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研究

作 者: 陈清
导 师: 严正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金融体系 合作金融 转型与创新
分类号: F83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6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三农”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持。农村合作金融与“三农”有着天然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生存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土壤。当前,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的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顺利实现的突出因素,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的转型与创新,以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和助推作用,是决策者、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面临的现实紧迫问题。本文以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如何在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理论、发展模式、组织体系、体制机制、法律制度、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有效转型和创新,使农村合作金融真正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更好地发挥支持和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运用现代金融学理论,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认真探讨和界定了合作金融的基本内涵、重要特征和根本原则,论述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总结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模式路径与成功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剖析了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实现农村经济主体融资需求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三农”发展与农村合作金融支持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需要,提出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的基本方向、根本原则、主要模式和重要路径,着重探讨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组织的培育与创新、互助合作农业保险模式的构建与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的营造与优化,并相应提出总体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5
中文文摘  5-18
第1章 绪论  18-34
  1.1 选题的背景  18-19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
  1.3 研究的思路及论文框架  21-25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价  25-30
    1.4.1 国外研究动态  25-26
    1.4.2 国内研究动态  26-29
    1.4.3 国内外研究评价  29-30
  1.5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30-34
    1.5.1 研究方法  30-31
    1.5.2 主要贡献与创新  31-32
    1.5.3 今后的努力方向  32-34
第2章 合作金融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34-56
  2.1 合作制与信用合作原则  34-41
    2.1.1 合作制  34-35
    2.1.2 合作社  35-36
    2.1.3 合作原则  36-39
    2.1.4 信用合作原则  39-41
  2.2 合作金融的内涵及其特征  41-45
    2.2.1 合作金融的内涵  41-43
    2.2.2 合作金融与股份金融、商业金融的比较  43-44
    2.2.3 农村合作金融及其功能  44-45
  2.3 合作金融的理论基础  45-56
    2.3.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思想  45-47
    2.3.2 当代国外合作金融理论体系  47-48
    2.3.3 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  48-53
    2.3.4 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的指导意义  53-56
第3章 农村合作金融的国际经验及思考  56-68
  3.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基本情况  56-64
    3.1.1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状况  56-57
    3.1.2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模式  57-61
    3.1.3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趋势  61-64
  3.2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有益经验  64-65
    3.2.1 合作金融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64
    3.2.2 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的主体  64-65
    3.2.3 合作金融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65
  3.3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借鉴启示  65-68
    3.3.1 强化合作金融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65-66
    3.3.2 发展多样性的合作金融模式  66
    3.3.3 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  66
    3.3.4 加大对合作金融的扶持  66-68
第4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成效与问题  68-94
  4.1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及其异化  68-77
    4.1.1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程  68-70
    4.1.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绩效  70-74
    4.1.3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异化  74-76
    4.1.4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反思  76-77
  4.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及后果  77-83
    4.2.1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阶段  77-79
    4.2.2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原因  79
    4.2.3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性质与类型  79-80
    4.2.4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绩效与问题  80-81
    4.2.5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教训及启示  81-83
  4.3 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的作用与问题  83-94
    4.3.1 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的客观存在  83-85
    4.3.2 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  85-89
    4.3.3 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的积极作用  89-90
    4.3.4 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90-94
第5章 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供求中具有比较优势  94-104
  5.1 农村金融供给分析  94-97
    5.1.1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正规信贷的主体  94-95
    5.1.2 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提供大量的借款  95-96
    5.1.3 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96-97
  5.2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97-104
    5.2.1 农户分散化、多样化的融资需求需要合作金融  97-99
    5.2.2 农村企业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需要合作金融  99-100
    5.2.3 农村区域、主体和层次差异的融资需求需要合作金融  100-104
第6章 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居主体地位  104-112
  6.1 从机构观视角分析农村金融体系  104-108
    6.1.1 农村信用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4-107
    6.1.2 农村合作金融可以有效分散金融风险  107-108
  6.2 从功能观视角分析农村金融体系  108-112
    6.2.1 合作金融较好地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108-109
    6.2.2 合作金融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  109-112
第7章 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的总体思路  112-118
  7.1 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的基本原则  112-114
    7.1.1 坚持合作制  112-113
    7.1.2 坚持服务"三农"  113
    7.1.3 坚持因地制宜  113
    7.1.4 坚持稳健发展  113-114
  7.2 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的根本方向  114-115
    7.2.1 恢复互助合作性质  114
    7.2.2 合理界定合作金融业务  114
    7.2.3 科学设置合作金融组织体系  114-115
  7.3 农村合作金融转型与创新的主要路径  115-118
    7.3.1 产权制度创新  115
    7.3.2 监管体制创新  115-116
    7.3.3 营运机制创新  116
    7.3.4 业务服务创新  116-118
第8章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118-132
  8.1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基本原则  118-121
    8.1.1 坚持办社宗旨  118-119
    8.1.2 落实合作制原则  119-120
    8.1.3 引入市场机制  120-121
  8.2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选择  121-128
    8.2.1 农村商业银行模式  121-123
    8.2.2 农村合作银行模式  123-124
    8.2.3 农村信用社联社模式  124-126
    8.2.4 改革模式的优先选择  126-128
  8.3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保障措施  128-132
    8.3.1 提供政策扶持  128
    8.3.2 给予法律制度保障  128-129
    8.3.3 完善监管体系  129
    8.3.4 发挥行业监督和指导作用  129-132
第9章 培育农村制度外合作金融组织  132-142
  9.1 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  132-134
    9.1.1 合法化的现实基础  132
    9.1.2 合法化的制度构建  132-133
    9.1.3 合会的合法化  133-134
  9.2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  134-137
    9.2.1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性质原则  135-136
    9.2.2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组织体系  136
    9.2.3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条件  136-137
  9.3 农村合作银行  137-139
    9.3.1 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权设定  137-138
    9.3.2 农村合作银行的治理结构  138
    9.3.3 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范围  138-139
  9.4 农村中小企业互助基金会  139-142
    9.4.1 基金会的股权设定  139-140
    9.4.2 基金会的治理结构  140
    9.4.3 基金会的扶持与监管  140-142
第10章 构建互助合作的农业保险模式  142-156
  10.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现状与特点  142-145
    10.1.1 政府主办和政府组织经营的模式  142-143
    10.1.2 农业保险合作经营模式  143
    10.1.3 相互保险公司模式  143-144
    10.1.4 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模式  144-145
  10.2 我国发展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的模式选择  145-149
    10.2.1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模式选择的现实基础  145-147
    10.2.2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模式的基本原则  147-148
    10.2.3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模式的有效构建  148-149
  10.3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的现实实践与理论思考  149-156
    10.3.1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的实践情况  149-152
    10.3.2 农业互助合作保险模式的成效与问题  152-153
    10.3.3 促进农业互助合作保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153-156
第11章 优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  156-166
  11.1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156-160
    11.1.1 制度缺陷  156-157
    11.1.2 政策缺陷  157-158
    11.1.3 文化缺陷  158-159
    11.1.4 信息缺陷  159-160
  11.2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160-166
    11.2.1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160-161
    11.2.2 健全金融法制体系  161
    11.2.3 强化风险监管体系  161-163
    11.2.4 构建农村信用体系  163
    11.2.5 建立沟通协调体系  163-164
    11.2.6 创新宣传教育体系  164-166
结论  166-170
附录: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与改革大事记  170-176
参考文献  176-183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183-184
致谢  184-185
个人简历  185-186

相似论文

  1.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4. 丽江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67
  5. 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422.6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7. 盐城市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422.6
  8.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9. 盐城市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F320.1
  10. 温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F327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G725
  12.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3. 对随州市吉祥寺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研究,F327
  14.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15.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16. 沈北新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问题研究,F327
  17. 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F323.6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F320
  19. 非物质文化影响下的豆村传统村落结构研究,G122
  2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治理变革的探索,D422.7
  21. 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F832.3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组织、银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