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模式研究

作 者: 牟仁艳
导 师: 胡树华
学 校: 武汉理工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键词: 产品创新 产业创新 区域创新 集成创新 路径设计
分类号: F124.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65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围绕产品、产业、区域等单层次技术经济对象所进行的创新研究,从原理、方法到实践都取得了系列成果。但对于产品、产业、区域等不同层面的系统在纵向上如何进行创新集成从而实现层次的跨越以及系统的演化规律、路径模式等方面都探讨较少。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力图站在系统的角度审视和研究产品、产业、区域三者之间的演化和发展规律,探索其内在机理,揭示创新要素在促进系统演化中的作用,期望能获得对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大格局下的地区发展以及重点产业自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路和建议。本文在系统科学和集成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全文的研究论述中,始终贯穿系统分析和动态分析的观点。始终把产品、产业和区域三者看成是一个完整系统当中的三个层次子系统,围绕着子系统之间的动态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同时,不论是单个层次上的创新还是具体的创新措施,本文的研究都力图以集成的视角去诠释这一创新行为为系统带来的效应。全文结合案例对各种演化模式进行剖析,主要目的在于增强理论分析方法的实践性和分析结论的可操作性。全文分为五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重点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指导理论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以路径依赖理论为指导,总结产品、产业、区域创新过程中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我国地区经济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典型的非最优路径依赖情况:区域层次上存在政策依赖、粗放型经济增长依赖、建设形态的园区经济依赖;产业层次上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新化依赖、技术选择的引进型依赖;产品层次上存在产品认知和产品创新认知的惯性依赖。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创新部分,也是具体模式特征分析的理论指导。在路径依赖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路径设计理论。围绕路径设计的概念、设计原则、主要影响因素、路径划分的依据、路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重点分析创新路径选择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对创新主体的动态认识、创新对象的界定、创新的内、外部动力以及创新层次与创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按照创新发展的历史趋势分析了不同阶段和环境下主体的多元化和差异性;以创新主体为考察对象总结出创新内部动力来自于主体的创新精神和逐利性,外部则来源与生存压力和创新文化氛围的潜在影响的结论;创新工具主要从基于集成理念的技术工具、平台工具、组织工具三个方面予以了解释和界定。另外一个重点在于阐释在不同创新层次上的创新内容的差异性,即产品层次上重点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产业层次上以管理创新为重点,区域层次上以机制创新为重点。最后对创新路径的选择是否有效的促进了系统的发展,本文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第四章到第九章为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了产品、产业和区域之间存在的六种路径模式:通过对硅谷发展的深入分析,总结出PIR生态进化模式本质,即为开放式市场环境条件下,生产要素高度的自由流动和组合而产生的经济进化行为。PRI创新孵化模式是指通过有选择的构建针对某项技术或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区域环境,通过机制的配套获取创新技术带来的连锁反映,形成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的一种创新模式。IRP产业链拓展模式针对创新基础薄弱的地区,充分利用差异化优势,在已有产业基础上,通过区域的合理分工促使产业链形成从而在面向市场终端的产品上成体系、成特色。IPR产业创新平台发展模式是指通过产业平台的搭建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分配,从而生产出在技术、成本、功能等方面具有超强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产品,提升地区整体效益的模式。RIP计划引导模式是在产业基础、技术基础、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已经具备但并不十分充分的地区,通过行政力量的干预在特定的区域制定特定政策用于吸引产业聚集,从而快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该区域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RPI小生位互补发展模式描述的是部分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在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的经济系统,其创新演化的主要方向将是立足区域发展实情,以既有产业为基础,寻求比较优势作为创新突破口占领市场小生位,从而生产和制造在某一小生位领域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一定市场地位的支柱产业。最后一部分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1章 导论  11-34
  1.1 选题目的  11-13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3
  1.3 本文的指导理论  23-32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2-34
第2章 产品-产业-区域创新中的路径依赖  34-48
  2.1 路径依赖理论  34-38
  2.2 区域创新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38-41
  2.3 产业创新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41-45
  2.4 产品创新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45-46
  本章小结  46-48
第3章 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设计  48-75
  3.1 路径设计的概念  48-49
  3.2 路径设计的原则  49-50
  3.3 路径设计的影响因素  50-58
  3.4 路径设计的系统内涵  58-70
  3.5 路径设计的系统评价  70-73
  本章小结  73-75
第4章 PIR生态进化模式  75-90
  4.1 硅谷模式的本质与启示  75-83
  4.2 PIR模式的生态进化特征  83-85
  4.3 PIR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85-86
  4.4 PIR模式下的产业集群评价  86-89
  本章小结  89-90
第5章 PRI创新孵化模式  90-104
  5.1 创新孵化模式的涵义和特征  90-92
  5.2 创新孵化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92-95
  5.3 案例分析—中关村的成长  95-98
  5.4 创新孵化产品的选择  98-103
  本章小结  103-104
第6章 IRP产业链拓展模式  104-122
  6.1 IRP产业链拓展模式的内涵  104-108
  6.2 IRP路径模式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108-109
  6.3 IRP路径模式形成的主导因素  109-111
  6.4 产业筛选和产业链的认定  111-118
  6.5 案例分析  118-121
  本章小结  121-122
第7章 IPR产业创新平台模式  122-142
  7.1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创新平台  122-124
  7.2 IPR产业创新平台模式的内涵和条件  124-126
  7.3 IPR产业创新平台的构建  126-128
  7.4 案例分析—美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128-141
  本章小结  141-142
第8章 RIP计划引导模式  142-153
  8.1 计划引导模式的概念  142-143
  8.2 RIP计划引导模式的特征  143-145
  8.3 我国RIP计划引导模式运用的误区  145-148
  8.4 案例分析—武汉·中国光谷成长透视  148-152
  本章小结  152-153
第9章 RPI小生位发展模式  153-166
  9.1 小生位的概念  153-154
  9.2 RPI小生位模式的涵义  154
  9.3 RPI小生位模式的特征  154-155
  9.4 案例分析—武汉都市工业园的定位发展  155-165
  本章小结  165-166
第10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166-171
  10.1 全文总结  166-168
  10.2 本文创新点  168-170
  10.3 研究展望  170-171
参考文献  171-177
致谢  177-17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主要论文  178

相似论文

  1.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2. 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3. 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F224
  4. 我国保险公司保险网络营销研究,F724.6
  5.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的政府增信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研究,F276.3
  6. 物联网条件下的专利强制许可困境及对策,D923.42
  7.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工业企业区际转移技术创新研究,F425
  8. 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F127
  9. 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F224
  10. 政府科技资助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F273.1;F224
  11. “武汉·中国光谷”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F276.44
  12. 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F127
  13. 区域创新文化作用分析及评价—以山东省为例,G127
  14.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F832.2
  15.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127
  16. 天津区县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研究,F127
  17. 我国结构化信托产品现状及发展研究,F832.49
  18. 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创新研究,F842
  19.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F832.2
  20. 区域产业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121.3
  21. 黑龙江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联盟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F426.7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技术发展与革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