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研究

作 者: 张才敏
导 师: 罗源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交通肇事新闻 公共事件 网络舆论 传播效果
分类号: G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现在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私家车交通肇事案件增多,交通肇事案件在新闻报道中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大多数的交通肇事案件都以社会新闻或法制新闻出现。但是,在现今复杂的社会问题背景中,加之舆论环境的宽松,传播技术的进步,一个单个的交通肇事案件经由媒体报道后,迅速升级为公共事件。新闻媒介对此类交通肇事新闻报道一方面可以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报道法律对肇事者的惩罚,对受害者家属以慰藉,监督司法公正,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疏导民众情绪,稳定社会。另一方面,此类交通肇事升级为公共事件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根源是社会转型期内,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道路资源、收入分配、社会资源占有等社会矛盾的凸显,且民众也没有一个畅通的诉求渠道,而所报道的交通肇事新闻就将成为这些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交通肇事新闻的报道,尤其是不当报道,会使社会矛盾激化,将对社会矛盾的处理和交通肇事案件本身的处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交通肇事新闻的传播效果和报道方式是很必要的。从目前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信源单一、信息披露结构严重失衡;2、媒介审判;3、媒介鸵鸟反应;4、乱贴“标签”,使受众产生“认识偏差”;5、引用网络信息有误,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这些都是新闻媒介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影响,还有一些对于社会的间接影响我们现在还不能量化的,新闻媒介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分支系统,一旦媒介不能沿着社会发展总目标发展时,势必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本文将以内容分析法以舆论影响较大的“成都孙伟铭酒驾案”“杭州5.7胡斌飙车案”“张金柱酒后驾车案”“河北李刚门”“浙江钱云会案”“黑龙江宝马撞人案”为例,来分析此类交通肇事的新闻报道现状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并提出规范性建议。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5
  一、研究缘起  9-10
  二、选题意义  10-11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1-13
  四、主要内容结构  13
  五、主要研究方法  13-15
一、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社会现实构建  15-24
  (一) 交通肇事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15-16
  (二) 我国社会转型期交通肇事的新特点  16-18
  (三) 对交通肇事升级为公共事件的社会背景原因认识  18-22
    1. 从社会学讲社会发展代价角度看  18-20
    2.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20-21
    3. 从法学的角度看  21
    4. 从哲学矛盾论来看转型期的交通肇事  21-22
  (四) 对交通肇事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认识  22-24
二、交通肇事新闻报道功能及媒介效果分析  24-38
  (一) 交通肇事新闻报道中的媒介功能  24-27
  (二) 影响交通肇事新闻报道媒介功能的主要因素  27-30
    1. 媒介塑造“情境化”环境  27-28
    2. 受众、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设议程  28-30
  (三) 交通肇事新闻的媒介传播效果分析  30-34
    1. 正效果与负效果  30-32
    2. 隐性效果与显性效果  32-34
  (四) 影响交通肇事新闻报道效果的因素  34-38
    1. 新闻来源  35
    2. 传播者  35-36
    3. 新闻信息  36
    4. 传播技巧  36-37
    5. 受众  37
    6. 传播环境  37-38
三、我国媒体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的现状  38-47
  (一) 我国媒体对交通肇事新闻的选择  38-43
    1. 不同媒体在新闻价值上的选择  38-39
    2. 交通肇事新闻在新闻报道实际操作层面的选择  39-41
    3. 从报道数量上看我国媒体报道交通肇事新闻的选择  41-43
  (二) 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的不足  43-47
    1. 信源采用  43-44
    2. 媒介审判  44-45
    3. 媒介鸵鸟反应  45
    4. 乱贴“标签”,使受众产生“认识偏差”  45
    5. 引用网络信息有误,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45-47
四、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的改进建议  47-50
  (一) 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47-48
    1. 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有效增强对新媒体信息控制力  47
    2. 加强传统媒体、新媒介、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  47-48
  (二) 处理好新闻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48
  (三) 提高从业者媒介素养,增强自身学习  48-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3

相似论文

  1.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2. 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政府形象建设,D630
  3.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探讨,D630
  4. 公共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立场与网络民意的错位研究,G206
  5.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状与对策研究,D630
  6. “媒体审判”现象探析,D926
  7.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8. 传播距离与农村政治信息传播效果探究,G206
  9. 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G206
  10. 基于网络论坛的社会公共事件传播研究,G206
  11. 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法治保障,D922.1
  12.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网络舆论调控机制研究,D630
  13. 大学生在网络舆论心理中的认知失调研究,G206
  14.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角色定位,D630
  15. 公共突发性事件下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630
  16. 网络社群参与公共决策的群体极化效应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G206
  17. 应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实证研究,G206
  18. 体育明星广告传播效果影响因子研究,F713.8
  19. 网络舆论监督对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G206
  20. 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机制与后果,G206
  21. 共鸣与自振:媒介框架与网络舆论,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采访和报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