连等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是在当前国际最新成果的引领下,以军事及民用的需求为目的,对高品质因数的光波导环形谐振腔开展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首先介绍了光波导环形谐振腔耦合结构的基本理论;(2)利用光学数值仿真软件(BPM、FDTD)对环形谐振腔结构及光栅垂直耦合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总体版图进行优化设计;(3)根据优化后的结构版图,利用外协单位的微加工线(电子束、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等)实现了上述环形谐振腔结构芯片的制备;(4)对芯片形貌及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对比是否符合所设计的结构参数。并且根据两种耦合方案,分别搭建不同的测试系统对环形谐振腔的谐振特性进行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测试结果(环形谐振腔的品质因数为104,并观察到了双稳态现象)。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基于光波导环形谐振腔器件奠定良好的基础;(5)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环形谐振腔的非线性效应设计了一种全光逻辑门的实现过程。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4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8-9
  1.2 环形谐振腔国内外发展现状  9-13
  1.3 本人主要研究工作  13-14
第二章 光波导环形谐振腔基本理论分析  14-40
  2.1 光波导基本理论分析  14-23
    2.1.1 光的色散、散射和吸收  14-16
    2.1.2 波导的基本几何光学理论  16-21
    2.1.3 耦合模基本理论  21-23
  2.2 波导的损耗  23-26
    2.2.1 损耗型波导的基本参数  24
    2.2.2 波导的吸收损耗  24-25
    2.2.3 波导的辐射损耗  25-26
  2.3 环形谐振腔基本理论分析  26-32
    2.3.1 环形谐振腔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结构  26-29
    2.3.2 环形谐振腔的主要性能指标  29-31
    2.3.3 环形谐振腔的基本用途  31-32
  2.4 硅基光波导与单模光纤的耦合问题  32-34
    2.4.1 端面直接耦合  32-33
    2.4.2 光栅垂直耦合  33-34
  2.5 光栅耦合器基本结构及原理  34-39
    2.5.1 多缝衍射  35-36
    2.5.2 衍射光栅的主要性能  36-37
    2.5.3 布拉格条件  37-38
    2.5.4 衍射光栅对光强的调控  38-39
  2.6 本章小结  39-40
第三章 环形谐振腔光学性能仿真及系统版图设计  40-55
  3.1 光束传输法(BPM)  40-43
    3.1.1 BPM 的基本原理  40-41
    3.1.2 BPM 对光波导的仿真模拟  41-43
  3.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仿真体系  43-49
    3.2.1 初始条件的设置  43-44
    3.2.2 环形谐振腔耦合系统重要参数数值仿真分析  44-49
  3.3 光栅耦合器的数值仿真其设计  49-52
    3.3.1 光栅刻蚀深度(槽深)  49-50
    3.3.2 光栅周期  50-51
    3.3.3 单模光纤入射角度  51-52
  3.4 芯片结构总体版图设计  52-53
  3.5 本章小结  53-55
第四章 环形谐振腔结构系统芯片的制备  55-65
  4.1 SOI 基片的制备  55-56
  4.2 环形谐振腔关键制备工艺  56-64
    4.2.1 光刻技术  57-58
    4.2.2 磁控溅射工艺  58-59
    4.2.3 电子束曝光工艺  59-63
    4.2.4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  63-64
  4.3 本章小结  64-65
第五章 环形谐振腔结构芯片性能测试  65-76
  5.1 环形谐振腔结构的测试  65-69
  5.2 测试结果  69-72
  5.3 一种基于光波导微环谐振腔的全光逻辑门  72-75
  5.4 本章小结  75-7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76-78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  76-77
  6.2 工作展望  77-78
参考文献  78-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84-85
致谢  85

相似论文

  1. 基于信号流程图理论的微环谐振腔特性分析,TN629.1
  2. 纳米晶FeCuNbSiB合金磁粉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B383.1
  3. 基于光波导互连的EOPCB的研究,TN41
  4. 基于微环谐振腔的双波长单纵模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TN248.4
  5. 非晶FeSiB合金磁粉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G132.271
  6. 自由空间光互连网络的光学实现及其集成化研究,O438
  7. 测试系统光互连接口模块研究,TN253
  8. 超导薄膜的微波表面阻抗的测量,O511
  9. 基于光纤光栅的微波光子滤波器品质因数研究,TN713
  10. 高性能中功率跳频滤波器的研究,TN713
  11. MEMS磁芯螺线管微电感的制造技术研究,TM55
  12. MEMS平面磁芯螺旋微型变压器的制造技术研究,TM405
  13. LRQ_2型在线测量仪的研制,U284.91
  14. 高频叠层片式电感用NiCuZn铁氧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TM277
  15. 高速光互连电路的信号完整性研究,TN41
  16. 芯片光互连技术研究,TN405.97
  17. 烟条密度的微波检测方法研究,TS47
  18. MEMS磁芯螺线管微电感的模拟和制造工艺研究,TM55
  19. 薄膜微型电感器的性能优化研究,TM55
  20. 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钹型换能器研制及性能研究,TB565.1
  21. 基于微环谐振腔的免标记生物传感器,TP21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 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 > 光波导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