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放牧对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作 者: 张成霞
导 师: 南志标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草地退化 放牧率 轮牧 土壤粒径 土壤养分 真菌 细菌 放线菌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磷 季节动态
分类号: S81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6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放牧是草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家畜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粪便等3种主要形式影响草地,特别是草地的土壤状况。本论文于2004-2006年,以陕、甘、宁交界的甘肃省环县、陇东黄土高原不同放牧率的天然草地为对象,系统探讨了放牧对草地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其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粘粒、粉(砂)粒、细砂和粗砂的含量百分比在不同放牧率的轮牧分区显著不同。其中粘粒和粉(砂)粒的含量在不放牧的(0只羊/hm~2)轮牧分区显著高于其他各放牧分区,而不同放牧率的轮牧分区间无显著差异。细砂的含量在5.3只羊/hm~2轮牧分区最高,在0只羊/hm~2的最低。粗砂的含量在8.70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高,在0只羊/hm~2和2.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低。一年中,土壤粘粒、粉(砂)粒、粗砂含量百分比均是9月最高,其在0-30cm土层内的垂直分布特征为粗砂在0-10cm的表层最高,而粘粒、粉(砂)粒、细砂等则是随土层加深而增加。2、连续两年7次对4个放牧强度轮牧分区取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和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各处理间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全磷和铵态氮含量在0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显著高于2.7只羊/hm~2,硝态氮含量在8.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显著高于0只羊/hm~2的轮牧分区;速效磷含量在2.7只羊/hm~2或0只羊/hm~2轮牧分区显著高于8.7只羊/hm~2的处理。一年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含量、pH值均表现为9月最高,全磷和速效磷在11月最高,铵态氮在5月或6月最高。在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硝态氮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增加,而土壤铵态氮、速效磷和pH值则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3、各轮牧分区内土壤微生物数量中,以真菌最少,仅占微生物总数的0.10-1.29%,其次为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17.37-59.63%,细菌数量最高,占微生物总数的40.27-82.23%。就不同放牧率而言,土壤微生物总数在放牧率为8.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高,在5.3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低。土壤真菌数量则是在2.7只羊/hm~2轮牧分区最高,其次为5.3只羊/hm~2和8.7只羊/hm~2,在0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低。细菌数量亦是在8.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高,5.3只羊/hm~2轮牧分区最低,0只羊/hm~2和2.7只羊/hm~2介于其间。放线菌数量在2.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高,其次为5.3只羊/hm~2和8.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0只羊/hm~2的轮牧分区最低。一年中,真菌和细菌数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最低值在4月或11月;而放线菌的最高值在11月,最低值在4月或6月。在空间分布上,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土壤真菌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2-0.4626、0.2087-0.4535和0.6434-0.6456。土壤真菌、细菌数量分别与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H值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均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4、不同放牧强度下,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均是在8.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内最低,而微生物量氮在8.7只羊/hm~2的轮牧分区内的最高,其他3个放牧率分区间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磷在0只羊/hm~2的轮牧分区内最低,其他3个放牧率分区间2.7只羊/hm~2或5.3只羊/hm~2的轮牧分区内的磷含量显著高于8.7只羊/hm~2的分区。不同取样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在9月份达到最高,微生物量氮在11月份最高。连续两年测定结果同时表明,放牧的累加效应十分明显。2005年各期各区的微生物量碳和氮明显低于2004年相同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且含量在各层次间均差异显著(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氮和磷、碳和磷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9、0.2195和0.3390。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0.036x+7.2752、y=0.0562x+5.5049和y=0.0064x+5.1656,决定系数分别为0.3649、0.2195和0.3390。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与粘粒、粉(砂)粒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细砂含量显著负相关。微生物量氮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量磷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根据上述结果,似可认为试验草地条件下,适宜放牧率为2.7-5.3只羊/hm~2。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前言  13-15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5-32
  2.1 放牧对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5-24
    2.1.1 草地土壤物理性质  15-18
      2.1.1.1 土壤容重  15-17
      2.1.1.2 土壤渗透能力  17-18
    2.1.2 草地土壤化学性质  18-23
      2.1.2.1 土壤有机质  18-21
      2.1.2.2 土壤氮素循环  21-22
      2.1.2.3 全磷和速效磷  22-23
    2.1.4 小结  23-24
  2.2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数量的影响  24-29
    2.2.1 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数量  24-26
      2.2.1.1 微生物区系  24-25
      2.2.1.2 微生物数量  25-26
    2.2.3 土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与季节性变化  26-28
      2.2.3.1 微生物的垂直分布  26-27
      2.2.3.2 微生物的季节变化  27-28
    2.2.4 小结  28-29
  2.3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29-32
    2.3.1 土壤微生物量碳  30-31
    2.3.2 放牧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磷的影响  31
    2.3.3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间的关系  31
    2.3.4 小结  31-32
第三章 放牧条件下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时空变化  32-57
  3.1 前言  32
  3.2 材料方法  32-35
    3.2.1 试验地概况  32-33
    3.2.2 放牧试验设计  33
    3.2.3 土样的采集  33-34
    3.2.4 土壤粒径的测定  34
    3.2.5 土壤养分和pH的测定  34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35
  3.3 结果  35-54
    3.3.1 土壤粒径  35-41
      3.3.1.1 粒径  35
      3.3.1.2 粉(砂)粒  35-36
      3.3.1.3 细砂  36
      3.3.1.4 粗砂  36-41
    3.3.2 土壤养分  41-50
      3.3.2.1 有机质  41
      3.3.2.2 全氮  41
      3.3.2.3 全磷  41-42
      3.3.2.4 铵态氮  42
      3.3.2.5 硝态氮  42-43
      3.3.2.6 速效磷  43-50
    3.3.3 pH值  50-51
    3.3.4 土壤粒径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  51-54
  3.4 讨论  54-56
  3.5 小结  56-57
第四章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7-72
  4.1 前言  57-58
  4.2 材料方法  58-59
    4.2.1 试验地概况  58
    4.2.2 放牧试验设计  58
    4.2.3 土样的采集  58
    4.2.4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58-59
    4.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9
  4.3 结果  59-69
    4.3.1 土壤微生物数量  59-62
      4.3.1.1 微生物总数量  59-60
      4.3.1.2 土壤真菌数量  60
      4.3.1.3 土壤细菌数量  60-61
      4.3.1.4 土壤放线菌数量  61-62
      4.3.1.5 各类微生物数量的比例  62
    4.3.2 各层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  62-66
      4.3.2.1 真菌的季节动态  62-64
      4.3.2.2 细菌的季节动态  64-65
      4.3.2.3 放线菌的季节动态  65-66
    4.3.3 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之间的相关性  66-68
    4.3.4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  68-69
  4.4 讨论  69-71
    4.4.1 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比例  69
    4.4.2 土壤微生物数量对放牧的响应  69-70
    4.4.3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  70
    4.4.4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  70-71
    4.4.5 土壤微生物数量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71
  4.5 小结  71-72
第五章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72-89
  5.1 前言  72-73
  5.2 材料与方法  73-76
    5.2.1 试验区概况  73
    5.2.2 放牧试验设计  73
    5.2.3 土样的采集  73
    5.2.4 土样的预培养  73
    5.2.5 氯仿薰蒸处理  73-74
    5.2.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74-75
    5.2.7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测定  75
    5.2.8 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测定  75-76
    5.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76
  5.3 结果  76-82
    5.3.1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时空分布  76-78
    5.3.2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氮的时空分布  78-79
    5.3.3 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磷的时空分布  79-80
    5.3.4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间的相关性  80-81
    5.3.5 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81-82
  5.4 讨论  82-88
    5.4.1 土壤微生物量对放牧的响应  82-85
    5.4.2 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动态  85-87
    5.4.3 土壤微生物量的空间变化  87
    5.4.4 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87-88
  5.5 小结  88-89
第六章 结论性讨论与建议  89-98
  6.1 结论性讨论  89-97
  6.2 今后研究的方向  97-98
参考文献  98-116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16-117
项目资助  117-118
致谢  118-119

相似论文

  1. 海盐苦卤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应用的初步研究,S482.2
  2.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虾池两种蓝藻溶藻效果的研究,S942.91
  3.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4. 两株南海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R284
  5. 葡萄籽原花青素制备工艺及真菌毒素检测,TQ461
  6.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7.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8. 稻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S435.112.3
  9.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10.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11. 光合微生物制氢菌种连续培养系统及其装置研究,TQ116.2
  12.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13. 根结线虫生防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有机肥研制,S476.1
  14.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5.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16. 棘胸蛙非特异性免疫在多种环境胁迫下的反应特征,Q958.1
  17. 草除灵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途径的研究,X172
  18.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9. 一株溶藻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机制及其溶藻物质特性的研究,X173
  20. 环境胁迫对棘胸蛙(Paa spinosa)抗坏血酸及其生物合成能力的影响,Q958.1
  21.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